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在公共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改造策略
正文
在我国,公共建筑的数目较大,涉及的类型也较多,而且建筑能耗较高,因而对绿色建筑的改造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目前我国公共建筑的现状来看,建筑的外观陈旧、破损、安全、围护结构的质量都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比如自然环境、气候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和技术,综合考虑到这些问题,最终选择适合的绿色建筑技术。
1 绿色建筑技术的相关概述
1.1 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建筑是一种既能适应周边环境,又能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新型环保建筑。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创造,它还具有文化、经济、精神等方面的内容。目前,“绿色建筑”的理念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拥护,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1.2 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在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不断传播下,人们对“绿色建筑”、“低碳生活”的生活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很快,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这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多年来,绿色建筑的概念一直被提出来,但是其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却是不同的。欧洲是全球绿色建筑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亚洲是绿色建筑发展最迅速的地区。在今后的数年里,绿色建筑的概念将会在世界各地的建筑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将会是所有建筑都要遵守的基本设计准则。
2 在公共建筑改造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重要意义
2.1 节水与水资源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物质。为了使建筑物的功能得到最好的利用,它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在城市公共建筑中,供水系统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绿色技术注重再生水地再利用、改善公用设施的用水结构、采用先进的节水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对于绿色建筑,可以通过加强对水管渗漏的控制,并采用更加精密地控制阀,从而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节水设施,将部分水量回收,进行绿化和灌溉。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循环,从而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2.2 节材与材料资源
提高建材的利用率已成为当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公共建筑的改造中,要注意节约能源,合理利用材料。绿色建筑技术采用新型环保高效建材,可有效地改善建筑的保温、抗震、耐腐蚀性能。另外,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还可以节约材料,在后期可以将拆除工作最小化,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消耗。另外,在建筑工程中,废物的再利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2.3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环境因素主要有声、光、湿度、温度等。而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可以减少对室内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在室内进行科学的装修、使用吸声、隔音材料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房间的噪声,减小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建筑保温功能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功能,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或电来维持一定的温度。另外,绿色建筑技术还可以通过减少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科学的布局,从而提高自然光的利用率。
2.4 节约能源和资源管理
对于现代公共建筑,既要做到节水,又要兼顾其他各种能源的节能利用。首先,使用天然光源来代替传统的人工照明。如果要用人工照明,就必须要有节能的设备,而且要保证照明的功率能够达到标准。要确保公共区域的灯光更加完善和明确,并做好分区、感应、定时等重点工作。在电梯系统的设计和改造中,要注重变频节能,还要考虑到水泵和风扇的选型。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配备足够的建筑管理系统的情况下,选用智能设备,确保公共建筑具备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3 绿色建筑技术简述
3.1 外墙改造技术
在公共建筑中,外墙是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防寒、保温、避暑。采用建筑外墙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交换,从而达到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外墙保温技术和外墙保温技术。就外墙保温技术而言,它包括外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和自身保温技术。就外墙保温技术而言,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小,应用范围大。但该技术存在着诸如在户外保温、施工困难、造价高等问题。就内保温而言,施工时要求的材料强度较低,材料成本较低,且耐火性能较好。但采用这种方法,会占用大量的室内空间,而且不利于保温。自保温技术虽然不需要太多的施工环境,但是施工过程比较繁琐,需要进行结构的改造。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中,它是减少建筑能耗的一种主要手段。目前,墙面绿化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外墙保温方法,可以将对应的绿色植物栽种于建筑物的墙壁或墙壁之上,利用绿色植物来减少太阳对墙壁的热辐射,从而防止热量直接流入到室内。另外,采用植被的方法,还可以净化周围的空气,增加建筑物的外观美感,增强建筑物的立体效果。
3.2 门窗改造技术
在公共建筑的整体结构中,门窗结构是建筑保温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经调研可知,建筑门窗的能耗约为50%,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节能技术进行有效地控制。夏天的时候,一般都是使用空调,一般来讲,门窗的面积越大,整个空调系统的负载也就越大,能耗也就越大。因此,门窗的比例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设计师要重视这一环节的节能设计。另外,门窗五金件、密封胶材料和窗框材料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门窗设计时,既要合理地确定窗户与墙体的比例,又要考虑到室内的光线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建筑的高度和空间的方向。特别要重视门窗结构的密封性和防水设计,以防止热桥连接等问题,保证其保温性能。
3.3 节水改造技术
在公共建筑改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既浪费了水资源,又增加了建造的费用。在此过程中,节水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并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比如,在改造项目的基础建设中,可以将地下的地下水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再用于混凝土搅拌。因为地下的实际气温比较低,所以在拌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另外,在工地上也可以采用集雨器,将地面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然后集中存放在工地上,用来清理工地上的灰尘和建筑设施。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采用沉降、过滤等净化处理方法,应用于泥浆生产等工程建设中,达到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3.4 屋顶改造技术
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屋顶都是在长时间的自然光照下,冬天的时候很容易被雪覆盖。所以要对公共建筑的屋顶进行节能改造,就需要对楼顶进行保温和隔热。防止因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不当而造成的冬季寒暑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体验。在公共建筑工程中,可采用顶面照明节能技术,选用隔热性能优良的建材,并对其进行防水、保温、防水、防水等方面的应用。另外,根据公共建筑的节能要求,可以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面板,以吸收屋顶的太阳能,为公共建筑提供能量,降低能耗,为了达到保温效果,还可以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一些绿植和花卉,这些植物可以和屋顶上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优化公共建筑周围的空气,达到散热和保温的效果,将其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不过在屋顶上种植绿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水防潮,以免在浇灌的过程中出现漏水等问题。
3.5 室内环境质量改造技术
室内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湿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室内空气等。室内环境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而绿色建筑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室内声环境,可以通过隔音材料的使用,或者整体结构的合理布局降低室内噪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绿色建筑技术背景下,要充分考虑到室内的温、湿度和人体舒适,在改造工程中要注意控制能耗。在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采用自然通风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的空气,并根据具体的条件,采用相应的 PM2.5和CO2监测装置。
4 目前我国公共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4.1 短期内改造效果不明显,成本较高
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建筑中,要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改造。在短期内,公共建筑的改造工程投入大,成本造价高。从长远来看,公共建筑的绿色改造能够节约各类资源和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有利于子孙后代,其成效是显著的。
4.2 缺乏激励机制
由于政府没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使得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难以提升。所以,要健全奖惩政策和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在对公共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并未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程序。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与规范还不完善,是影响绿色公共建筑改造的重要因素。
4.3 对绿色建筑缺乏了解,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很单一,只限于节能型建筑,尚未达到绿色建筑的层次,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实,节能建筑仅仅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并不能与绿色建筑相提并论。
4.4 绿色建筑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一些公共建筑在改造时,多是依据以往的经验,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以取得一定的节能效果。在公共建筑的改造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的改造力度不够或过度改造,最终还是无法满足“绿色建筑”的需求。
5 绿色建筑技术的公共建筑改造策略
5.1 设计前期多次勘察现场,了解项目详细情况及相关资料
在改造公共建筑过程中,除了要知道项目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还要知道项目的内部和完成后的使用需要。设计前期多次勘察现场,了解项目详细情况及相关资料,然后再去实地考察,看看那些地方和原来的图纸是不是一致的,有没有符合要求。再在不同的地方,找出相应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某个项目的前期,施工方曾多次勘察过,但由于周围都是文物保护建筑,所以要想改变外观,必须要向文物保护部门汇报,获得批复后方可实施,为此在后续沟通过程中,为了不影响文物保护建筑的形象展示面,凸显文物保护建筑的重要性。某工程三层建筑在文物保护建筑一侧设置了阳台,以防止被改建后的建筑物给文物保护建筑带来压力。了解项目详细情况及相关资料,可以让我们对该工程有更深的了解,为以后的改造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改造效果。
5.2 重视设计方案的安全性
在公共建筑的绿色改造中,安全是建设的重要前提。例如:在进行室内公共建筑的环保改造时,应尽量选用自然的材质。而与之相关的涂料、涂料等,则应选用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以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一般情况下,建筑材料的污染程度较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危害人体的身心健康。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活动对象。另外,在室外公共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室外景观、停车场、道路等因素,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改造,以保证室外公共建筑的安全。
5.3 降低设计施工中的人为施工污染
在公共建筑的改造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污染。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使用不合理的材料和方法,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固体废物、大气、水源、噪声等,通过减少人工污染,可以大大提高环境质量。在公共建筑的改造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与方法,既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能确保施工进度,又要合理地安排施工时间,并对施工改造工作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管理。
结束语
总之,绿色建筑技术在公共建筑的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使得改造后的公共建筑具有节能、节材、节水、提高室内环境品质等作用。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降低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同时,还应考虑到建筑的实际应用效果,尽可能地改善其使用的舒适度。在此基础上,要重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尽量做好环保工作。
参考文献
[1] 嵇晓雷,杨国平.绿色建筑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20(08):104-107.
[2] 周泽.绿色建筑技术在公共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20(01):100-101.
[3] 嵇晓雷,杨国平. 绿色建筑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20(8):104-107.
[4] 王业刚.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医院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的应用[J]. 中国研究型医院,2019,6(5):1-5.
[5] 陈颖,李珂,郭银苹,等. 装配式建造技术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技术,2019,50(12):1433-1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