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江晓君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六〇小学 邮编:335500

摘要

在基础教育不断进行的改革过程中,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是他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一项具有特色的课题和难点。因此,老师们一定要将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下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体验到阅读的知识,拓宽他们的阅读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个人阅读能力,为他们日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正文

前言在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贯穿始终的,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思维都处于养成的关键阶段。在低年级阶段,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更是学生接触到阅读知识的第一个阶段,身为老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使阅读教学获得明显的成效,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体现,是教师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论教师如何卖力的讲授,也不可能比得上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想完整地理解作家的思想,就要仔细地读这篇文章,从这篇文章中去领会作家的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语言的魅力,学会了修辞的方法,掌握了丰富的句子,在写作中可以将历史典故、文章段落等内容融入其中。阅读不仅是一种赏析主题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教育活动,它对学生掌握文章内容中的难点有很大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常识积累。在语文教育的学习中,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类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能体会到语言的艺术。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心思想

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了解它的意思。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主旨,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将学生对课文的文字内容变成了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思考,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主体性。教师的细致讲解虽能使教学效果更佳,但却对学生对文章层次的了解不利。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处理,使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再经过介绍,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知识储备也不多,因此,他们只能进行浏览式的阅读,很难形成对文本的全面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的阅读,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最精确的了解,并加强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教师不够重视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对他们的阅读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仅仅是讲解了课文中所涉及的重点词汇、句子和内容,并没有意识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重要作用,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阅读有很大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他们会对语文阅读和语文学习产生排斥,这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利,也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大部分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而且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采用较为单一的阅读方式,很难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如果孩子们长时间地采用单一的阅读方式,就会让低年级的孩子们觉得无聊、无聊,甚至是对阅读感到厌倦,这样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目前,也有部分教师和家长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但在创新上却没有实质性的进步,例如,在阅读某些文章时,大部分教师的做法仍然是,带着孩子们通读全文,然后找出陌生字词让小学生们做标记,然后主动让他们分析中心思想,划分文章段落,总结段意,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毕竟课文是学不完的,如果不进行创新,时间一长,许多学生就会出现敷衍的情况,从而使阅读课程很难进行下去。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

许多小学语文老师认为,初中生难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过于“负责”。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都拥有着活跃、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等特征,而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征更加有利于老师对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进行培养,因此,老师要把握好机会,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首先,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提示和指导,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语言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要多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合作、信息化教学、探究学习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的感觉,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语言及其它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导入影视作品

将相关的影视作品有效地融入到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中,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近距离观看影视作品后能够自发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有关的影视作品。尤其要注意的是,老师一定要对影视作品的展示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不占用课堂上过多的时间,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正在播放的影视作品的角度上转移到正规的课堂上去。

比如,老师在讲授《揠苗助长》时,可以播放一些与《揠苗助长》有关的卡通片。具体来说,就是在课间的空闲时间,学生们玩得很开心,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在课堂上。所以,老师可以将本来要完成文本阅读任务后展示的动画精彩片段调整到阅读之前,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具有一定感染力的有关人物,学生的注意力会被成功地吸引。五分钟后,视频结束,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讲课上,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问学生们一个问题:为什么禾苗们会枯萎?农民不是希望自己的庄稼长得更快吗?两个人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课文,读完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并给出正确答案。学生会在学习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所以,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相关的影视作品。

、创新教学方法,调动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受到了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继续上课,很可能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造成影响,不利于后续教学[1]。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低年级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探究的欲望,才能延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地走进了小学的课堂,教师要将现代教育技术直观性、多样性的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播放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相一致的动画、图片等,从而让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比如,在一年级下册的《静夜思》中,对句子的理解是最难的一个部分。《静夜思》是学生们在小学阶段所学到的最早的诗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诗歌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感到枯燥,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师们在教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符合《静夜思》诗句的动画和图片,进行整理和处理,然后让学生们看到。教师在播放的时候,可以学习一句诗句,播放一段相对应的动画,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对动画产生遗忘的情况,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基础上,降低诗句理解难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图画资源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入图画资源,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无限的联想,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欣赏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阅读内容,科学地选择最好的图画,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图画,指导学生对图画的欣赏,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图画,再与真实的图画进行对比。而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比如,在对《画杨桃》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具体来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画画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再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粗略地看了课文,同学们一目了然地看着这些图片的主要内容,都是根据不同的角度来绘制的。本来,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们并没有因为不同角度和不同姿势的杨桃而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但是,当这些画面生动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时,他们都被吸引住了,一些学生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图画和课文,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阅读感受。这个时候,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积极,有的同学认为应该学习多角度、多角度看待事情,有的同学认为不能随便否定别人,也不能随便嘲笑别人。研究结果表明,图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事物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把生活中的东西融入其中,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亲切感,并可以促进学生在心理上的放松,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生活中的有关事物,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生活情境,呈现生活物品,并设计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现实与语文阅读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

比如,老师在讲授《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节时,就可以组织一些生活小游戏给同学们看。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在宇宙中,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太空生活环境的不易,老师们可以利用小游戏这种新型方式,来引导学生去体验真实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我们可以以“我说你做”为题目,老师说要洗脸,同学们要做要做的事情;老师说要踩一踩,同学们就要做一个踩一踩的动作。做完这个游戏后,老师可以提问:你能理解这些动作在空间中是怎么做的吗?通过这样的铺垫,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阅读学习,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太空中的生活感到惊奇和好奇,学得很认真。因此,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将生活事物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展开教学,调动学习热情

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相融等特点,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生动的阅读课堂上,促使学生加强他们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不断地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更可以利用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知,加深他们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保持一定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在针对阅读教学展开策略设计的时候,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上引入更多更多的内容,给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更多的生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他们以后的语文课程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利梅.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47.

[2]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48.

[3]刘丹霞.趣味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1(22):141-143.

[4]任怡姗.叙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21(19):106-107.DOI:10.14014/j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