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探讨

期刊: 世界·建筑论坛 DOI: PDF下载

丁强、孙明健、韩曜丞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

本文试图对全国代表性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并据此结合实际情况对济南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做出一些分析和探索。济南市建地铁为发展本地轨道交通产业带来了战略机遇,同时济南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有着政策、文化、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为了进一步加快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本文也给出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倾斜、完善产业链条、建设产业园区和加强科学创新等相关建议,希望能解决济南市轨道交通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本地配套基础薄弱、缺乏产业资源整合力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济南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正文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落后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桎梏,因此轨道交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济南市作为全球环境基金 (GEF)“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示范项目”19个城市之一,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梯队,与此同时,济南市对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需求。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全国代表性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济南当地实际情况对济南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2 全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自千禧年后,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居民人口快速增长,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持经济增速,中央先后颁发多项指导性文件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从2003年国家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起[1],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下表为近两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与客运量。

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数据统计表

年份

2017

2018年

2019

2020年

2021年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4570

5295

6172

7355

9207

轨道交通客运量(万人次)

1843000

2127659

2387796

1759044

2369469.8

注:数据来源至国家统计局

目前,国内各地对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都相当重视,各地都有学者对当地轨道交通产业做了相关的研究。

1)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规划研究(从轨道交通产业本身发展方向)

喻晶学者[2]以点及面,以青岛地铁3号线的全产业链具体投资数据为例,定量得出了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强带动性。数据显示,由于青岛地铁建设工程的带动,青岛市GDP将增长超过1万亿元[3],为青岛市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青岛市政策扶持力度大、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牢和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广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优势。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学者给出了政策引导、科技创新与资源整合等相关方法来解决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集群性不强、产业发展核心技术不够等问题[4]

2)重庆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从城市规划发展方向)

余辉等[5-6]学者秉持着“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的核心城市规划发展思路,立足于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理论研究,通过轨道交通站点集聚人、物、信息、经济等多方位优势,最终形成“站场经济圈”。

为了进一步分析城市规划发展,学者将站点通过等级、类型进行分类,并将“站场经济圈”的结构和边界根据不用站点的等级、类型进行设定,以期借助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打造出适宜重庆市当地的城市规划发展宏图。

3)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从轨道交通产业与城市规划协同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提速,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之间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有很多学者将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分析两者发展之间的关联性[7]。北京市作为中国的超大型城市之一,其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对各地市有着极大的参考意义。

孙铁山等学者[8]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分析了从2001年至2013年间北京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地区就业增长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北京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等起到带动作用并增强产业聚集性。地区政府可以通过对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来达到刺激当地经济的效果,而当地经济飞速发展又必然会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产业规模,两者相辅相成。

综上,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极大地作用,各地学者对全国或当地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研究也都倾注了很多心血。学者们分别通过轨道产业本身、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规划的锚定作用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的正相关性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一直致力于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有学者对济南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做了相关研究,通过地铁线网与城市本身的协同化发展达到既可以满足城市交通的内部建设发展需求,又可以满足城市集群化发展的外部扩张需求[9-10]。在如此密集的轨道交通发展规划背景下,对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链本身发展也在同步加大研究力度,加快推进地铁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济南轨道交通产业现状,对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2 济南市近年轨道交通相关数据

年份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配属车辆数(辆)

204

204

408

运营里程(公里)

47.4

47.7

84.1

客运总量(万人次)

573.5

867.6

5602.9

注:数据来源至济南统计年鉴——202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3 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构成

轨道交通产业不是一个单独的基础产业,而是汇集了包括规划咨询、材料、建设、硬件设备、新兴互联网和后期运营维护行业等诸多产业的集合[11]。轨道交通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咨询→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其中每一项大致包括:设计咨询类,工程策划、勘察与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等;建设施工,工程建设总承包、结构施工、机电安装、风水电工程、装修工程等;装备制造,施工设备、车辆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轨道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站台门系统、安检系统、自动扶梯和电梯等;运营维护,资源管理、行车组织管理、客运组织管理、乘务组织管理、票务组织管理、运营设备和车辆维修管理、运营安全管理、网络化管理。

济南市作为国内老牌工业城市之一,其轨道交通产业构成与国内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构成在大的方向上基本一致,但是在整车装备制造、牵引、通信信号等机电装备相关产业方面缺失较为明显。

 

 

 

 

 

 

 

 

 

 

2 轨道交通产业链构成与总产值占比情况

轨道交通产业链

设计咨询

建设施工

装备制造

运营维护

占轨道交通总产值的比重%

5-10

40-50

30-35

5-25

涉及产业

工程策划勘察与测量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

工程建设总承包结构施工机电安装装修风水电工程

施工设备车辆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轨道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信息化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站台门系统安检系统自动扶梯和电梯

资源管理行车组织管理客运组织管理乘务组织管理票务组织管理运营设备和车辆维修管运营安全管理网络化管理运营应急管理

代表企业

山东轨道交通勘察设计院、济南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济南市工程咨询院、中铁和中铁建旗下的勘察设计院、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等

中铁十局、中铁

十四局、济南黄

河路桥建设集团、济南城建集团等

济南重工集团、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济南思锐轨道交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济南中车四方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山东爱普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等

山东交控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淼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轨道交通工程咨询、山东轨道交通信息有限公司、山东爱普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质安检测公司、济南地铁文化传媒

4 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分析

4.1 发展优势

1)机遇优势

2020年10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关于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批复中显示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支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原则同意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建设3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6号线、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共6条线路,总里程约159.6公里,估算总投资1154.36亿元,规划期为2020~2025年。预计到2035年济南市轨道交通 线网总长 604.8 公里,由 11 条城市 轨道交通线路和 1 条市域(郊)铁路组成[12]。持续的地铁建设及沿线上盖物业开发必将引发大量的市场需求,巨大的市场空间将吸引众多轨道交通产业企业来济投资或合作,这对本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重要的带动作用。

图片4.png 

1 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0-2025 年)示意

(2)政策优势

2016年8月,济南市发改委在《关于加快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了将轨道交通施工装备、整车修造、电力电子装备、机电系统及轨道交通高端服务等产业作为未来发展重点。2018年济南市提出《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其中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业包含智能轨道交通车辆、智能盾构式隧道掘进机及控制系统。2018年济南市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该意见以保障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为核心,以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为重点,为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3)文化优势

济南市作为沿海省份山东省的省会,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起伏如今依然繁荣,不仅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人文历史也是影响其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济南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中,其地域性特征是其与其他城市区分出来的一大特征。曹灿景[13]通过将泉文化融合进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站厅设计中,将泉水院落的“回型”花钱结构通过适当的优化变形应用于地铁入口;将泉水形态的回转S型与泉池中的金鱼应用在地铁站通道空间设计中;将泉水建筑中常见的文化元素应用于地铁站内部装饰风格中。这种做法受到了市民和游客们的一致喜爱。综上,将济南的泉文化特色融合入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中是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4) 技术优势

依托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众多致力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推动轨道交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观察思考创建工作,拥有众多创新平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4.2 存在问题

1)核心竞争力不强

济南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主要集中在大型建设设备领域但在核心系统与相关通信设备领域的竞争能力较薄弱,产业链条中的核心技术仍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无法引领整个轨道交通制造业,尚未形成核心企业引领行业集群发展的格局[11]

2)本地配套基础薄弱

虽然济南市的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在轨道交通方面真正能够实现本地产业配套的企业不多。设计咨询和施工还较为依赖少数央企及其分支机构,产品除盾构机、电线电缆、部分供电设备、原材料和新型材料等产品有能力完成本地化配套外,其他产业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体来看,本地产品配套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产业资源整合力不完善

产业资源整合有待加强,集群效应不明显。济南有着众多的轨道交通产业集团,但是目前在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维护、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各环节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没有整合与优化,难以充分发挥一带多多带多的共同发展作用,集群优势不明显,没有体现出产业集群的真正效果[14]

4)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有待形成

青岛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轨道交通产业重要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并形成了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为核心,200余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济南发展轨道交通产业起步较晚,为了避免形成区域市场竞争,济南需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最终形成双核引领、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

4.3 发展建议

1)加大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布局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济南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路线图,明确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所需技术与产品目录,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2)制定产业政策,完善配套体系

深入研究轨道交通产业扶持政策,形成涵盖产业专项、配套产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产业保护等分层次、系统性的政策体系,出台覆盖土地、金融、财税、人才等各方面产业扶持政策。建立发布支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具体产品目录,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培育和引进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整合力量推动形成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建议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将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作为我市与青岛错位发展、双核发展的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强化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

进一步建链、强链和补链,将产业链同时向上下游延伸,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夯实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础。在建链、补链方面,瞄准新兴领域、新兴技术和新兴市场,强化产业项目招引的针对性,加大扶持力度,填补产业发展“断链、短链”环节。在强链方面,考虑把现有的盾构机等轨道交通施工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进一步拓展市场,加强技术创新,并拓展其上下游相关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本地建设施工环节,着力培育一批本地工程总承包企业。

4)发展产业集聚,建设重点园区[15]

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离不开空间载体,而打造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当前以及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在济南市内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区,为落地济南的轨道交通企业提供好的载体、搭建好的平台,扩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加快构建高能级、高品质、特色化济南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带。

5)加强科学创新,加大成果转化

整合全市创新资源,重点引进轨道交通产业大科学试验装置,轨道交通科研院所 ;进步引导科研单位与骨干企业的发展合作,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突出平台优势,加快新技术落地应用成果转化,形成产品化推广应用,塑造企业发展核心优势。

5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各地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研究方向和内容,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济南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得到以下结论:

1)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和历史古都,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上有着较好的优势,机遇方面国家批复了济南市的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政策方面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文件,加强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文化方面作为全国文明历史悠久的泉城,可将泉文化融入轨道交通发展中给济南轨道交通发展贴上自己的独特标签;技术方面济南依托以山东大学为代表的当地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

2)济南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同样存在着缺乏核心竞争力、本地配套基础薄弱、缺乏产业资源整合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倾斜、完善产业链条、建设产业园区和加强科学创新这几方面,进一步提速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33):5-6.

[2]喻晶.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9,32(02):79-84.

[3]地铁3号线建设成本每公里6亿处全国平均水平[N].青岛财经日报,2015.

[4]张嘉敏,张嘉锐.青岛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模式及主导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20(11):49-52.

[5]余辉,王莹颖,余嘉珊,高小钦.“建轨道就是建城市”理念下的重庆TOD综合开发规划实践[J].规划师,2022,38(02):32-39.

[6]刘万放.TOD模式下轨道交通站点片区产业规划研究初探[J].交通世界,2022(Z1):23-24.DOI:10.16248/j.cnki.11-3723/u.2022.z1.053.

[7]刘恒鑫.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J]. 人民交通, 2020(05):87-89.

[8]孙铁山,李楠.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产业扩散——以北京为例[J].长白学刊, 2016(02):50-56.

[9]冯顺,赵伯伦.基于站城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衔接策略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11):28-30.DOI:10.19892/j.cnki.csjz.2021.11.05.

[10]王一鸣,于晓烨. 济南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与开发实践研究——以济南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J]. 中国房地产业,2019(24):58-61.

[11]李亚飞,王业篷.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能效提升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北方经济,2021(06):51-54.

[12]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J]. 财会学习,2020(33):前插2. DOI:10.3969/j.issn.1673-4734.2020.33.003.

[13]刘广征. 泉文化在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站房设计中的应用[D].山东建筑大学,2016.

[14]王业立.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02):8-10.

[15]隆佳伶,贺正楚,彭花,曹德.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济,2021,40(09):146-153.DOI: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21.09.017.

作者简介:丁强(1969-),男,山东潍坊人,经济学硕士,高级会计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财务、投融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