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创新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正文
前言: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而实验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是中考的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难以得到提升,物理学习也会不够深度。而物理的原理是很抽象的,有些学生的想象力不强,很难理解物理理论知识,但通过创新实验策略和实际的实验和观察,可以让他们对抽象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种创新的实验教学方式。
一、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在实验教学中,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实验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产生了疑问,才会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能力
有效开展科学实验的关键在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物理科学史上许多研究都是先在司空见惯的日常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猜想和假设,再通过无数实验去论证假说是否可靠,最终得出一条简洁明了的科学规律。而猜想与假设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猜想和假设能力十分重要。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创新策略
(一)强调实验问题探究,提升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频繁互动的过程,教师经常通过实验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以此得出更好的答案。好的探究性问题设计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探究性问题是非常清楚、直观的,学生可以很好理解到问题的探究方向,也能直接联想到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从而使整个实验过程更为高效[2]。
例如,在“静电”这一部分实验内容中,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设置问题情境:什么是静电现象?静电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怎样防止静电现象产生?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将静电知识与生活所见相联系,然后小组实验,得出答案,最后进行汇报交流,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者PPT的形式将一些现象的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辨别是否是静电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静电现象,使学生能够充分地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大多数的物理实验都是由教师完成的,通过教师在讲台上的展示,帮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等,这时物理实验只是作为一种用于辅助教学的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实验来理解物理知识,单纯地给他们演示物理实验过程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所以还必须改变实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实验,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在自主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团体,通过团队间的交流与互动来探讨具体的物理实验实施过程。在明确了小组合作的实验流程之后,就可以进行合理的分工,开展自主实验。在学生的自主实验中,教师还要加强指导和监督,解决学生合作实验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实践。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但可以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较好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步发展自己的学习和合作能力,从而使自己物理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自主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物理综合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物理实验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验
实验教学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课上,教师可以适当地延伸实验教学,将实验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动手进行小实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实验氛围,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动手实践进行小实验。
比如,对于课本当中的“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观察水的沸腾”等比较简单实验,教师可以适度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物理学习走入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实验和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用处,从而真正地学以致用,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
(四)拓展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
物理实验内容能够将课内和课外知识实现有效整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体会到物理课程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操作能力,进而让学生对深度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按照授课内容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研究人员发明创造的艰难困苦,磨炼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和信念,促使其产生一定的深度、自主学习的意识[4]。
比如,组建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到野外活动;开展青少年科普讲座;举办“小小发明家”活动等,以此拓宽学生的眼界,让他们进行深度学习,真正在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收获到更多的爱好与兴趣。
(五)实施演示实验
教师必须明晰物理演示实验的实施作用,根据演示实验目标,从实验取材、实验内容、探究教学、结论生成等方面进行总体优化设计,激活学生物理实验探究思维,实现师生对演示实验的共同参与,从而切实提升物理演示实验实施水准,保证学生物理探究性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大气压强”的实验时,教师用水杯和纸片做实验,学生会感到非常的好奇,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水有问题,也可能纸片或杯子有问题,这样学生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这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然后教师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盛少量水和不盛水杯口向下和向侧面,在盛满水时用薄纸片和厚纸片,用尾部开口与不开口的水杯多种条件下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结果与条件关系的深层全面对比和分析。这样既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在这种趣味性的实验氛围之中加深了对实验过程的理解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忆。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新物理实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验,增强他们的探索意识,帮助他们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确保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5]。还要加强课堂物理实验,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给物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亚子.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苏科版"大气压强"教学为例[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3):55-56.
[2] 蒋崇欢. "问"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拓展作用[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 000(010):P.22-23.
[3] 吉临荣.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 江苏教育, 2022(19):11-13.
[4] 张其翔.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研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11):0177-0177.
[5] 姚桂松.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