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艳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523000

摘要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要求班主任要有扎实的基础,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刻的剖析与研究。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班主任要适时地抛弃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主动地借鉴现代的管理手段。在初中阶段,学生正是最迫切地需要别人的指引与帮助,因此也就要求班主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养与专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整体发展。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正文


前言:

初中阶段,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既有困难,而且责任重大。高效的班级管理不仅要严格要求,还要做到宽严相济,还要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那么,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一)班主任缺乏班级管理的能力

首先,作为初中班主任要具备科学的、理性的管理观念,并能制订出一套严谨的班级管理方案,使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但是,在我们国家,初中班主任一般都是从一般院校或大学毕业的。尽管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品质,在教学中存在着对其专业水准的质疑,但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缺乏真正的管理理念对整个班级的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其次,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教育一直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的,这种观念制约了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不自觉地遵循了传统的教育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

(二)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期,对自身管理、集体荣誉感的缺失

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心理上要有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而在这一时期,学生是非常敏感和反叛的,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完成这样的转换。在学习上,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初中阶段的知识掌握要高于小学阶段在适应期学生倾向于不喜欢学习尤其是像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这就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初中班级管理方式的改革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初中的各个学科都要进行改革,同时也要对班级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为了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进行改善。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班主任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教学质量。由于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没有把学生放在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自控水平,从而造成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缺失。同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而是以“指挥者”的身份来管理学生。这样的管理方法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班级管理问题更加突出。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一)注重管理方法和语言技巧

初中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群体,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应注重自身的语言与方式,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班主任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学生一旦犯了错误,就会马上进行批评,而不会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不被理解、不受尊敬的感觉,从而影响到班级的管理水平。在管理中,要注重管理方法的艺术化,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弄清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使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如果班主任只训斥,学生会有强烈的逆反情绪,不但达不到管理目标,反而会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影响以后的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要让学生参与到管理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班主任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缺点,这样既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学生发生冲突时,班主任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做出感性的判断和理性的思考之后,学生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在情绪上得到成长

(二)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班主任往往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管理,这样做固然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但也会造成班主任学生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初中生的叛逆期,在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愿望时,往往会出现逆向心理,从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和谐。初中生需要更多关心与尊敬,学生渴望被了解,这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所缺乏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注意与其进行情感交流,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才能使其敞开心扉,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应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班级管理中,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支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同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长处,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建立自信。比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差,但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都比较好,所以可以由学生担任组织委员。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又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三)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思想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处于被管理状态学生将会在这个环境初中习、成长,而当班级氛围缺少舒适感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个性与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气氛单调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发展会受限,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课堂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在选举班级干部时,班主任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并由学生投票选出学生认为最适合的班委。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里选出一些优秀的学生担任班长,然后再选出合适的学生来协助班主任。班级干部对学生的思想、想法、行为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调解纠纷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了他们的带领,班里的学生就会更加团结。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班级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可以使班内的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高效,并且可以推动班内的学生的发展。如果班主任只限于一成不变的教育体制,那么有些学生就会难以取得长足的进展,甚至会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初中的总体特点中,学生的思想比较灵活,学习能力比较好,但比较活泼,而且在课堂上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很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正常教学。另外,有些学生的个性较为沉默寡言,服从班主任的指挥,并没有破坏班主任的教学纪律,因此各班主任采用的班级管理方式也应该有所变化。比如,在课堂实践中,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适时地进行管理,使其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探究。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了解整个班的特征,创造一个符合课堂发展的环境,制定合理的课堂纪律,并时常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重点突出。班主任也要有一个清晰的奖励和惩罚的评价体系,并且要坚决地实施这个制度,让学生对班主任的班级治理更加信任。在班主任的领导和协助下,可以为一些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懒惰、不守规矩等等。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制约,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及时地改正。久而久之,课堂上就会出现一种融洽的气氛,使全体学生在个体化的学习中取得发展与进步。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由于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大部分的班主任在做好班级管理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教育工作,这就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繁重。很多班主任缺乏足够的精力进行班级的管理,从而使其在实践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想使班级的管理得到切实的改善,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团队。同时,班干部的工作效率也能为以后的班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班干部的组建能够有效地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从而保证班级活动的井然有序。比如,大部分班干部都是由学生投票选出的,这会让学生更喜欢,从而化解学生班级中的冲突,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在教学中,班主任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减少各种矛盾,强化对班上的管理,使学生养成协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友好的气氛。同时,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并帮助学生改进自我控制能力。

(六)提高自我修养,发挥表率

班主任是最受学生信赖和依靠的老师,其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工作水平。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动地掌握各种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运用各种手段来实现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化解师生间的冲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比如,要充分运用课余的时间,多看各类专业教材,掌握其特点,加强自己的管理技巧,把这些认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同时,班主任也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以自身的自我约束来对学生进行细微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所改变。在初中时期,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地掌握有关的信息,加强班级管理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七)多元联动,拓宽班级管理途径

在学校的支持下,各方面的工作都会得到有效的落实,而家长的配合,有助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理解,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班级管理,营造出符合学生理想的班级环境。为此,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建立“校方家长班主任”的协同管理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在班级中的健康发展。从目前的班级管理实践来看,尽管班主任会主动和家长进行交流,但一些家长觉得教育的工作是班主任的职责,所以家长的参与热情不高。缺少家长的合作,将极大地影响到班级的管理。为此,班主任要让家长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并建议家长花点时间参加班级管理,及时掌握和反馈,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班主任可以每周与家长通电话,告诉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并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如,有的学生在学校里不听话,屡次破坏教室秩序,与学生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首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家长交流,让家长帮忙进行管理,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并在多方互动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结论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与学生的学习、成长息息相关。为此,必须突破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把人本思想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建立科学的管理思想,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之中。同时,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采取多方合作的方法,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晶,赵玉鑫.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60,64.

[2]马红玲.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华夏教师, 2018(20):85.

[3]韦秀芳.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C].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论文集. 2021:1-4.

[4]梁海玲.初中班级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18):93-94.

[5]马廷桂.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家长, 2021(15):36-37.

[6]胡亚群.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45-146.

[7]李海霞.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7):105-106.

[8]旦增曲扎.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3(2):182

[9]钟红军.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3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