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黎德县

桂平市第一中学 邮编:537200

摘要

高考改革与新课程改革紧密联系,着重强调的是“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内容,更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体现,凝练了学科教学过程学生的正确学习观、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为适应“三新”制度的执行,保证学生适应“三新”制度执行的数学考试要求和学习要求,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既要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育,也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三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正文


引言:在教育的不断进步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背景已经不足以支持学生的发展,并且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高,推进当前时代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新教材、新课标和新高考的不断推进下,高中数学原有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教师摆脱固有的认知,基于“三新”的背景,创新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在“三新”的背景下,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地融入课堂中,帮助学生适应新教材、新课标和新高考的推广,从而可以更加高效地投入学习中。

一、构建趣味情境,凸显知识特征

“三新”制度执行背景下数学教学优化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构建趣味情境,将数学学科知识的特征和内涵展示到趣味教学情境,既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科知识的趣味。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若干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融合,借助生活元素、视听元素等构建趣味教学情境。这样,借助数学趣味教学情境,学生就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进行知识迁移和知识学习,进而在趣味情境中感知数学应用和数学趣味,逐步实现知识内化。例如在“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作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要元素,筛选出“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具有趣味性、生活性、视觉性的知识内容,将“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借助“交互电子白板”板书串联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同时,教师需要将“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习题解答、概念拓展延伸的生活化应用视频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对“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变化、习题变化、知识结构、数学问题进行深度学习,也能借助趣味教学情境串联“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内容。最终,通过趣味情境的构建,学生就能融入“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相关内容的教学情境之中,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过程中感知知识趣味和知识应用,也能有效将“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效。

二、开展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因素,因为高中阶段数学的知识点难度是在不断提高的,且难度涨幅非常大,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为此,基于“三新”的背景,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引导学生组成小组,接着教师将重点、难点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小组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讨论,帮助学生实现积极、有效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导数的运算”教学为例。在高中阶段,导数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它有着众多的题型,且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求函数 y2exex在点(13e)处的切线方程。”首先,想要解决这道题,学生就需要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基于“三新”的背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导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如何解决这种问题,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先进行求导得:y'2exex,然后可以得到 ky' 1)=3e,最后通过点斜式方程得:y3e3ex1),最后化简得:y3ex”。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能够逐渐地了解导数的意义,从而掌握一个重要的解题思路,此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有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三、发挥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只不过大多数学生的特点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而这就是教师在“三新”背景下需要重点去落实的内容。所以,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发掘学生的特长,将学生的个性及时地发挥出来,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数学课堂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发现自身优点,并以此去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收获。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教学为例。这是高考当中的一个必考知识点,一般会有两种考查方式:第一种是证明题型,第二种是求二面角的正弦值或者余弦值。以第一种题型为例,它有两种解题思路:一种是直接根据已知信息和图象特征,依据空间图形的性质直接证明问题;另一种是利用空间向量,借助向量的点积等内容,判断线面、面面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这两种思路都是正确的。基于“三新”背景,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化特点,以此来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

四、强化实践应用,提高学生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强化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同时充分利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下面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为例,例如:一个圆的周长是12π,它的面积是多少?(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这道例题考查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以及运用公式求解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圆的周长和面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何利用周长求解面积?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例子,如让学生测量周长为12π的圆的直径,然后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半径,再运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从而使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已知函数fx=1/xgx=x2,求fgx))。(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解析:这道例题考查了学生对函数复合的概念掌握以及运用复合函数的方法求解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gx)代入fx)中?如何化简得到fgx))的表达式?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实际问题,如利用函数fx)和gx)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通过复合函数的方法求解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从而将函数的概念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三新”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培育作为导向,对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调整,主动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提高对“三新”模式的认知,将核心素养与数学教学活动全程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阳“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生成实践与思考[J]数学之友,2022,36(21):21-22+25

[2]王海莉“三新”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18):101-103

[3]李妹,刘黎明“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2(13):11-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