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深度学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目前对英语课程进行的深度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基本思路是按照逐步推进的思路进行的。深度学习理念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推动他们的深度学习,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崭新的尝试,所以老师要深入地探索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入地理解所要讲解的阅读文本。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从多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针对不同的课程,要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老师应该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主要内容,让他们可以进行知识和经验之间的互相转换,而通过深度学习可以对他们的知识进行总结,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从低阶到高阶思维的构建。
一深度学习的理念
美国马顿、萨尔乔等人于1976年对布鲁姆的“教育目的分类学”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深度学习的概念的提出,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并从学习内容和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两个角度来建构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深度学习的认知过程以记忆、思维多角度为基础,在学习内容上,它重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掌握,将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上。深度学习注重以探索与情境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高级思考素质与问题解释力。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深层学习理念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的,一些学科更关注于将人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有些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的训练。然而,对英语课程的深度学习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方法,以及对文本的简单理解。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主要是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所学的东西,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只是表面的,而且是支离破碎的,所以,深度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二、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具体指向的语篇解读
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英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直接影响到了英语的成绩,然而,阅读与背诵、学语法等不一样,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依赖于老师的指导。有些老师在讲授的时候,给学生制定了一些比较笼统的教学目标,比如:学生要学会下面的词汇、句型等。但这个目标太死板了,并没有清楚地告诉学生要学会怎样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设定教学目标方面,也存在着缺乏可操作性,一些老师设定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教学目标,但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提升途径和方法,以及提升哪个部分的阅读能力。由于教学目标中缺少了对文章主题意义的引导,所以学生不能将文章后面的深层次含义进行发掘,从而得到对文章的感情上的经验,不能对文章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提问中认识序列的缺失
在课堂上,老师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授课。由于阅读的内容广泛,许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但有些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却会背离了他们的基础知识,比如,当我们在课前提出一个关于 humour的问题时,有些老师会提出:" Do you know some kind of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种问题的设定比较肤浅,是一种常识问题,缺少了教育的逻辑性。另外,一些老师在提问时会使用评价类型的提问,以及详细资料类型的提问,这些都会引起等级的混淆。评价式的提问太大,特别是不应该一开始就在课上就开始提问。如果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就不能与课文的内容相联系,做出评判性问题。而且,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还必须要经过认真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做出答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教师没有对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和对文章的了解程度进行充分的考量,因此不能体现出题目的核心内容,这就导致后续的教学环节缺乏铺垫,从而会对学生深入探索文章的思维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一些问题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一些更高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对文章的逻辑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问题就不能让课堂上的提示环节得到充分的利用,只是向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提问,虽然实现了基本的教学环节,却没有产生任何的实际效果。
(三)在文章中缺少话题的引导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一些老师经常会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在讲解的时候,他们经常是以对文章的翻译为主要内容,对各个章节的讲解并不是很紧密,而且在问题设置上和关键词的选择上也缺少了主线。比如,老师在解释非人类主宰一课的时候,对每一节都设定了一个不同的教学目的,到了第二节,老师就会对每一节作一个时间轴上的整理,并且会给出一些关键字,比如" in 1890" 。然后,在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对卓别林形象的描述,让同学们了解他的形象,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在第4部分,重点是对电影中情景的还原,可以用发问等方法来进行。这种教学过程中,虽然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在整体和系统上,却是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缺少了文章的主题引导,使得学生只能在抽取章节信息的过程中,从而阻碍了更深层次的学习。
此外.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文章主题的支持,在教学活动的输出环节的设计上,会造成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的不一致。比如,老师可以在课文中提出以下问题:" What factors made hesucceed?"这个问题似乎与整篇文章和卓别林的成功有关,但它偏离了整篇文章所要解释的主题,即" How to he a master?"所要表达的含义就是要探求主人的性格,但是这个问题却没有抓住全文的主旨,违背了深度学习的目的。
(四)在阅读课中存在的侧重点偏移
英语阅读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因此,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积极性。此外,通过阅读练习所累积的单词,对英语其他题目的练习也有很大帮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成绩提高上,以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讲解的时候也是以文章中的问题为起点,不能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一些老师在上课时只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没有注意到不同的同学之间的差别,一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在上课时也只是死记着所学到的词汇和语法。久而久之,就会使同学们觉得读书并不重要,只要温习词汇、语法即可取得好的成绩。在整个阅读课程中,老师把整个阅读内容变成了词汇、语法的讲解,而在学生看完之后就直奔主题,过于注重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讲解,造成了学生对阅读课程的兴趣越来越淡,有的还出现了一种逆反的心态,从而对英语课程的总体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分层次把握核心内容
高中英语阅读的深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如:课堂内容的分析,考试内容的设定,课本的领悟,课本的领悟等。就拿卓别林的一生来说,这节课是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老师们可以从“what”“how”“why”这三个方面入手。“what”是指一篇文章的主旨,比如卓别林一生中所创造出来的典型人物形象,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找到与该文章题目有关的关键词,比如“comedy master”," English humor"等等。How一词可以引出与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等有关的问题,老师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来指导学生对自传体文章的写作技巧、文章不同段落的递进内容、如何列举实例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对文章的结构有更深的理解。而与“why”有关的问题,更深入地挖掘了这本书的深层意义。这篇文章有两个重要话题:卓别林是怎样变成一位伟大的喜剧家的?为何卓别林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喜剧家?围绕以上两大话题,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卓别林的思想内涵,以及成功的卓别林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深入地研究一篇文本,要求老师通过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将英语学习与语义探索融合为一体,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深入地研究一篇文本,达到深入地研究一篇文本。
(二)根据学生的认识,进行提问
学习就是一个问题的解释性过程,在课堂上,老师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就一些与话题有关的问题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内容,选出适当的关键词,组成一系列问题。所选的问题应该贯穿整篇文章,或者在讲授中持续地提问,这样问题就能和每一段的正文保持一致。与此同时,问题的设置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对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为后面的问题留下了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建立起一篇文章的总体结构。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发问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也可以用抽取关键字的方法来训练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学生的思维要以老师的提问为中心,而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一直以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为中心,针对不同的章节,提出不同角度的问题,让学生拥有不同的提问技巧。比如,在文章的一部分,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找到关键字;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具体的描述方法;第三段则要求同学们运用first、then词语来加强作文的写作逻辑性和连贯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次序,问题的解答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问题的难度、范围和坡度都要以题目的含义为中心。
(三)对题目进行深挖,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明确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探索文章的主旨,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框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每一段的关键字进行标记,以此来反映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可以使同学们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老师要从文本的主题入手,帮助学生整理好文章的结构,并对其行文方法和语言技巧进行总结,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起一篇文章的总体框架,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深入发掘题材,从语言知识和学习能力等多个角度来改善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延伸环节中,老师可以把讲课指导人所提出的问题重新提出来。比如:“What does the word' xx ' stand for?”老师要把握好这个话题,从解决问题的视角出发,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课堂上的提问或者小组讨论的方法,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主体观点、论述手法运用到学习中,并把这一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同类的文章中,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和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后,老师可以指导同学们复习前面教材中所学到的内容,并对其他内容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学生在面临作文时更为自信,实现了深度的迁移与创新。
结语: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上,在明确了题目含义之后,老师需要深入理解课文的含义,并对课文做出全面的解释,从而指导同学们在课文的各个层面上探索课文的题目。要想把所学到的东西更好地固化下来,老师应该给同学们创造一个交流情境,引导同学们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的东西,并把以前所学习到的东西融合到一起,从而获得一个有深度的结构化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从“深度”的角度出发,关注从“思考”的角度,通过在教学中适当地提出问题,并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词,来加强对各段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对各段理解的目的。另外,以深度的角度来看英语阅读,强调了对语言的广泛应用,在信息处理时,老师要帮助同学归纳出语言的特点,指导同学们利用所学的东西,由宏而微地进行文本的分析,使同学们能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真正的交流,从而激励同学们的主动思考,促进英语阅读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振霞深度学习视角 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延安大学,2022.
[2]刘星 月.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2.
[3] 李薇.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行动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22.
[4]文芝 恩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22).
[5]罗霞,深度学习 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一以 A Researchon the Brain Activity of Actors为例[J]英语教师, 2019(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