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汉字之美 孕育美好童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美育对策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林薇

闽侯县甘蔗瀛洲小学,福建 福州 350100

摘要

汉字的美既停留在表面,也触及其内核,识字教学作为学生系统化地接触语文世界的初始,既要助力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于此,助推学生感知汉字的美丽自然极为关键,要让识字教学和审美教育有效地连接起来,本文将会以此为关键点,分别从读音、动画、教学以及字义四方面切入,分析落实美育的对策,以期望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

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美育对策;字形;字义

正文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其音、形和意均有着独特的审美色彩,凝聚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应该充分展示汉字中的美学要素,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优美造型,领略汉字的音韵美、结构美、形态美和韵律美等,借助此种方式深化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感知其美好,从字里行间触碰汉字、感知汉字,可以为审美教育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支撑作用。在此种背景下,针对性地分析语文识字教学中落实美育的对策自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有助推进语文教学的改进完善。

一、抑扬顿挫,于读音中感知汉字色彩,体会音韵美

汉字是语言的承载物,是学生进行语言交互沟通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古代,人们会选择将汉字的读音声调分为平上去入,伴随时代的进步和深入发展,汉字读音的声调已经逐渐发展为阴阳上去。审美教育即可将此作为落脚点,带领学生在抑扬顿挫的古诗、词句中体会音韵美。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落实方案,要做到循序渐进,更要做到潜移默化,让学生可以在无形中受到汉字的音韵美的感染,此举既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基本兴趣。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可见审美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发展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咏柳》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汉字的音韵美,在抑扬顿挫的古诗语句中提高自我,教师便需要指引学生认真地品读领会古诗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叶春风似剪刀”的韵律结构,朗读后即可充分感知本首古诗所具备的节奏感,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外,教师为保证学生可以更加全方位地感知汉字的音韵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音乐,引导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共同进行朗读,感受声音的跌宕起伏,此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对音韵美的认识,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的帮助是无可忽略的。

整体而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音韵美的感知是非常关键的,既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而且还可以为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的提高做好前期铺垫。所以教师有必要强化对包括讲解平仄规律、配合音乐朗诵等方式的利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高度,这将会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二、呼之欲出,于动画中学习汉字笔画,体会形态美

识字教学的质量高低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优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这自然要求教师做好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改进优化,要从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视角切入。尤其是在笔画和笔顺教学中,若是长时间依托灌输式教学方法,既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大打折扣。有鉴于此,教师便需要寻找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目前信息技术在多行业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若是可以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知识内容被落实到具体的情境中,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新颖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讲解“日”和“鸟”等象形字时,即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出所有汉字从形象逐渐演变到抽象的过程,以此来保证原来抽象的汉字更加充满具象化色彩,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识记程度,此举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充分增强对学生的注意力的培养,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又比如,在教学讲解诸如“爽”“尾”等笔画较多的汉字时,可以针对性地利用HiteBoard Pro软件,将汉字书写的笔顺进行动态化呈现,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形成理解和记忆,这对学生的综合成长的帮助是肉眼可见的。

整体而言,动画的呈现方式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学习需要,能够切实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汉字的形态美,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指导,审美教育的作用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环环相扣,于教学中解读汉字组成,体会结构美

部分汉字对尚且处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是相对困难的,无论是前期的理论学习还是后续的知识记忆,都是需要充分依托自己的想象力的。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准备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要在教学中解读汉字的组成,帮助学生充分体会汉字的结构美,以此来有效地切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能发现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记忆错误,选择依托自己的想象完成对汉字的“再创造”,错别字问题因此出现。这不仅会导致学生难以顺利且有效地完成对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识字学习的错误习惯,长时间保持此种状态,未来的纠正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有鉴于此,着重做好教学设计非常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解读汉字的构成,着重提升在汉字组成方面的教学讲解力度,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汉字结构美并形成完整记忆。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森”字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简单地认为只要写三个“木”字即可,而教师的讲解也多会体现为“‘森’代表的是许多树木,所以‘森’写作三个‘木’。”学生进行的识记也是将此作为关键,写出三个大小完全相等的“木”,这导致字形结构缺乏充足的美观度与合理性,若是长时间不予纠正,将会逐渐养成负面习惯。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展开审美教育,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字形,通过审美感知的方式完成对字体结构的有效理解和认识,进而充分提高识字教学的水平。具体而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字体结构的直观想象,为学生展示森林图片,要求学生说说大树和小树的关系,学生通过照片观察后说出:“大树的高度更高并且树冠很大,而小树很矮且树冠也很小。”教师紧接着进行语言指引:“没错,大树更高,所以它可以为小树遮风挡雨,小树并排在大树的树冠下,受着来自大树的保护。”借助语言引导以及直观想象,学生既可以形成对汉字的结构美的有效认识,而且还可以掌握字形结构,更加顺利地完成书写。

四、琴瑟和谐,于字义中感悟汉字底蕴,体会意蕴美

为更好地推进识字教学的建设,保证其能够和美育并驾齐驱,让学生充分感知汉字的民族精神和内涵色彩,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重点做好对汉字的思想内涵的呈现,将包含的美学要素全部展现出来,以此种方式帮助学生领悟汉字的意蕴。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指导学生利用强制记忆法,目的是在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支撑下,缩减所需要耗费的教学时间,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予以记忆。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此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或者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是伴随时间的推移,此部分知识被遗忘的几率将会显著提高。所以教师可以将汉字放置到具象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在意境的帮助下,积极自主地完成对汉字呈现的画面的勾勒,在充分领会汉字的字义的情况下完成更加深入的学习,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的帮助是无可忽略的。

例如,在教学讲解“麦田”“树林”等词语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绘画的方式感知汉字的底蕴和意义,实现美术和语文的跨学科融合,让学生可以在画面的支撑下深层次地认识词语的色彩。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系统化地讲解其历史发展以及时代背景,通过此种方式,学生既可以形成对汉字的字义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在直观具体的画面支撑下感知汉字的意蕴和色彩,从而更为全面地领会汉字的意义和内涵。在未来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着强化对画面的应用,将识字教学贯穿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借助画画等多种方式感知汉字的色彩,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高度,此举意义非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共同存在的,作为具有较强基础性的学科,是保证其他学科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识字更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全方位地展现出识字教学的美育作用,这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汉字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今后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良性支持,所以未来教师有必要积极地改进优化语文识字教学的形态和内容,逐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探知其中的音韵美、形态美、结构美和意蕴美,孕育美好童真。

参考文献:

[1]刘雯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思考[J].智力,2022(36):80-83.

[2]赵鸣明.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小学生(上旬刊),2022(09):49-51.

[3]孙凤杰.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D].鲁东大学,2021.

[4]张新年.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12):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