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谭良卫

湖北省恩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崔家坝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 445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承包制度不均衡、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执法监管不到位和土地流转困难等方面。接着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如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以及农民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较低等因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执法监管、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以及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措施。同时,建议通过试点农村土地集体化甚至国有化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关键词

农村土地;土地管理;主要问题

正文


引言:农村土地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土地承包制度不均衡、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执法监管不到位以及土地流转困难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首先,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存在问题。土地承包制度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但在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承包不均衡的情况,导致一些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生产热情。其次,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不完善,很多地方土地资源无法流动起来,限制了农民的经营能力和效益。其次,土地利用方式存在问题。由于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规划和管理的不足,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存在不合理和浪费问题。例如,一些地方存在大规模低效用地和荒地的浪费,同时也存在集约利用土地的不足,导致土地资源被浪费或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再次,农村土地执法和监管不到位。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执法监管机构存在薄弱环节,导致一些违法用地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和惩罚。此外,对于一些乱占乱用土地的现象,执法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此外,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由于一些农民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他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例如,无法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缺乏流转资金和技术支持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造成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由于历史原因和利益关系的制约,一些地方在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上进展较慢,影响了问题的解决。相关政策和制度的配套不完善,导致承包土地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土地流转市场无法形成有效的机制。(2)农村土地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在执法和监管上存在问题,导致违法用地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这往往是由于相关执法部门的能力不足、监管手段滞后、执法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的。(3)农村农民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民的经济实力有限,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导致他们在土地流转中面临各种困难,无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4)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干扰。一些地方存在着地方政府、土地承包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私利,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谋取自身利益,阻碍了土地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利用方式、执法监管和土地流转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农民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干扰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监管力度,提高农民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同时减少利益相关者的干扰,推动农村土地管理的改革和发展。

二、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确保土地承包权益的平等和稳定,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土地承包关系,并加强对农村土地权益的保护。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鼓励土地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此外,还可以推动土地承包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土地经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2要优化土地利用方式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利用合理高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避免大规模低效用地和荒地的浪费。加强对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鼓励发展农村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2.3要加强农村土地执法和监管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执法机构,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的信息化系统,提高执法效率和信息共享能力。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防止乱占乱用土地的现象发生。同时,增加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土地管理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土地管理的合力。

2.4要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

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土地流转咨询、技术支持、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企业等经济组织,加强农民的组织力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2.5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活动,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灌溉、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土地经营的便利性和效益。

2.6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加大对农村土地管理改革的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健全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解决相关利益关系的问题,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打破一些利益集团的垄断,促进农村土地管理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试点农村土地集体化甚至国有化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土地集体化是过去中国农村改革实践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将农村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并实行土地承包制度,让农民通过承包土地获得经营权和收益权。这一制度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益。因此,土地集体化的试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其次,国有化则是将土地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这种做法需要慎重考虑。国有化将意味着政府对土地的绝对控制权,农民将失去土地的承包和经营权。这可能削弱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国有化时,应认真评估和平衡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结束语:

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执法监管、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以及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可以推动农村土地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此外,试点农村土地集体化甚至国有化也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尝试,需要在平衡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合适的方式。政府在推动农村土地管理改革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管理改革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促进农村土地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羽.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J].南方农机,2020,51(05):95-96.

[2]扈微.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20,160(06):54+57.

[3]吴永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方式促进乡村振兴[J].农家参谋,2020,649(06)∶24.

[4]刘卫东.农村土地管理与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例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271-272.

[5]刘同楠.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06)∶49-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