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云南省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期刊: 世界·建筑论坛 DOI: PDF下载

李钊宁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

为探究在经济新常态下云南省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找到推进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相关概念以及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熵值法对昭通进行了综合测度,就测度结果分析昭通市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结果显示,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较慢,发展动力为政府动力、市场动力、外向动力和内源动力。本文对昭通进一步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为新型城镇化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熵值法;动力机制

正文


1 引言

城镇化动力机制是一个综合体系,该体系不仅包含城镇化发生发展所需动力的作用机理,而且涉及维系此种机理的经济关系和组织制度[]。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体现四化协调”“五位一体”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工作方式 []。经济线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持续高逐增长,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城乡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在学术上关于城镇化动力机制有着较多研究,受到众多学者关注,但关于新经济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探讨还较为薄弱。基于此,关于昭通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这一课题,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努力:第一,理论阐释昭通新型城镇化均衡动力机制,使新型城镇化在内外力量协调驱动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对昭通的新型城镇化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发展路径建议。

2 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水平

2.1 昭通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熵值测算

1给出了根据昭通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得出的信息、冗余度及失权重,通过改进熵值法得到各个指标的信息、熵。评价指标的信息越小,则反引出改评价指标的信息的无序度越低。从具体指标的熵值排序来看,R&D经费(0.7429<地区旅游收入(0.7441<卫生技术员(0.7763<实际利用外贸(0.7788),这四项指标在28项指标汇总中是最小的,说明这四个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化比较有序,而且其反映出科技投入、旅游发展、医疗水平、对外开放的信息的放用值也比较大,因此在对昭通市新型城镇化路劲优化的过程中,更多考虑一下科技投入、旅游业发展、医疗水平、对外开放。

1 昭通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熵值测算

系统

评价指标

信息熵E

冗余值

权重(%

社会进步

R&D经费

0.7429

0.2571

6.37

经济发展

地区旅游收入

0.7441

0.2559

6.34

社会进步

卫生技术人员

0.7763

0.2237

5.56

经济发展

实际利用外资

0.7788

0.2212

5.51

社会进步

城镇养老保险人数

0.7815

0.21 85

5.42

社会进步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0.7934

0.2066

5.14

社会进步

城镇就业人员比重

0.8264

0.1739

4.32

经济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点额

0.8698

0.1302

3.24

社会进步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0.8718

0.1282

3.19

社会进步

城镇人口比重

0.8720

0.1280

3.18

经济发展

地方财政收入

0.8748

0.1252

3.11

经济发展

人均生产总值

0.8766

0.1234

3.07

社会进步

城镇人口密度

0.8836

0.1164

2.89

经济发展

第二产业占GRP比重

0.8866

0.1134

2.82

经济发展

第三产业占GRP比重

0.8956

0.1044

2.59

2.2 昭通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标评价分析

在昭通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中,按照经济发展系统、社会进步系统、城乡统筹系统这三个方面的指标来做一下分析。其中,在发展经济系统中,评价指标得分最高为0.2552分,得分最低的是第三产业占GRP比重(574)0.1244分,表明昭通市在经济发展系统中,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还是需要对第三产业加大发展力度;在社会进步系统中,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YS14)得0.2173分,其次是R&D经费(YS8)得0.2088分,卫生技术人员(YS6)得分0.1954分,得分最低的是科技人员数(YS9)0.0954分,表明昭通市在社会进步和功能完善得过程中,环境治理、科研水平、医疗水平发展的比较好,但是科技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

昭通市城镇化得建设实践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作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昭通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包含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复杂影响转变的过程。以下是对昭通新城镇化动力机制构成的总结归纳.

3.1 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内源动力

  资源环境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推动作用,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越丰富越能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城镇人口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为城镇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3.2 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外向动力

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有推动作用,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形成旅游产品和旅游景观,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前往,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昭通旅游资源丰富,很有发展前景。

昭通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城镇化的进程,本质上来说,旅游业发展相对于出口本地的产品与服务,增加了区域的收入,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3.3 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市场动力

市场动力机制是指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以及价格机制的作用导致资源向城镇集聚,从而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要素市场对城镇化起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通过市场机制融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昭通固定资产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城镇的道路、交通、供电、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3.4 昭通市新型城镇化政府动力

政府动力机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府直接投资,制度变革和行政区划等方式来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作用机制。首先,政府通过保护产权、维护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证,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其次,政府通过投资支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升了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镇化发展。

4昭通市新型城镇化路径优化建议

本章从前几章分析中得出昭通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足,对其优化路径提出对策和建议。

4.1 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

在昭通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进行的熵值测算中,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所反映的信息量是最多的,其权重也是最大的。因此昭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充分认识产城融合、互相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

昭通资源丰富,各地区优势各不相同,走产城融合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将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以资源开发为依托,牢牢把握区位优势,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4.2 以旅游为依托,加快特色旅游城镇建设进程

在前面的分析中,地区旅游收入的熵值都不高,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所反映的信息量是较多的,因此,在昭通发展优化中,要以旅游为依托,加快特色城镇的建设进程。

要扎实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昭通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良好的气候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令人向往的重要旅游城市目的地之一。坚持以旅游业为带动和基础,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有效的提高昭通新型城镇化水平。

4.3 建设开放型金融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金融发展的环境,做强做大地方的金融企业,同时也要完善当地的金融保险市场。要积极构建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网络,推动金融机构间的金融往来。

4.4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城镇配套基础设施的覆盖率

在前面的熵值测算和指标评价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移动电话用户这几个指标在社会进步系统中是比较突出的,其熵值较小,反映的信息较多,权重也较大,涉及到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城镇的配套基础设施是要把空中、地面、地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并且要将道路、水务、管网和社会服务系统等进行一体化的设计,配套建设供水排水、邮政通信、文体场馆、信息网等,不断完善和提升城镇的整体功能。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