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市政道路或者(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BIM技术;道路桥梁;工程管理
正文
1 BIM技术的阐述
所谓BIM技术,即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数字化信息技术,该技术能够利用各种各样数据信息的整合架构数据信息模型。将BIM技术合理的运用于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以内,能够让设计效率有所提高。在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设计时,应用BIM技术的时间应用能够借助数字化形式切实的绘制出工程实物及其工能够特性,以此建设具有虚拟化的数字模型。并且,BIM技术还能够在载体中保存共存的所有信息参数,以此让工程物理属性和其他属性得到精准的描述,以此建设出一个具有智能化技术,同时数据系统同样十分健全的数字化信息面模型。除此之外,BIM技术还可以在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构建中所运用,以此让信息参数获得有效的传输与共享。这一技术还具有一些其他优势,例如,开放交互性、信息化和3D数字化等等,在这其中借助3D数字化的优势能够按照工程的所有参数信息迅速构建相应的3D模型,并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同时展开模拟,以此让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实物切实的展现在设计人员的眼前,确保设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处理。
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遇到的瓶颈
2.1 设计意图表达内容不详尽
任何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才能够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对于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而言更是如此。施工企业在进行之前,必须要对实际项目环境进行有效的勘测,了解各类能够影响到施工建设顺利开展的干扰性因素,并保持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衔接,经过统一协商后,有效地解决各类干扰因素的困扰,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项目规划对策,经过审核之后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建设。但是在实际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在最终的设计图纸与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时,出现偏差。设计图纸往往是传统的二维形式来进行信息的展示,关键点只能用文字说明的方式来进行解释,这样的信息表达方法将使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案无法深入了解,甚至产生理解偏差。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时,不仅会导致建设失误,造成工期延误、质量受损,更会导致施工意图难以充分发挥,使项目的建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便民利民的作用,造成了巨大的成本浪费。
2.2 管理内容复杂宽泛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往往与其他建设项目有所不同,是一项较为复杂、专业性极强的施工建设项目。所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十分广泛、建设范围也较为广阔,这就导致了施工建设项目需要采用到的施工策略也各有不同,比如,隧道工程、边坡建设、地下水工程等等。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空间资源越来越紧张,这就导致了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区域和环境越来越复杂,能够采用的结构形式将越来越多样化,从而使得管理内容也变得更加宽泛和复杂,许多工艺设备、人员都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管理,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3 施工控制困难重重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有着明显的时间跨度大、建设范围长、建设任务量大的特点,由于施工环境往往较差,而且随着施工建设的进度不断深入,各类施工问题所带来的矛盾将逐渐凸显,比如滑坡、坍塌、发水、冻土等地质不良等问题都会极大的影响到市政道路桥梁事故建设的顺利。而且在进行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在建设时往往是露天作业,这就会导致建设过程中极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干扰。比如降雨、降雪、沙尘暴、大风等天气,都会导致施工现场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确定。所以,在进行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时,即便是同样的施工任务,所采用的施工设备和工艺却各有不同,这就造成了施工管理工作的难度,组织设计将会十分困难,难以有统一的标准,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理念来对施工模式、工艺、人员、设备的选择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管理的作用。
3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3.1 道路桥梁施工前BIM技术的应用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前,以三维模型的建立为前提条件,合理安排运用可视化技术,完成对设计的深化、碰撞的检验等辅助性施工。通过对以往施工图纸的观察分析发现,所涵盖范围大多相互分离,关联性较差,再加上道路桥梁工程自身所固有的复杂施工环境与施工工艺,导致潜藏于施工中的各类问题难以挖掘,如管线碰撞等事故问题。目前,建筑信息模型中不同系统构件,产生的参数信息数据迥异,无论哪一种构件参数,都是三维模型碰撞检验的基础条件,以精准的参数信息为基础能够更加全面的对碰撞数量、碰撞点详图以及碰撞构建ID等进行显示。而BIM技术能够对机械间、操作间、机械和结构间等不同施工环节所产生的碰撞进行系统的检验,并且能够对施工现场车流量辅助分析,收集并计算承载力与结构稳定等性能参数,实现从整体到局部的精细化处理。BIM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打破传统施工工艺的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施工企业在生产运行方面的成本浪费,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各类安全风险的产生几率,为工程整体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此外,运用BIM技术将施工现场实际环境条件进行现场模拟,通过可视化、可操作的三维模式进行真实模型的构建,为后期施工中公路、主桥、栈桥、平台、大型机械设备已解决材料加工等的位置确定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构建出便于各施工单位观察操作的三维布置图。
3.2 将BIM技术应用在工程量计算中
BIM技术的最大应用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工程量的精准计算。在传统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在统计工程量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工程造价通常以word文档或者excel表格的形式进行存储,导致很多数据都是孤立存在的。工作人员若想在庞大的项目数据文件中,找到所用数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并且很容易因为人为失误而导致工程量计算错误,这也为后期的造价结算带来了一定难度。而BIM技术具备强大的数据集成功能,BIM数据库不仅能够存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数据,而且检索更加便利,同时满足多种输出格式,可以为工作人员的资料调用创造有利条件。建筑工程的多个参与方也能够在BIM数据库中查询所需资料,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共享性和实效性,真正打破了数据的信息壁垒。除此之外,借助BIM技术的强大统计功能,道路桥梁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充分依据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材料信息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支出的目的。
3.3 工程施工信息中应用BIM技术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信息进行管理非常关键,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在本工程施工中,对工程施工信息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实际的信息应用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可进行工程量统计计算。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程施工量的控制计算,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更加合理。应用BIM技术可以对工程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并且根据工程数量统计做好合理的工程设计,保证更高工程施工控制质量,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3.4 将BIM技术应用在安全管理中
道路桥梁工程因具体的施工任务不同,所以安全管理重点存在着细微差别。以桥梁工程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水上作业和平台作业,所以将BIM技术应用在安全管理中,必须要对一些重大的危险源引起足够关注。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充分利用BIM技术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也就是在实际工序施工之前,能够利用BIM技术建立模拟模型,并在模型中进行技术交底,以此来强化对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及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确保施工现场的高质量安全施工。BIM安全技术交底是安全控制的核心控制要点。利用BIM技术做到技术交底,可以帮助一线施工人员对施工内容做到透彻了解,避免因存在着认识误区或盲区而导致施工隐患的存在。相比于过去的施工方法,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仿真模拟,能够将复杂的施工难点和详细的施工流程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施工的可视化管理,让所有的施工工序更加清晰、更加透明,由此可从源头上降低施工误差,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高质高量施工。
3.5 道路桥梁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从整体功能结构来看,BIM技术的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性、开放性及新颖性,例如,3D模式下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观察研究、4D模式下可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障工程在最短时间内按时竣工、5D模式下可以节省生产成本等等。从真正意义上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利用数字化管理与实时监控等手段,模拟项目进度、物资消耗等,为关键节点的施工、商务、计划等环节提供合理精确的数据,从而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施工管理效率。在真实的道桥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可做到实时指导、提前预测并解决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项目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在施工中,通过BIM的信息共享平台,提前了解相关施工工艺、安全隐患等,帮助工人做好准备,减少问题的产生,简化施工现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效率。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BIM技术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BIM技术的出现,将传统建筑工程的CAD二维图纸上升到三维可视化模拟,有助于实现施工进度、工程量计算、施工安全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相信在不远的将来,BIM技术将更加成熟,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信息化程度,最终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礼姝.预应力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砖瓦,2021(07):185-186.DOI:10.16001/j.cnki.1001-6945.2021.07.096.
[2]刘兰军.绿色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2):80-82.DOI:10.16673/j.cnki.jcfzdx.2021.0141.
[3]李涛.BIM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9):8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