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几点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媛媛

开江县任市镇第一小学636250

摘要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我国相关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在具体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不断渗透德育知识,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德育素养等方面的提升。为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不断的挖掘语文学科当中所涵盖的德育知识与内容,并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以发挥出语文教学本身所具备的德育功能,确保学生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其进行相应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

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德育功能

正文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它的课本内容当中涵盖着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其中也不乏德育教育知识。如果在具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充分的对语文课本当中的内容进行挖掘,并将德育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去,能够在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提高。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德育意识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包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帮助,因此在其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就会更加有效。教师要注重德育理念的树立,构建完善的语文课程,将德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在丰富德育内容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师要根据社会的现实状况对德育内容进行及时丰富与调整。例如,全球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影响,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与手机游戏中,这给小学生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成为当前德育面临的新挑战。基于以上原因,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德育的作用,根据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与小学生现实状况与年龄相符的德育形式,列举网络游戏与犯罪的真实案例,结合学生的真实状况,开展合理利用网络的德育。在德育的开展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将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完美融合,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状况,进行深度反省,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结合自己在德育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为德育教学的持续开展奠定基础。

二、丰富小学语文德育形式

兴趣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前提条件,要想在小学语文学科学习中渗透德育,就需要激发小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设计多种样式的德育方式,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法,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利用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德育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搜索与播放相关的真实案例,使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德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由于贴近生活且灵活多变,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有效提升德育的教学效果。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中,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例如组织班级性的德育知识演讲、竞赛,或设计德育手抄报等,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增强自己的德育实践能力。在活动之后,根据举办的内容与实际状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踊跃发表感言,并在总结所学时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这一过程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去养老院、福利院等做义工,或参加对山区孩子的救助活动,为其捐献书籍与学习用品等,培养学生的爱心,使其道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营造小学语文德育环境

为了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需要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为德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建设个性校园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格局,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利用校园或班级的空地,开辟校园德育文化墙,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德育知识,并结合自己所学设计出具有班级特色的德育文化板报,为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的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进行运用。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应摒弃传统学分意识,对学生一视同仁,发现学生个体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表现自己,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端正学习与生活的态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德育的教育意义。在班级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德育氛围营造,张贴正能量的德育素材,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制作具有德育内容的手工作品,在锻炼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同时,使德育渗透到班级的每个角落。

四、紧扣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五育”结合的新教育理念中,德育占据首位。因此,需要小学教师针对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脱离的现状,进行积极的改进与优化,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度认识自我,并进行自我纠正与完善,形成健康的人格。在语文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坐、立、行、走中正确仪态的重要性,在书写生字时,首先要正确规范自己的姿势,重视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改变懒散的习惯。在进行字词的讲解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与意义,还需要深入解释文字形成的过程与我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进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以外,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使其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掌握文学知识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将德育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真正融合到一起。通过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结合实践进行德育,例如,在敬老爱幼活动或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或观后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在抒发自我情怀的同时,挥洒自己的才情。

五、推行家、校、社全方位教育

小学生是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未来,因此需要在教学开展中结合三方的力量,全面开展德育。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需要家长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在为学生树立良好典范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家长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德育,建立完善的家校联合体系,发掘家庭中的德育素材,使德育得到全面开展。学校要鼓励家庭德育的开展,与家庭建立紧密联系,利用线上与线下联合的方式,利用一切德育素材,在为家长提供帮助的同时,听取家长的建议与意见,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体制,创设家、校联合共育的大教育环境。除了家庭以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将学生的德育向社会拓展,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道德课程,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德育知识解决社会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使学生的德育更加全面,教师可以与社区党员建立联系,使其担任学生的校外辅导员,给学生讲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实现家、校、社会联合开展德育。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其本身所具备的德育功能,并推动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提升。但是要想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与价值,就必须要深入挖掘语文课本当中所涵盖的德育内容,并将其真正渗透在课堂当中,营造出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月清.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的相互渗透[J].家长,2022(27):42-44.

[2]丁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2(32):58-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