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正文
前言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推进,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国学热”的背景下,不少学生的文学素养偏低等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语文教师从小学做起,加强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但是,许多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等问题,很多学校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教师队伍与城市小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一、现阶段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制约,再加上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和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大部分农村小学的课程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还比较落后,比较保守。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更新和变革。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因为农村教师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学培训,因此对新课改的理解较差,不能充分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及理念较低,导致课堂教学达不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重形式轻质量
小学生在基础的识字任务、生字和课文的掌握方面表现得不够好,另外,教师不能因材施教,更不能按照教材施教,任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想象和讨论,这些都是农村小学教育中的潜在问题。这就使得语言教学不能创新,更谈不上质量。这种教学方式既影响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又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管新课程的教学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不了解新课程的实质,导致课堂活动严重缺乏,或盲目地追求活动的数量,而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各方面的发展相对于城市来说都比较慢,这给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由于种种原因,师生之间的互动十分有限,很难有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采取填鸭式教学,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于是就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师生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没有了信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很好。
(四)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
小学语文是一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涵盖量较强的学科,老师不能一一完美地为学生传授一切,只有让学生自己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因为乡村地区的限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非常有限,因此,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与大城市的环境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课外阅读是乡村小学认识更多事物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个别农村小学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学校的教育资金有限,图书馆的建设很简陋,里面的书籍也很少。种类单一,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使得学生不能通过更广泛的阅读,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教师应经常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师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给学生留下思考、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激发出来。
(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
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大幅提升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如何加强小学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健全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把继续教育与学历提升和职称评定相结合,鼓励教师通过脱产学习、函授和自学等方式继续深造;其次,要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以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最后,要在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的同时,对教师的基本功进行深入而有效的训练,主要包括:一是语言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要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二是教育方式。引进了城市语文教学中的优秀教案,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自己的教学创造力。三是素质问题。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既有地理和天文知识的渗透,也有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的科目。因此,只有提升教师各个方面的文化素养,才能让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更深,理解更透彻,让语文教学更完整,让学生喜欢上课堂。
(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组织和引导,让学生掌握主动,逐步形成“要我学”“我要学”的局面,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老师要信任学生,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业。在语言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并适时地指导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避免讨论脱离教学内容。团队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使同学们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不同的灵感,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运用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们独特的学习特征,不能忽略兴趣对他们学习的驱动作用,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他们才会更积极地与老师合作,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在通常的语文课堂引入教学环节中,小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一个活生生的问题情境,用它所表现出的未知性,充分激发小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的兴趣集中在自己所讲的知识上,让他们积极地配合老师完成既定的语文教学任务。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棉花姑娘”这一课。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猜测。如此一来,云朵就不是云朵,而是地面上的白色花朵;不似雪,愈是寒冷愈是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开讲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词汇教学中,创设了一种游戏式的情境,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他们的语言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从长远来看,这才是“教”为“学”,不走“弯路”。
(五)教学手段创新,信息技术引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遵循“课标”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在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在课堂引入环节,通过播放视频,音乐,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为正式的教学打下基础。再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精彩的范文阅读的声音,让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论文范读应选择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优秀作品,主要是散文诗。其中,《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但愿人长久》《田园诗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都是人教版教科书中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再读。在课后,学生也可以利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自己获取学习资源,并提前预习课文。老师应该认识到,虽然网络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学习资讯,但是网络上的资讯却是良莠不齐,学生辨识不良资讯的能力也很差,老师应该加强辅导,协助学生排除不良资讯。
再比如,老师在教五年级上册的《珍珠鸟》时,因为很多学生都没见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所以老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个视频,然后把视频放到课件中,然后在课堂上用大屏幕播放。教师在看完视频后,可要求学生描述他们所见到的珍珠鸟,并将其引入到冯骥才的文章《珍珠鸟》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信息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通过分析近两年来我国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同为教育对象,但优等生、中优生和后进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各不相同,后两者明显弱于前者。同时,深入分析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发现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在普及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和教师自身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滥用多媒体设备和华而不实的课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六)注重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和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它能有效地向外延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是语文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项发展措施。因此,农村小学不能忽略语文阅读的重要作用,应建立学校阅览室,扩大馆藏,及时更新出版物,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班级之间建立一个图书角,让同学们可以自己阅读课外的书籍,并且还可以对其中的内容展开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达到将图书资源的建设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在教师这一层面上,要对小学生的阅读心里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要投其所好,指导学生适当地阅读书籍,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词汇储备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
(七)采用综合评价的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单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有悖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对综合人才培养无益。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教学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升华语文教学质量。
首先,在教学评价方法上,应引入成长档案袋的动态评估方法,而非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其次,在评价主体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共存;最后,在考核内容上,要有60%的期末考试成绩,20%的课堂表现,20%的作业完成度。
(八)对地方文化特征的正确运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跟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来对学生们展开语文知识的培养和指导。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乡村文化,老师们可以利用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比如,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就可以采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去探究语言知识的秘密。比如,老师可以在植树节的时候,把学生带到自然的环境中,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去。之后,老师们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来反映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出自己对植树的看法。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运用“绿色”和“环保”的理念,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社会发展的主题。
小结
尽管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学校和教师有改变现状的思想,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可以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要想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立足于现实,改变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一方面要提升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在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碧松.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中),2016(08):129.
[2]梅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5(02):47.
[3]张爱珍.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7).
[4]孟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
[5]刘晶晶.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