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提升服装专业实践课教学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有效策略
正文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进程中,作为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教育的重要载体职业应用类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其中,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培养目标主要通过实践课程教学来实现,而实践课程教学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认识、思维方式以及职业能力。为了提高高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以服装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服装专业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成长进行研究,提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课教学效果的对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此夯实产教融合基础,推进学生发展。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指教育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提高校业教育的适应性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产实践环节,实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接。同时,产教融合也是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职业类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产教融合就必须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只有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可以说产教融合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产教融合人才的意义
2.1增强学生自信
很多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社会工作中缺乏自信,经常会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自卑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真正能力。没有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就是学生失去自信的主要原因。在高校实施产教融合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我认知,全面满足自我职业发展需要,因此学生的自信心将极大增强,也能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将来的工作。
2.2教育实力提升
产教融合教育有利于学校适应产业的发展趋势,完善内部教育体系,实现平稳、快速的人才教育发展。首先,高校产教融合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适应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要求,为学校专业化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高校产教融合教育与国家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战略相适应,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技术型人才。基于此,高校产教融合教育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课程的实用性,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并能同时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工作的长远目标,实现学校教育的良好发展。[1]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实践课程优化分析
3.1适应产教融合,落实制度完善
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这是客观地难以改变的,但如果不进行干预,就会损害职业本科教育的长远发展。针对这个问题,一是在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高等教育部门要合理分配教育经费、缩小高校院校教育地域差距;并且在进行先进技术人才的引进层面,可以做出适当的倾斜和补贴。二是要对欠发达地区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进行补贴,提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地区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经费支持,优化产教融合人才的地域分布。其次,高校院校要重视并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升级转化,提升相关的优惠机制和力度,鼓励一般水平学生转变为产教融合专业化人才。另外,还要完善人才“老带新”的升级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带动学生的专业化发展。还要促进企业技师兼职教师模式的推广,吸引先进的企业专业化技术人才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以企业技师的专业经验带动本校学生的发展学习,促进本校学生产教融合人才的转化。
2.2推进理念变革,有效搭建基础
本文从高校服装专业技能培训角度出发,得出了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作用。高校校长、教师要抛弃对学校教学功能的片面理解,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首先,高校服装专业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教学的功能,特别要认识到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要注重利用教学来充分发挥影响人才培养的相应对策,这是保证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依托教学成功开展效果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其次,在终身理念的指引下,高校服装专业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入手,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工匠精神等几个方面入手,以确保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当前,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广泛实行了“工匠精神”的培养,并将其与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但在教学中,有关的研究和实践却很少,因此,在高校服装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工匠精神的渗透工作,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其更好的发展。[2]
2.3把握多元构建,有效完善实训
根据实训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和整理,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素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要从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资源系统的设计,包括对教学工作、技术目标和知识要点的规划。要认真地计划和安排好实训教学中的关键和困难,并精心策划课程。作为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学校,教学内容不仅要有典型的前沿性,同时也要充分反映其实用性和产业标准。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很多传统基础课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投入大量的硬件设施建设资金,设置专业人员定期检修和维护,同时更新换代陈旧的服装专业实践系统,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引进先进的、技术优良的教学设备,提升实践课程的教育效率。此外,还要加强服装专业的设计开发,只有最适合自身的教学内容,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各大学校服装专业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制作服装,还可以开展独立的打版运作模式,促进实践水平的优化提升。如此可以将专业课程的相关实践内容进行显示,并将部分操作融入到教学和实训作业当中,使实训过程更有趣味和意义。此外,在实训环节中运用理论实践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实训课程更加有效。此外,还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校本实训环节的研究。要以最适合的实训课程,优化教学改革的进程,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4把握组织竞赛,探究激发热情
当前很多职业岗位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是相对较高的,但是在技能的培养训练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相应的训练成果和标准也是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很多高校教学环境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有效地把控对于学生技能规范的训练,这对于技能化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很多技能大赛是相对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方式,而且有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更好地实现规范化。此外,在相应的比赛过程中比赛氛围紧张会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而且在相应的正式参与过程中可以见识到更多优秀人才,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在赛事高度紧张的氛围下,可以实现学生的快速成长,而且可以积极正向引导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热情,为后续学习储蓄能量,因此在当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参加服装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目标岗位工作,甚至将赛事参与作为当前学校人才评价考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来更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2.5探究引导考证,有效展现能力
从岗课赛证教学模式实施到现在,从学生的考证比例和整体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这个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由于课程的内容更加接近于专业的工作要求,所以在证件考核方面可以做到学有所用。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岗课赛证结合的课程,可以运用企业最先进的实用技术和技术标准来强化和培训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工作实际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我们都知道,职业技能证书是当前人才招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职业技能证书来更好地判定应聘人员的实际水平。因此在学校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通过职业技能证书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学习,而随着社会对于职业技能证书认定程度的逐步提高,可以使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渠道更加畅通,更有利于提升现代服装设计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认可度。同时,如果学生可以考取证书甚至会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奖励或者现金奖励,这也给学生的证书考取很大的动力。
2.6紧密联系情况,推进融合发展
对学生进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应首先了解所在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状况,并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内容与学校实际教育相结合,渗透到教学中。在学校实际教育的指导思想下,通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发展问题,以提高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高校服装专业还可增设实践性操作技术课程,以及设计方面的应用课程等等,以增加学生的服装设计理论知识,并在课程设计、毕业综合设计等实习实践等环节深度融入服装设计的具体内容。因此,只有把高校产教融合与学生实际、学校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策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7组织校企合作,升华实践活动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进程的认知。在社会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高校教师要在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因此,在策划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时,教师应加强几种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设计。以校企合作、校园实习、社会志愿等形式,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比如: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参与服装企业的生产工作,可以鼓励学生对工作专业化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公司的工作流程重新认识和了解工作性质和实践。或者通过社会志愿形式,教师可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车间等担任助手,协助完成工作,教育学生树立劳动习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具体的专业实践中,带领学生深入到服装车间打版、设计、成衣等流程,并鼓励学生假期到相关的设计和制作部门参与具体的项目过程。这样,对培养产教融合人才,明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是十分有益的。[3]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还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从而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教学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实践课程教学,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敏,傅成.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 黑龙江纺织,2023(1):46-48.
[2]王一名.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与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63. DOI:10.3969/j.issn.1674-9286.2017.01.113.
[3]杨阳.高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112,114. DOI:10.3969/j.issn.2096-4110.2018.29.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