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董智远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中心小学331607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就成为人才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把创新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并通过各种途径、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学生创新意识;小学数学;培养

正文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而学生只是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者。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在学习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其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创新意识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也是一种良好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意识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和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意识的魅力,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这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学可以采用探究性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也就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数学思维具有多样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也就是在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注重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也就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从教学方式上改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能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并且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一些有趣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种方式下,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中一些有趣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探索,可以让学生发现一些新事物和新概念,这些新事物和新概念都是对现有数学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分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将教材中的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发展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都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教师应重视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在教学中创设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各种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中产生探索欲望,并产生问题。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进而发现新知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都有可能成为平行四边形呢?”通过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时,会产生好奇,并想要探究这一知识的来源,这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让他们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观察,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要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分数应用题,让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通过对分数应用题的观察,可以发现题目中的数据不是整数,可以根据分数的定义计算出题目中涉及到的数量,然后再根据分数的定义将题目中涉及到的数量进行分母、分子、分母中任意两项的乘积计算,从而得出题目中的数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4.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很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需要用到的数学材料和工具,比如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和棱柱等实物,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操作和实践,认识到这些实物的结构特点,然后将这些实物转化为数学符号,然后根据这些符号进行数学计算,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图形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家里动手实践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5.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大胆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认为回答正确,那么教师要给予肯定;如果学生觉得回答不正确,那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回答问题。只有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6.开展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学游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可以采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即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并将其放在讲台上,然后让学生用粉笔画出这些图形,并让学生根据教师所画的图形来判断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找朋友”游戏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树立创新榜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教师运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

参考文献:

[1]王新红.创新教学策略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中学教育,2016 (7):66-67

[2]吴俊江.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3 (3):40-42

[3]王林旭,王月丹.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山东教育,2019 (05):19-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