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谭燕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学校 邮编:409600

摘要

在“三新”背景之下,高中生进行历史的学习,主要要加强以下三点。第一,基础性。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一定要真正扎实学生的历史基础,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打好地基。第二,应用性。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本中出现了很多实际应用的案例,在新高考中也有较多的实际应用分析题,为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创新性。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由此可见,“三新”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关键词

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三新”、高中历史、有效

正文


前言:

“三新”具体代表着新教材、新课程以及新高考,对于高中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确保高中教育教学符合现实需求,与时代发展相匹配,加速推行教育改革是必然选择。依托高中教育改革的实施,能够促使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趋势,强化高中的育人能力,推动学生全面性发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边远山区县城高中历史教师片面重视考试成绩,不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简单的阅读写作作为一种历史知识传授形式,严重的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影响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学习效率

(二)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

在经历了多年的历史学习,很多学生都知道高中历史学习十分重要,但是真正地对历史感兴趣并且经常开展课外历史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目的是在考试中拿到理想的分数。但是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地背诵朗读,学历史的时间过少,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三)学生学习技巧不足

边远山区县城学生的学习技巧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效率低。学生在进行了历史内容的学习后,由于没有高效的学习技巧,经常会出现事倍功半,历史学习效率欠佳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历史答题时,技巧不足,正确率不佳。在这样的历史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受挫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欲望会渐渐被消磨。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可持续教学能力

随着“三新”政策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积极地推动学生自主地去进行高中历史的学习,为此教师必须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以此来教育学生,担负起自己的教学责任。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边远山区县城学校首先需要注重对于高中历史教师的培训,面对全新的“三新”背景,要选择相关方面的专家来给教师举办讲座和培训,还要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教研交流,让教师在说课评课之中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更好地适应“三新”背景下的讲课。第二,边远山区县城教师应该加强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熟练度,提升课堂的信息化水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大环境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老师们也要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要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要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同时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要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把他们放在主体位置上,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要做到深入浅出,同时要运用一些历史资料,让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典籍有所了解。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整个历史教育的整体发展产生有利影响。老师们要改变自己原来的教学理念,要做一个敬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历史教学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例如,在部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去搜集一些数据和信息,然后请三到五个同学到讲台上去解释,让他们说一说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感受,以及他们对中国已经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相关观点。在“放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国近代被殖民统治的详细过程。根据不同的学生发言,给予他们相应的评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历史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冲破教材的束缚,把历史事件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走出学习的象牙塔,更多地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也是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历史和真实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历史教科书有关的图像和影像资料,尽可能丰富、还原历史事件及人物。拉近学生和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把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吸取教训,起到历史“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我们国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物质需要也在不断地被满足。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同学缺少了节俭的品质,在生活、学业中一味地攀比,不良的消费行为日趋突出。对于这种情况,历史老师可以通过放映一些类似的影片,来给同学们讲解汉景帝节衣缩食的故事。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解“秦”的覆灭,让同学们明白秦始皇是如何放纵自己,才使得国家走向毁灭的。通过正反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对比,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建立起正确的消费理念。

四)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整体化的历史知识体

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整体化的历史知识体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不断地改变和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运用思维导图时,要有远见先进性是指在自主预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用生动、直观的思维导图,掌握各种知识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第29课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这一内容时,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讲授本课程时,老师会提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不同发展历程,要求同学们要把握好这些知识,并做好相关的实践。老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有关的知识点和对象的练习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对高中历史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另外,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建立一个整体的体系,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认识,进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五)参考新课标确立合适的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我们提供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向指引,为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要求教师能够基于新课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三新”改革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三维目标,将传统的知识教学目标转变为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协同发展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在培育学生学科思维和实践素养方面的要求。此外,新课标指导下还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与各学段的教学需求相结合,立足预习指导、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巩固等阶段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比如,“戊戌变法”内容教学中,根据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将知识能力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梳理洋务运动以来,近代中国改革思想、方法、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探究戊戌变法开展的动力,激发学生主动性,掌握戊戌变法的核心思想”“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具有深刻忧患意识、改革精神、勇于创新的时代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此,在根据学生实际前提下,将三维目标融入导学案的设定之中,并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分层目标,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不同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全面提升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六)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实现育人本位的转换

历史教育是一门很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学科,在新教材的运用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了,唯有进行变革,方能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与课程改革相匹配,并提升教学效果。在“三新”背景下,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索热情,提高他们的历史自信和综合素质,我们必须创造一种多元化的、动态的、互动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教学。此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部分单元提出学习任务:充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从中了解它的特点和重要性,深刻了解不同阶层为了拯救中国而作出的贡献和自身的缺陷。

就拿“戊戌维新运动”内容来说,新课标对这一节知识的要求是:要了解到每一个阶层为了拯救中国而付出的代价和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为此,老师要把维新派在拯救国家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和采取的救国措施当作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刻地剖析资产阶级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和它们所产生的限制,从本质上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含义,为有效地应用历史教材做好准备。

(七)全面落实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包括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历史解释五大素养。历史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应始终坚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基于客观且全面的角度认识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和理解。首先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即辨析获取史料并运用可信史料重现历史的方法与态度。可以提升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历史发展属于不可逆的过程,故而只能基于现存史料进行认识,想要正确认识历史就要充分发挥史料实证在辨别和整理史料中的作用,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教学为例,教材编写者在编著时插入以下史料:“春秋大一统一者……民所知从矣。”汉武帝企图从思想层面实现政治大一统,故而应用独尊儒术措施。教材选取的上述史料具有一定权威性,能促使学生理解汉武帝运用独尊儒术原因以及达到实现政治大一统目的的方式。其次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即在特定时空框架中才有可能准确理解史事。历史中重大事件的发生与时、空两个要素紧密联系进行自我建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时,教师以时间为基础,对比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使学生分析两次革命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深化所学知识的同时强化时空观念。第三,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即人类社会发展常规规律科学,使学生在正确认识历史本质的同时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并基于客观角度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第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即个人对国与家的基本情感和思想心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中强化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进而提升对国家和民族乃至社会的责任感。再如,在讲解民族英雄时可先描述其事迹,促使学生感悟其特有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强化爱国情感。第五,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即通过综合研究与理性分析等方式辩证、客观理解历史观点、人物、现象以及历史发展脉络等,揭示历史事物间深层次因果关系并从多角度理解历史。以辛亥革命相关知识为例,历史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史料学习任务,为学生推荐和孙中山先生有关的书籍或推荐与辛亥革命事件有关影视作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文字、图片与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史实视野,实现多角度解读历史事件的意义与影响。

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三新”改革时代,边远山区县城高中历史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采用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和能力。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做出持续的贡献。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应. 探究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 今天, 2021, 000(002):P.1-1.

[2] 高强. 新高考· 新变化· 新思考——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策略[J].  2020.

[3] 韩玉林.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思考[J]. 学周刊, 2021, 000(025):P.135-136.

[4] 白生辉.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研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1(8):86-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