探析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个性化写作;有效结合
正文
阅读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乃至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等进行思考、想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体验受到限制,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阅读仅仅是理解文本的内容,这就造成了阅读学习的质量低下,他们不能利用有针对性的文本阅读材料来完成个人表达和写作。要想将阅读活动的效果发挥到最大,语文老师必须要了解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对阅读活动的目标进行归纳,然后通过有效的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理解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学而不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遵循一定的程序,以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与此同时,在教学写作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背诵一些好词好句、经典名人名言,在作文中直接照搬这些词句。但在阅读、写作形式上,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此外,学生被动地摄入这些语文知识,即使他们背诵了许多好词好句,或者是经典名人名言,但是当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并不能从所背诵的内容中快速提取出来,因此在写作时会出现语言匮乏的情况。此外,一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会出现东拼西凑的情况,老师在阅读这种文章时,会觉得它缺乏逻辑性,需要比较空洞,这样的文章会得到较低的分数。
(二)教师干预过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利
在当前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小学生对一些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加快课堂进度,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忽略让学生阅读的步骤,而是自己直接对本篇文章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教学写作的时候,先告诉学生这个作文题目让我们写的是什么结构的文章,然后再搭建作文的框架,让学生根据框架来构造文章。这样的教学形式表面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更轻松的写作,但是实际上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写作的内容时,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他们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二、核心素养下语文读写互动教学探析
小学时期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强,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能力高于成年人。但也有一些学生,无论怎么教,都学不会,尤其是读写,更是如此,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家长们被孩子们的作业给“逼疯”了,为什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速度这么慢?
那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更适合于技能技巧类的知识。例如:学会用筷子,学会用笔写字,学会穿衣服等等。与之相比,语文知识则要深奥得多,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短语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读音,甚至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句话可以有完全相反的两种含义。小学生在具象思维方面比较擅长,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意识并不强,因此在语文教学内容中,他们自然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情况。
为什么要把阅读和写作这两种语文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互动,就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以阅读为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写作中的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内容,以写作为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阅读习惯。两者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之间的相互渗透,极大地降低了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度,每一个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都能立刻在实践练习的例子中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体会。学生更容易理解深奥的语文知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一体化策略
1.通过读书来积累写作材料
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识字、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育。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学习的优势,充实和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词汇、句子、段落的积累,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模仿。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许多学生缺乏阅读体验,写作水平较低,写作水平有待提高。要改变目前的作文状况,就必须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次阅读都要作为一种积累和练习的素材。在阅读材料中,好词好句、人物描写片段、景物描写片段、人物形象等,都能作为今后作文的材料。通过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阅读与积累,是实现读写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着重阐述文章的结构。透过阅读和理解文章,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结构有一个完整的理解。然后,根据《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写作特征和结构,根据学生熟悉的东西,组织学生进行短篇作文练习。此时,有些同学会以校园为题材,首先是对学校的热爱,接着是四季的变迁,最后是对学校的依恋。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掌握文本结构,能够灵活运用,在整篇文章的布局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达到积累作文材料的目的。
2.增加课外读物,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作业比较少,所以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天做完作业之后,在睡觉前抽出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就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小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领域,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他们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按时按量地阅读小学生必读书籍,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家长展开亲子阅读。无论如何,教师都要以提高课外阅读量为目标,并与家长沟通协商,跟踪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比如《语文读书吧》,老师们就有长期的计划,将阅读任务分解成小块,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教师建议学生在阅读课外书时,遇到好词佳句要摘录下来,在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知识,感悟人生道理。节日期间,学生的空闲时间增加,教师应将课外阅读纳入假期作业中。老师要求学生在假期里,整理他们平时阅读时积累的作文素材,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读书笔记,在开学之后,将这两项书面作业上交批阅,评比出优秀笔记,并分发给学生供他们学习。语文老师要根据平时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收集到的学生笔记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在《语文读书吧》的正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已经有的课外阅读积累,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分享,做评语和小结,鼓励同学们多读多写,积累素材。
3.协助学生区分两者的差异,并进行实践
在进行教学和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小学生的自控力低、自我预习、温习能力差,不能正确、有效地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的指导。在正式授课之前,老师要让学生明白读和写的不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挑选一篇很好的文章,让学生认真地读一遍,再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自觉地思考,思考自己在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并积极参与到以后的阅读中去。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一个比较难的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写,不限制主题,不限制创作方式,不限制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作,使自己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作品后,老师还会提出同样的问题,让学生自觉思考,并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地辨别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差异,进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的学习。
4.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增强阅读感悟,提高阅读效果。但我们要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以教师教学的内容为出发点,在设计时,我们不能脱离教学的初衷和目标,情境要与教学紧密结合。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了。
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把中国地图拿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找出西沙群岛所在的位置,再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在讲课前,笔者让学生先做好预习工作,再通过预习课文,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比如它是多么的壮观,多么的美丽,然后引导学生用课文第一个自然段中的风景优美,资源丰富这两个词来概括。然后,作者一步一步地讲解了课文中的每一段,让学生慢慢地了解到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等等,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让学生了解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丰富的资源,从而产生一种热爱祖国这片美丽的土地的感情。
5.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帮助和指导,要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当学生面对自己没有见过的阅读和作文题目时,也不会感到手足无措。比如,在教学《林海》时,老师就应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找出其中不懂的单词,再用词典来解答,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单词和单词的数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归纳的能力。在理解全文内容后,让学生感受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最后,我们给他们安排了相关的作业,要求他们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写出一幅风景图,重视对他们写作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可以通过对学生们所写的文章进行分析,从而知道学生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是否已经透彻,在写作的时候,是否可以正确地运用写作技巧,老师们可以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结束语部分,先肯定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再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
6.阅读情感对学生写作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实际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方面的难点,要充分注重方法的创新应用,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情感基调,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老师可以逐字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的迷人之处,还可以用图片将小兴安岭的美景展现出来,让学生有一种直观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美好的地方,并在分享之后给予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心中的热爱,引起他们的共情。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让他们明白,身为学生,最主要的还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变得有本事。那样可以更好地感受祖国的壮丽风光,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心中那片美好的土地。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提高读写教学效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读写教学策略,以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使读写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艳辉.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概述[J]. 读与写,2020,17(30).
[2]陈晓红.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联动策略探究[J]. 读与写,2020,17(27).
[3]代丽君. 漫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4).
[4]唐秀弟.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分析[J].读与写,2020,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