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正文
前言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然而,目前许多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大多都是老师向学生提出的,在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上,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知识实际上是一种求知和求知的结合,如果没有求知的精神,就很难取得进步,因此,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他们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课堂上,除了老师的讲授之外,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并需要老师的解惑能力。对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首先是在对学生的兴趣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次,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这是一件好事。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在课堂教学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创造出一个互动良好、充满智慧的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起到激励、促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效果。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会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会对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课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学习兴趣方面。
兴趣对一名学生而言,是最重要的学习内驱力,若是学生对课程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那么对这门课程会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小学语文课中,学生的兴趣关系到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在小学语文课中不断发现以及思考问题,并形成不错的问题意识。语文经过千百年来不断沉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十分浓厚的文化魅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化。让学生主动对小学语文课展开探索,感受语文学科的特殊魅力,保持对小学语文课的能动性以及积极性。
2.学习能力方面。
小学生缺少独立学习的意识以及习惯,在小学语文课的学习中,总是非常被动。但是学习就一定会遇到困难,若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解决,就会导致对小学语文课的问题不断积累,影响到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的学习能力以及成绩。因此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对小学语文课中的问题展开思考。对于学习遇到的一些困惑以及疑问,经过对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探索和理解,提升自身的思维高度,从而将问题顺利解决。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多一些鼓励,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展开自主思考,从而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比如在《静夜思》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觉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在开始,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一名文人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在夜晚没有入睡,而是站在窗前开始思考,并吟诵出这首诗。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学生会产生疑问,这个人是因为离开家,所以想家吗?让学生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教师要借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的内容展开深度分析。
3.课堂教学方面。
小学语文课中注重以生为本,教师要将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地位积极体现出来,让学生问题意识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课的提问环节,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一些问题展开思考,另一个就是学生自主进行提问。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中的自主提问,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中,营造十分轻松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会放下自己的一些负担,轻松地投入到对小学语文课的学习中,注意力也会更好地集中到课程内容上。因此小学语文课,注重对问题的合理设置,提升各类教学环节的效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课堂导入问题意识
课前预习工作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在课堂预习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小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可以采用成立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事先对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预习,让他们在这一次的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对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在课前的引入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思维进行启发,可以让他们更快地获得学习的启发,从而为提高课堂中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不仅可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对老师在课堂上起到的主导作用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思维,探讨问题的思路,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2.课堂中讨论问题内涵
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而言,课堂提问要以语文教学的文本为中心,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是探索性的原理。从语文课堂中的问题自身来讲,在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提问,最好的方式是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相一致,让他们能够在教育对话中主动地参加,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第三,要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可采用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教学过程,它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死板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多思考,提高问题意识。四是教师应遵循“引导”的原则。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多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指导学生高效地吸收和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从教室的气氛上来看。一个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老师们要多使用一些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创造出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建立并培育起学生们的自信心,缩短他们与老师的关系,让他们不会再惧怕老师,他们会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此外,要一步一步来。在小学课堂中,更多的是一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意识进行的养成,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般不会一开始就把一个很难的问题丢给学生,而是会把这个问题分解为几个难度比较低的问题,然后用一个一个的层次递进的方法,把这个问题以一种由简及难、由浅入深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认知能力。
3.尊重学生,保护质疑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形成问题意识。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一是要把学生所提的“怪”性问题纳入研究范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突发奇想,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用一种包容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思考,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最终为学生解惑。第二,在评估过程中运用激励的言语。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勇敢的探索,并对自己的猜想展开深入的探究。如果学生的猜测出现了失误,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并利用激励性语言,让他们再一次燃烧起了探究的热情。与此同时,老师要擅长于寻找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对他们每一次的成长都给予充分的认可和激励,唯有如此,他们才会对问题的探索感兴趣,并在探索和分析的过程中,愿意提问,逐渐养成他们善问、乐问的好习惯。
4.营造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年龄小,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在语文学习中,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向教师问题,最终影响到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针对于此种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向教师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提问的过程中解决到自己的疑惑,最终实现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例如,在讲完某个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看看哪个同学提问的最多,谁就是我们学习的小榜样。通过此种方式,教师给与学生鼓励,能够激起学生提问的欲望,学生为了当其他同学的小榜样,也会踊跃的提问,这样一来,学生提问的意识会逐渐的提高。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才能够使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到快速的提高,促进小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5.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阻碍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不断的提问中形成问题意识。例如,在《蟋蟀的住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的昆虫、动物,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性,他们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等,让学生在教学中讲解自己与蟋蟀、蚂蚁等昆虫或是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趣事。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蟋蟀住宅是什么样子的?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分析,而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是有疑惑或者不解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提问的动力,使学生的提问变得更加自主化和科学化,这样学生得语文学习效果才能更好,问题意识在此过程中也会逐渐的形成,最终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6.进行激励评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探究学习展开适当的激励性评估,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和提升。《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评价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是一种交际活动。”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评估的技能,利用问题愿望和情绪的诱导,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问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成功。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能够在适当、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和回答进行评估,让问题和回答变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样才能将语文课程的无穷魅力展现出来。
结论
问题意识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实现的,也不是教师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配合,同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使小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培养下,能够有效的解决语文问题,提高语文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为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最终实现小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士晓.学本课堂从“问”开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9):24.
[2]张海华.生疑发问,深掘细品——谈语文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11):13.
[3]闫保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6(30):254-255.
[4]史慧荣.学患无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5):31-34.
[5]危莲娣.好问·多问·深问——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