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

期刊: 世界·建筑论坛 DOI: PDF下载

郑峪娇

秦皇岛市绿色建筑发展中心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

建筑施工作为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的投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建筑节能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建筑节能监测工作达到国家要求,是建筑企业亟须关注的内容。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地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不甘落后,开始实施节能工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确保工程的可持续性。节能,顾名思义,就是要节约能源。该项目在进一步保护环境的同时,可有效减少能源浪费,增加建筑实用性。


关键词

建筑节能;质量控制;节能检测

正文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的节能理念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工程质量控制和建筑节能检测,并对其进行技术规范,有效降低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节能观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今后在建筑行业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技术研究,进一步深化节能观。但目前节能工程在现代社会还不够完善,其检测方法也存在不足。在检查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检查经验,研究更多的检查方法,以提高已有的检查水平。节能技术也要到位

1建筑节能工程的检测意义

总的来说,中国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在我们国家,建筑能耗几乎占能源消耗的一半。建筑工程节能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推动作用。节能以使用节能观念为主,可以达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它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经济实惠,舒适等优点。

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优质环境。加强质量管理,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极具实用价值。许多家庭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高质量的建筑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建筑节能工程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为了提高施工效率,迫切需要改进建筑节能技术。好的建筑技术能给建筑物带来很多实用的功能,如制冷、制热、保温等,节约资源。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提高建筑的性能,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对建筑进行技术检验,以确定建筑质量是否合格,不能危害人体健康。对建筑节能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详细检查,以避免出现不合格现象。对建筑节能工程来说,不要等到完成了才去检查,这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检测。这段时间内,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立即停止施工。建设节约能源,贯穿于建设的每个环节。节能技术的应用,应根据有关规定,选择合格的节能材料和设备。节能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标准化。采用上述方法,可以避免不合格建筑的出现,从而可以很好地控制建筑质量,大大降低整个工程的成本,进而提高能耗,从而保证质量。因此现在很多相关法律也对建筑节能技术做出了规定,比如一些夏热冬冷地区。另外夏热冬暖地区也有相关规定,为更好地实施节能技术提供便利条件。

2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原则

2.1 以人为本理念原则

在实行绿色建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以规划部门以及建设单位的规划施工为依准,规划施工过程中应该秉持满足都市人居精神要求以及周边建设开发品质需求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施工。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坚持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原则,创造以人性化生态环境为主旨的绿色建筑体系。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应该合理利用周边设施资源进行合理施工,为人们营造出便捷、合理的居住环境。

2.2 节能环保理念原则

在实行绿色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节能环保理念原则,减少建筑施工作业期间涉及的能源浪费问题。如可利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减少能源消耗问题,并根据周边自然环境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环保施工方案,实现对建筑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此同时,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立足当地自然环境情况,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对当地区域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

3建筑节能工程的检测方法

建筑节能工程主要有三种检测方法。首先,综合能耗测量在检测方法上比较直接,可以测量建筑物的总能耗;实现的具体方法是对建筑物进行供热,等建筑物稳定后再进行测试,观察室内外温度对比,进一步测量热源,最后对比室内外温差、能耗、建筑物面积。在此基础上计算建筑物耗热量。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如只看建筑物的总热量消耗,而对建筑物各个部位不明确进行节能检测,将受到检测范围的限制,影响检测时间。其次,局部能源消耗的计算方法,别称,可以叫热箱法。这种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提出了一种人工测量换热环境的方法。内部温度测量必须用于热箱,通过热箱室内的温度必须与环境保持一致;冷箱必须用于室外,以便与室内环境保持一致;最后,整个环境成为室内外的温度场,进一步测量热箱能耗。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陷,传热过程必须稳定,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造成结果误差。红外线探测技术属于高新技术领域,是节能检测的重要手段。应用红外成像原理,实现了电子技术和探测器的有机结合。红外成像功能强,无需触摸即可测量。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建筑物表面温度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生成和显示热量图像。该法测量误差小,便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4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控制措施

4.1 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良好的保温材料种类和选择也很多。现阶段,市场上还有几种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材料。(1)膨胀酚醛乙烯基板,目前在外墙保温效果的技术方面,它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材料。其整体隔热性能也很好,核心技术也比较成熟。然而,它仍然有一些致命的缺陷。发泡聚苯板强度较低,主要材料更换周期短,耐火性能较差,防火安全系数较低,施工麻烦,现场施工时间长,施工危害大。(2)挤出聚苯乙烯板。它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综合防水性能,抗压强度和强度比。唯一的缺点是导热性相对较差,因此,挤出的聚苯乙烯板次要用作建筑群屋顶和地面附近的隔热材料。(3)聚氨酯泡沫的生产是一种新型的基础材料,使用在建筑物的外墙中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将材料的所有最大优点与以前的隔热效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酚醛泡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耐火性。它具有防火系数高,无腐蚀性,无毒和重量轻的优点。可以看出,酚醛泡沫是最好的组合材料,主要用于外墙保温。但是,由于缺乏市场推广和较差的国内生产技术,在中国使用该基本材料的用户并不多。

4.2 严格控制施工技术

在选择保温材料时,首先,所选择的保温材料要拥有防火功能,可以选择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外墙保温材料,并利用这种材料的阻燃性防止火灾蔓延。其次,在计算热工后,会得出工程所需的保温材料厚度,必须要满足建筑节能环保与实际建筑工程需求。最后,为了防止发生外墙开裂的质量问题,需要对保温材料尺寸选择加以重视,要选出合格的保温材料。在基层部分技术控制方面,需要在清理干净基层表面后,实行下一道工序,确保基层墙体的平整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保温板技术控制方面,需按照相应标准尺寸进行切割,让保温板接缝处平整精密;而在使用点框法时,粘接速度要快,胶浆涂抹面积也不能太大,门窗部分保温板也不得出现拼接现象。

4.3 建立关键节点

1)基本处理。在基础处理施工的初始阶段,有必要为外墙保温层的施工做准备,清除墙上的水泥和混凝土残留物,并封闭墙上的孔。要关闭穿过墙壁的螺丝孔,需要先从孔中清除套管碎片,然后放置一定量的干硬砂浆,并在孔周围的墙壁上留下一定的深孔,合适的深度应为5mm×10mm,涂上防水软膏,最后使用1:3的水泥砂浆比例进行流平处理,以使流平层和绝缘层紧密结合,避免出现空洞。在粘贴过程中,不允许在绝缘板背面使用缓冲板来平整墙壁。(2)在门窗开口处粘贴隔热板。测量外门窗和其他结构墙的预留接缝,以确保它们满足隔热板的厚度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冷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提高门窗和墙壁之间的间隙的稳定性。另外必须在间隙确保510mm的凹槽,该部分用于防水药膏的填充处理,控制孔顶部的形状,并使用鹰嘴滴水线的形状,将外窗台的水平隔热板的倾斜度调整在3%~5%之间,以避免质量问题,例如因积水导致漏水。孔的角必须与绝缘板的连接处保持一定距离(通常至少200mm)。

5 建筑节能检测控制措施

5.1 制定完善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

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常用节能材料市场的规范检查力度,确保检测的应用范围为整个建筑工程墙体保温质量提供保障。应该对现有的建筑检测规范和标准进行优化,细化材料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为整个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提供规范的检测依据。

5.2 统一材料检测的具体方法

由于同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检测结果,所以在新时期要针对不同节能材料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合理控制,为实际的材料检测工作提供具体的参考标准。例如,在针对胶粘剂和抹面胶材检测时,检测人员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应该在水泥砂浆底板上涂抹一层胶粘剂,保证胶粘剂的涂抹范围为40mm×40mm,涂抹厚度在3mm左右,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之后,利用十字搭接的方式进行粘接,等到整个胶粘剂干燥以后,需要浸泡在水中48h以上,最终判断胶粘剂的耐水拉伸黏结性能。

6结束语

节能减排施工管理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优势,面对全球资源紧缺的局势,节能减排的发展前景广阔,是各个领域和行业应当重视和应用的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当注重节能减排理念的应用,有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借助施工管理控制落实节能减排,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综合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琎.浅谈建筑节能检测及节能工程质量控制[J].中国设备工程,2020(04):214-216.

[2] 赵娟.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37.

[3] 王洪涛.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居舍,2020(01):148.

[4] 李锋.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居舍,2019(36):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