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项目式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钟榕

江西省全南中学邮编:341800

摘要

要探索以实际生产生活为材料,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创建真实问题情境,采用精准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发展学生素养的育人本位。


关键词

学科素养;项目式教学;信息化;深度学习

正文


前言

文章以高中氧化还原反应为例,采用项目教学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学科融合,建构高中化学学科素养,实现由学科本位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本位的转变。

1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设置真实情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提倡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倡导教师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实现从知识素养的育人本位的转向。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设置真实情境——问题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讨论,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学会认知与思考,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加学生之间合作意识,使课堂任务既能圆满完成,又能建构解决真实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教学时,从展示生活中铜及其化合物的系列反应真实情境出发,让学生经历六个挑战性任务及活动,使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从得失氧角度转化到宏观层面的化合价升降,通过问题设置、问题讨论、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环节,使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微观层面的电子转移这个顶峰,并深刻认识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通过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剖析和问题解决,将学生从理论认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建构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生角色从转变到我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标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益于学生身心发展,有益于学生科学研讨的情境,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协作和探究共同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这里的协作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为主题的项目式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六人分成一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任务进行集体分析探讨、归纳总结,小组成员发挥各自作用,积极参与项目活动,共同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交流研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还是分析铜及化合物四个反应的元素化合价变化;不管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还是定义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管从元素化合价这个宏观层面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从电子得失转移这个微观层面辨识氧化还原反应,团队合作下完成的效果比个人独立完成得好。事实证明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从以往独立的学习者转变成为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实现了学生角色从我们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体现参与价值,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了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利用实验探究手段、教育信息化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构成的原电池进行的实验探究,创造真实的实验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变化,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分析研讨,最终得出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结论,通过实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方便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完善,教育信息化手段日渐成熟,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化学教学创设更多真实学习情境,提供有用素材,不但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能使学习更方便、更深入。我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金属冶炼、厨房中的铁锅出现红棕色的斑迹、化学电池和被氧化苹果等素材,形象生动地让学生体会到反应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感性认识。为了更方便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我还通过制作FLASH动画钠和氯气生成氯化钠铁与硫酸铜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原理,使抽象过程具体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思维深度,形成化学学科观念。

结语

项目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设置任务或活动,运用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拓展学生学习途径,让学生真正领悟化学学科思想观念,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

[2]刘永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路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5):61-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