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初中体育;德育;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正文
初中生的体育成绩会被计入中考总成绩,因此教师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加强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期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要在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然而在这一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体育课堂反映出了德育渗透不足的问题,许多中学生都表现出缺乏坚毅的意志品质、懒于参与体育活动、对体育训练缺乏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德育的要求
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提出要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等;同时在“态度与参与”和“情感与合作”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综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是70%,而体能、知识与技能综合评分的权重只占了30%。综上可以看出,德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标准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去落实。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更是要把“立德树人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初中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困境
(一)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极易两极分化
由于初中生(13~15岁左右)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且具有不稳定性,特别是表现在心理发育的速度稍慢于生理发育的速度,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逆反和对抗的心理,这阶段的学生两极分化(即好的非常好,差的非常差)情况明显,这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二)初中教师容易陷在“教”(教学)与“育”(德育)之间徘徊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经常表现好的同学往往都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强、行为习惯好、态度端正”等良好品格。但作为初中的体育教师经常会遇到一大难题,那就是初中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差异性比较大,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课堂组织纪律性差、配合意识薄弱、散漫自由等不良的行为习惯,给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班存在几个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那这整个班的课就会上得非常困难。如行为不良的学生带头起哄、在课堂上与别的同学进行打闹等等。当这个情况发生时,教师很容易会陷入在“教”(教学)与“育”(德育)之间徘徊不定,到底是在“教”上下功夫,还是在“育”上下功夫。如果是在“教”上下功夫,整个班的纪律会变得非常散乱,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是在“育”上下功夫,那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且造成学生运动能力弱、体质健康提不上来等不良效果。如果采取的是集体惩罚制度,无形之中还会给优等生或表现好的学生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基本没有培育优等生的教学和环节,严重的还会因枯燥的“育人模式”让优等生或表现好的学生对体育课慢慢地失去热情。这种现象不仅挫败了很多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
三、厘清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厘清问题
解决以上困境,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既然“教”与“育”的问题都出现在学生身上,那有什么办法能使解决?(2)“教”与“育”之间能否实现辩证统一?(3)“教”与“育”都存在弊端,难道就都不可取了吗?厘清以上问题,对症下药。
(二)解决步骤与对策
1发挥教师表率作用,言传身教渗透德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非常基础的一种德育方式,他们在传递知识、师生互动等教学环节中都会与学生有较多的接触。为此,教师要在学生的面前展现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以教师榜样传递德育精神内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良好的熏陶。新时期对各学科的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高尚的职业精神和理想信念。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在言传身教过程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德育内容,并且愿意通过模仿的方式,内化成为自己的德育素养。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体育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要点时,可以在讲解清楚、示范规范和言行一致的原则上,向学生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让学生看到教师没有任何的敷衍行为,认真又细致地将一些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比如,当教师讲述排球正面下手垫球的知识点时,要怀着敬业的态度,向学生展示击球时手臂的动作,让学生搞清楚击球时手臂与球之间的接触点,还要耐心地纠正学生的站姿,甚至纠正学生双肩不够放松、双臂伸得不够直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认真练习的学习态度,掌握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2.对于纪律好的常规班“教”与“育”应辩证统一
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课堂纪律不应成为教师的关注点,而是应把关注点放在教学内容上,而且在实施教学内容的同时应渗透德育的内容。具体的方法有:
(1)在每节课的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课堂常规既是教学的准备部分,也是德育渗透的开始部分,在课堂常规就利用队形队列的高标准要求他们,明确告诉他们队形队列体现的就是集体团队精神,一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配合,就不可能全体做到“整齐划一”。同时在课堂常规应先强调规则(即要求),让他们懂得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完成课堂任务。
(2)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榜样精神”的渗透。以“榜样力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德育渗透,比如“以做得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或回答问题,以鼓掌的方式等来表扬学生,从而带动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即以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大家。或以众所周知的如中国女排、姚明等事迹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对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爱国热情等的认识。
(3)通过组织比赛进行德育渗透。可以组织个人或团体的小比赛,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团体的协助意识,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胜不骄败不馁的意识等等。
(4)在评价环节渗透德育内容。课的结束部分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总结与评价,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以好的或坏的行为进行点评,以例子的方式进行德育的渗透。
(5)在搬运体育器材的时候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搬运体育器材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意识,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品质。
3.对于纪律差的自强班应以“育”为先
对于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应以“育”为先,先在行为习惯和思想方面进行有效的训练,而不是急于去“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思想不端正和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强迫他进行学习的效果是很差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要从思想和行为上进行改变。把队形队列与口令作为课堂常态,养成行为习惯,在纪律不好的状态下,应立即进行纪律整顿与思想教育。多进行耐力性训练,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多鼓励、多激励、多表扬进步的学生。在班中多设置体育的小组长、小队长,进行分组教学,为设置更多的职位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担当与责任感,同时在平常的教学中慢慢渗透以上常规班的教学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课作为德育渗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不能被忽视的。同时体育课不仅要解决学生体质差的问题,也要巧妙地融入德育内容,体育教师应抓住“立德树人”的思想,把德育内容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转化为学生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卢旭. 浅谈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如何融入德育教学[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3):99-100.
[2]燕文军. 百年大计 德育为先—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问题及对策探究[J]. 名师在线,高考,2021,(06):165-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