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温蕾

广昌县第二中学 邮编:344900

摘要

古诗词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又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人在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古代诗歌的研究,我们能感受到作家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从而培养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与小学相比,初中的古诗词学习在内容和难度上都有提高。因此,探讨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结合部编教材及目前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部编版教材于2017年正式出版,与上一版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中所选古诗词的数量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学生们的古诗词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在课堂中,通过对古诗词进行有效教学,能使学生对古诗词有较深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部编课本,本文就如何在中学语文中实施古诗词教学,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古诗词教学意义

(一) 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审美意涵和情感力量,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得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民族自信力的增强,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此为导向,语文古诗词教学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这是由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众多文化名人留下的精华,因此富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可以从古诗中窥见一斑。古诗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情景,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等。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在古代诗文中也有很好的例证。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并将其内化,从而把中华优秀文化与自己的文化理念融为一体。

)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古诗词蕴涵着丰富的生活知识、文学常识和人生哲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积累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比如,就生活常识性而言,《木兰诗》就是后人根据常识性的雌雄之别,引申出“扑朔迷离”这一习语;就文学知识而言,通过《迢迢牵牛星》,学生可以理解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增加文学知识的积累;就人生哲学而言,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包含了“登高望远”等哲学思想。

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古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意象,每一个字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课古诗词的现状

(一)传统讲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还墨守成规,一味追求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以参考书为主要内容,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自然而然地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在应试,学生缺乏自觉性

虽然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但对大多数基础教师来说,应试思维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一点,在古代诗文教学中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强行将诗文知识灌输给学生,使他们记忆得更快。这样,不但使古代诗文的美与情感分离,而且使学习者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体现,还对学生学习诗文的自觉意识的要求还很低。古代诗文是一种情感与审美的结晶。老师们把注意力放在了应试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认识这不但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会给他们以后的学业带来消极的影响。在古代诗文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在重视考题的同时,又把文化和美学的趣味区别开来。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本意相去甚远,与教育的规律相违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们无法接受这样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习诗文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欣赏的观念。然而,在教学中,老师们仅仅重视对古典诗文的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自我欣赏能力的培养。举例来说,我们经常听说杜甫是“诗中的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作“诗史”。当学生们在学习杜甫的一首诗后,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情况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屡见不鲜。

(四)死记硬背成传统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其具体体现为对古诗的熟读和背诵。在课上,教师会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古诗都背下来,然后一字一句地念出来。课程旨在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目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实践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心理。我们都知道,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这些古诗词中所包含的世界观和想象力,更是与他们的心境相吻合,能够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

但是,强记强背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矛盾的,这种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库中建立起新的知识。教学改革历来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对传统的背诵方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记住、理解。另外,背诵的方法也很难使学生对古代诗词有感情的理解。古代诗词中所传递的感情,只有通过情感的阅读,才能被升华、传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对诗的鉴赏力就会下降。要改善是非常困难的。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研究仅限于表象,没有深入了解。

、思考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说“强扭的瓜不甜”“偏染花不上色”等,在语文课堂中,应加强对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首先,我们不能用强硬、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强迫学生去背诵。在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重视师生的平等对话,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去体验诗歌中的快乐,这是一种心灵的欢欣,它使学生喜欢上了语言,也使学生对古诗词有了更多的兴趣。

)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古诗词基础

古代诗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扎根和积累。学诗文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初中的语文教师由于应考、进修的压力,只是把这些知识灌输到课堂上,传统灌输学生知识。基于此,教师要培养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习惯,要让他们在平时自觉地多积累,打好坚实的根基。

例如,我们在讲授王维诗文时,刻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基本的唐诗积累,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的人会认为盛唐诗歌即是唐诗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唐代诗歌创作可谓是群星璀璨,名篇辈出。不管是题材,还是内容,都是不同的风格,让人叹为观止。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言辞中流露出的是大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以及诗人恬淡静谧的心态。王维的山水诗,可以说是诗与画的交相辉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对他诗境最好的诠释。由此,我们可以从诗中看到,雨后的松林,流泉,浣纱女,渔夫,荷叶,轻舟的诗境。这是一种淡淡的禅意,是一种对人间的感情。  

)重视诗文的朗读

背诵是古代诗文教学的理想环境。每一首诗,每一句话,都是对人生情趣、人生志向的抒发与寄托。只有在阅读中一遍又一遍地与课文发生碰撞,从而达到掌握阅读的兴趣,使知识和文本融为一体。例如,毛主席的词句很有气势,堪称一部佳作,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观沧海》是曹操在登临碣石山,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古诗词,气势雄浑,言辞铿锵,意蕴悠长,若非我们不是熟读来增加对它的了解,根本无法企及。

)创设古诗情境,使学生对古诗有足够的兴趣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新时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已经很容易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所以,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古诗词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课堂上,让初中语文课堂绽放出精彩的光彩。

例如教学《十五从军征》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汉乐府诗的背景,然后给他们放一段《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曹操与司马懿的对话,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之中。之后,逐字逐句地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了以叙述为主,利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体会到了诗歌所表达的悲凉凄苦之情。最后,让同学们通过交流对这首诗进行总结,使同学们对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学结束后请同学们满怀感情地朗读《诗经》,并与同学们就学习《诗经》的感受进行交流。就这样,通过创设古诗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目光,真正绽放出初中语文课堂的精彩。

)强化古诗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浩如烟海”来描述中国古代诗歌的数量是再合适不过了,尽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语文课本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诗歌,但是相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来说,仍然是九牛一毛。所以,身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积累,让他们在积累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古诗词,这样就可以充实他们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学杜牧《赤壁》的时候,先给他们介绍赤壁,赤壁之战,杜牧的生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后的讲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接着,我让学生与课的注解相结合,试着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去理解诗歌,进而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刻的欣赏,让他们去思考“诗人对历史的评价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对“赤壁之战”的看法和“诗中的主题”三个问题进行了思索。然后,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意识到,这首诗实际上是杜牧国家存亡的一种叹,也是对他自身的一种悲叹。

最后,我指导学生收集了几首表达诗人“英雄所见略同”的悲愤的古诗,并让他们交换了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在这种情况下,我通过引导学生加强古诗词积累,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距离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又近了一步。

(六)激发学生自主赏析意识

让学生在开篇时自主赏析诗歌,这对于学生学习诗歌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诗词学习的课堂中,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欣赏诗词,通过自己开篇的理解,为教师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以陆游的《游山西村》为例。开篇赏析时,有同学这样理解:别笑农家腊月酿的酒不好,丰年有佳肴待客。山与水交替着,似乎已经没有路可走了,忽然间,他看见了柳树郁郁葱葱,鲜花盛开,眼前出现了一个村落!箫鼓齐鸣,春节将至,布衣素冠,古风依旧。从今往后,若能在月色下漫步闲逛,我将手持拐杖,随时随地敲响农友的家门。从学生赏析的角度来看,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总体上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

这时,老师就可以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第一句,学生们把“浑”理解成了“不够好”,老师们会指出,酒的纯净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浑浊”,还有“豚”这个词,意思是“猪”,从文章意境上来说,应该是“猪肉”,所以,鸡和猪肉都可以被称为美食。第二句是一句千古名句,学生们已经基本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不过,他们还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形容这句话,那就是:“当山和水不断重复,我怀疑没有道路可行时,我突然看到了墨绿色的柳树,鲜艳的颜色,一个村庄出现在我面前”教师以此为基础,对诗句展开分析。首先,通过肯定学生自主赏析的观点,以增强学生对自主赏析的持久力度。与此同时,教师又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老师诗词教学的质量。

结语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人民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初中语文是学生的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培养良好的语感,然后体会古典诗文的美感,同时也要营造一种古诗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爱上古诗词

参考文献:

[1]马军平.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与实践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5):34-35.

[2]谢小惠.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58-160.

[3]刘清.试论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4):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