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危林昌

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344900

摘要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四大政治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政治核心素养内涵、学生特点等的深入研究,寻找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政治知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政治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核心素养是一种新的理念,它贯彻了立德树人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需求的新型人才。在高中教育阶段,政治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教师也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笔者主要就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核心素养的教学作了认真的探索,并列举了部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论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该具备的、能满足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品质与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具体化,它指的是学生在经过对特定学科的学习后所生成的具有该学科特点的品质和能力。所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学科化,它是指学生在完成了思想政治学科学习之后,所生成的可以适应其终身发展并符合社会需求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是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四个方面,就是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公民”而作出的一系列努力。

、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提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他们仍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采取的仍然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占据了整个政治课堂。如果这种教育模式一直被广泛使用,那么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学习效果就不能得到保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相违背。

此外,政治老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人,也是相关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他们所建立的教学理念以及自身的专业素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效果。当前,许多高中政治教师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在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下,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不能得到更新。在这种长时间、固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会变得越来越低,甚至会出现厌倦、抵触学习的心理,这对提升政治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利。

、核心素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把核心素养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各学段学科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发挥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其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个人意识已经形成,思维模式也已经形成,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还很少,思想也不够成熟,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众参与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最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对学生政治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从而培养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一)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本身具有德育项目的属性,具有极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政治洞察力,在课堂教育中贯彻党的政策和社会要求,改变学生的行为素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爱国主义和家庭爱国主义,尊重社会规律。教育的目的无疑是给学生“阳光”。政治教师在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的同时,也必须表现出极大的政治智慧。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塑造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树立高尚健康的人格,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正确的价值观取向是政治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1.更新课程观念,对课程规范进行仔细地研究,从本质、基本观念、设计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同时,政治教师还应该把“立体”的教学目标贯彻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去。

2、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提升文化素养、掌握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教材、拓展教学领域。政治教师要学会运用标准的政治话语,以有效地、频繁地运用职业语言。扎实的专业知识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同时也能增强对政治、基本理论的了解。

3、政治教师要强化自己的法律学习意识,不断培养自己的法律学习反思能力,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自己的政治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扩大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充实,更加鲜明的体现学科特色;结合时事评论与相关时事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引入真实案例,培育学生政治认同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根本任务,特别是在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建立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与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此外,高中生正处在一个关键的人生阶段,他们的心理由懵懂转变为成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可以通过进行政治教学,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这种情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老师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巧妙地引入一些实际的事例,让学生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一种认同感,并在行动上积极地支持党的领导,并慢慢地将这种认同感转化为一种思想意识。

以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例,首先,老师播放了一首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引导学生理解这首歌的意思,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献给他们一个最初的情感体验。然后,老师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在新中国建立前的情况,并让同学们对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老师们指出,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最后,老师们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统治,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做出了一个历史的抉择。接着,老师又通过介绍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例如: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香港回归,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同学们再一次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无形中培养了同学们的政治认同。

合理启发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高中生的思想正在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他们对特定事物的认知应该从感性走向理性。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将理性精神的培育融入其中,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这样才符合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所以,在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进行合理启发,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经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分析与归纳等整体流程,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对政治理论知识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与深入掌握,还可以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形成理性精神。

例如,在进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教学时,老师以“海滩上的岩石”为例,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区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怎么分辨?组织学生读完课文,进行合作探究,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物质和意识到底谁是本原,如果人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就是唯物主义观点,而不是唯心主义观点接下来,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物质的东西?都有什么派别?配对事例:世界本来就是火焰;宇宙中的一切运动,都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每一个点都是原子。世界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相互矛盾。让学生自己进行划分,对原因进行简要阐述,归纳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对唯心主义进行研究,使其在实践中初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并自觉批判唯心主义。

)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

在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如何增强他们的公众意识,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能力,是高中政治课的一项重要课题。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学思想政治课一直存在着重知识、轻素养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公众参与的培养。因此,很多高中学生在社会上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公众参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结合学生的理解力、接受力,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对公民应承担的职责、义务、参与公众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阐释,从而培养学生对公众活动的参与感。

比如,在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第三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街道办事处的公告、宣传栏等图片,对城市居民自治的途径进行简要的描述。接着,展示了一个案例:在城中村被拆除之后,在一个新的菜市里,有几个村民为谋取利益,强行从小贩那里收取“保护费”。因此,村委会成立了“村民道德评议会”,并直接参与到市场的经营中来,制订市场的经营细则,以此来防止自己村中的人在市场上作威作福。通过实例,阐述了基层群众对民主决策的直接参与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结合现实,阐述高中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就自己所在社区的公共管理问题提出建议,将报告提交给居委会或相关的网络意见平台,以增强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法治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就是对其进行核心素养教育。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引,以及政治老师在课堂上的正确指导,还需要学生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相结合,慢慢地培养出自己的法律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和社会中的一些法治案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这些案例就是很好的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向他们灌输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用一些社会现象让他们认识到某些违法的行为,进而让他们慢慢地树立起自己的法律意识。又或者,在每周的政治课堂中,老师们会设置一个法律时间,对学生们进行各种法律知识的普及,通过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案例,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浏览法律网站,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这样就能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法律信息。

比如,在进行《全民守法》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个案例,也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出若干个案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等活动,来对法律案件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民事诉讼和民事纠纷等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也可以在教室中对法律事件进行模拟,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比如,一名十三岁的少年和一名十岁的少年,在一起玩的时候,两名少年发生了一起车祸,十三岁的少年只是擦破了自己的膝盖,而十岁的少年则是伤得更重,左腿断了。以这一案例为基础,对这两个人中的哪一个人应该承担责任,哪一个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这两个人之间出现了民事纠纷,又该怎么解决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答案,最终教师做出正确的答案,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既能反映出社会主义的宏观育人目标,又能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和学科的育人功能。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建立与核心素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课堂,最终达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李永芳.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27+229.

[2]林辉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73-74.

[3]饶睿鑫.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22-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