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思想和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途径
摘要
关键词
节能环保思想;园林景观设计;融合途径
正文
1 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1.1 片面注重外观严重忽视了文化内涵
现阶段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园林景观的外观美化程度,优先选用大量的松树围绕整个园林景观,占据了大量的城市空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美化效果,但也忽略了园林景观本身所具有的休闲和娱乐的效果,导致所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没有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园林景观内部设计也没有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无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相融合,只能表现出园林景观是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
1.2 园林环保技术应用程度不够
园林景观施工是一项偏考察技术综合性的项目,其自身含有的内容多样且技术要求高,像地面设计、绿植选择与分布、泉水设计、园林保护等环节对技术员的技术要求不一样,比如地面装饰,其装饰的前提是满足大众的日常需要,在这一基础上丰富装饰内容。但在实际园林施工过程中,技术员对装饰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掌握不够透彻,技术应用水平不达标,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多且不能及时解决,延缓施工进度的同时,还会降低大众对园林施工单位的认可度。
1.3 片面注重布局调整,严重忽视协调融合
部分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片面注重对园林景观内部的规划,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主题与实际自然环境无法形成一种协调效果。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选用的设计材料也多为现代化的装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自然美。最终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也无法体现出相应的文化内涵。
2 节能环保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2.1 自然优先原则
自然优先就是园林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风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减少人为建造活动,增强园林的自然属性。遵循自然优先原则,凸显节能环保思想:(1)减少人工作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和破坏。如:根据自然地形特征,设计成跌水瀑布,减少人工建设带来的能耗。(2)充分利用自然因素,发挥自净功能,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如利用自然植物群落,有助于各种植物生长,发挥植物固碳、气候调节的作用。
2.2 以人为本原则
正确认识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是园林景观的欣赏者、使用者,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先了解人的需求,根据需求设计景观的功能,营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如设计儿童游乐区时,不要选择带刺植物,避免尖锐造型的物体;设计老年活动区时,使用防滑铺装,合理设计休息座椅。以人为本,为不同人群设计不同功能和特色的场所,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减少浪费。
2.3 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也有差异。因地制宜就是结合当地的环境、气候、文化历史特征,合理设计布局园林景观。单从设计角度看,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适宜的方案。如在人流密集区域、阳光直射部位设计坐凳,游客一般不会选择使用这些坐凳,会造成浪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应结合场地特色,促使设计内容融入周围的环境中。
3 节能环保思想和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途径
3.1 科学选择植物
设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时,生态理念的凸显还应注重常绿植物的科学选择和种植。由于不同的生长习性和状态,不同的植物在选择和种植上也会有显著的差别。目前,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常绿植物主要是竹子、灌木和乔木。乔木类植物在栽植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孤植。对于高大且较为茂盛的乔木类植物,一般会采用孤植方式加以处理。选择园林中较大面积的草坪结构,栽植体型、形态均较好的乔木植物,再搭配一些装饰,以凸显区域的美观性,使其成为园林景观中较为独特的风景线。二是丛植。是将十余株以上体型与形态相似的乔木类植物集中栽植在某一区域,如白皮松、圆柏、黑松等。这类植物通过丛植能够很好地凸显景观效果,增强美观性。三是对植。一般是在园林入口或道路两侧栽植乔木的常用方法,目的是营造自然景观效果,增强观赏性。灌木类植物一般以冬青、黄杨为主。不过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会单独使用这两种植物,一般会根据叶片及体型状况进行科学搭配,或者直接与白玉兰、海棠等植物融合运用,营造不同的意境效果。竹子一般是在特定区域内,以竹林的形式出现。通过合理设置,利用竹子为游人构建一个清幽僻静的环境,使城市居民利用闲暇时间在此处休憩、阅读,还可以为游人营造一个置身大自然的环境氛围,为其带来良好的游园体验。
3.2 协调生态关系
过于豪奢的设计标准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大忌,所以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巧妙地避开一些昂贵材料的使用,而是以环保的材料为主,以保证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为核心,无论是植物的选择,还是山体、水体景观的设计都应该尽量做到低碳节能。例如,在设计和选择水体景观时,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水资源情况,尽可能地就地取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水源运输难题,还能够降低一定的成本。另外,还需要坚守合理原则,在确保观赏效果不变的同时规避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灯光设备的选择应该以节能灯为主,减少电力资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的发展目标。
3.3 节能方面的设计
在节约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应合理运用太阳能或风能等能源,以降低能源消耗大的现象,比如公园在修建时可利用太阳能将其转换为电能,这样做能降低电能的消耗。再结合当地人文特点,园林景观设计要设计符合该地区发展的景观特色,首要是根据该地区现有材料进行设计,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现有材料不被浪费,同时还能满足生态建设所需。我们日常生活中,总将不需要的物品丢弃,熟不知废弃材料也可变废为宝,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可根据需求将一些可再利用的废弃材料进行回收,例如房屋在被拆除后所留下的砖块或木质材料,都能很好进行再次利用,从而保障资源循环使用。
3.4 坚持使用再生能源
能源合理利用会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量守恒、能量循环,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创造出很多新型低碳环保材料,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此类新型环保材料,让其发挥自身价值,通过对废弃物采取分解使用的方式,让其变废为宝,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循环系统,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无故消耗。现场施工期间,工程管理部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制度要求,严格把控竣工期限和施工质量,在方案合理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工程。
3.5 加强完善生态环保管理制度
在园林景观设计施工过程中,要观察生态环保理念的应用,就必须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让园林设计师和其他施工员工对生态环保理念有最基本的认知,在园林设计时制定合适的污染物控制体系,对园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污染物进行处理,所以园林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生态环保体系。像园林材料的选购、施工过程计划、施工措施的设计等都需要有合理规划,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施工过程中尽量防止突发问题的出现,并合理控制耗能问题。企业内部还要有相应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施工过程的监管和监督,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耗能、浪费材料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要进行相应的追责。针对园林景观设计施工过程,必须加强管理,对设计施工各环节要有严格的管控和监督,进行质量检测,在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落实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
3.6 将科学技术同设计有效结合
如今,科技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文化日渐成为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方式,可实现现代科技同园林设计灵活结合,跟上时代发展脚步,使园林建设拥有更多可能,如可应用灌溉系统、导航系统以及智能交互产品等。在未来发展中,建设能根据科技产品的创新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水平。设计师可进行多方探究,用科学手段观察生长中的生物,并进一步分析植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生物若要在自然界中稳定生存,则需先达到与环境适应的标准。对此,设计师应仔细研究附近环境,让生物生长更好适应环境发展。通过科学手段在具体设计中有效融入生态理念,不但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能为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3.7 设计符合城市居民生活需求
如今,城市建设中通常涵盖了风景和环境两部分内容。园林建设事关居民生活,并可有效体现出当地人文文化和风格特色。根据园林建设的特色优势,城市可以发展旅游业,吸引外来游客游览当地风景,既能让游客了解当地地理和人文景观,又能拉动当地经济。通过探索新的设计方式,使园林景观设计更深受人们青睐。通过自然景色让人们与大自然零接触,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身心健康,实现自然景观同生活的完美结合,进而将园林景观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4 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对人们生活与城市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的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节约理念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进行生态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历史人文作参考,利用科学、合理知识,遵循节约观念下园林景观设计,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赵阔宇.节能环保思想和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途径[J].现代园艺,2022,45(04):93-95.DOI:10.14051/j.cnki.xdyy.2022.04.040.
[2]曾子航.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2):31-32.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魏薇.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8):88-89.
[5]黄俊江.以太阳河咖啡厂改造升级项目为例浅谈现代园林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04):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