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二十大、基础教育、立德树人、双减、教育数字化
正文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报告明确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门部署,并提出了教育强国目标,同时指明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基础教育内卷问题层出,内卷难题务必破解,首先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作为宗旨,充分认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内涵;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探索落实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路径,共同奋力谱写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一、立德树人要义
(一)新时代清晰确认了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使人类面临严峻诸多挑战。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下来,体现了党对教育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本质的新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过硬的本领才干、有强烈的担当精神的合格人才,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活动形式。
(二)新时代进一步丰富了立德树人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全局,深刻阐释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对于培养什么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加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怎样培养人,对于为谁培养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党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一步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二、落实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路径
(一)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立德树人,实践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旨相契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全部特征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全面发展的人是具备适应社会各种需求能力和素质的“全人”。立德树人不仅有助于人们尽早确立正确的自我实现方向、避免走弯路,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的趋势,也知道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一是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类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了解把握学生学习风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属于依存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问题难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动手操作、小组汇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来自听觉、视觉 和触觉的多种感官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给予方法指导。数据调查显示学生课上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较好,大部分同学有课上记笔记的习惯,有一半的学生具有主动建立知识结构的意识,教师可以对此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好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和同学合作分享自己的解法,共同解决问题,说明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好,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学生布置相对复杂的任务,进行深度探究。这种方式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坚持落地“双减”政策,有利于立德树人,实践育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各方面都面临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对基础教育而言,当前任务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期盼,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转变。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破解基础教育内卷化难题,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江西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在接受新闻媒体记者采访时袒露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辅导孩子写作业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难题,也是校外培训乱象群生的导火索。江西省教育厅紧抓“双减”改革契机,创新打造“智慧作业”平台,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优化学生作业设计。“智慧作业”将技术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逐一拆解教学难题、击破学习难点,向学生提供优化高效的“靶向作业”,绘制学生学情的“动态画像”,帮助教师厘清教学重点,助力学校实现分层教学,辅助教育行政部门掌握各区域学情和教学进度,为“减负”提供了破局新路径,让作业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双减”政策督促着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坚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有利于立德树人,实践育人。
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生态的建设者、创造者和实施者,为持续推进教育生态的良性构建,需要始终将自我成长、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放在首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学校要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一定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的培训和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内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情况,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其次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准确、及时地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一些集体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最后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之情源于对生命的敬畏,教师重在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重在塑造孩子的心灵。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成长,更要学会与孩子共情,与孩子一起成长,形成生命成长共同体。总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对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四)坚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立德树人,实践育人。
一位优秀的教师仅仅拥有卓越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提出“四 有”好教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 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虽然提高学生成绩主要依靠的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但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一定是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立德树人的实施者,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次树立优秀师德师风典范,宣传先进,学习先进。通过大力弘扬优秀 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行为,引导民众感恩教师、关心教师、理解教师和支持教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合力,为师德建设营造浓厚的良好舆论氛围,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激励和强化广大教师争做人民优秀教师的自觉能动性,潜心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专业化水平 ,
(五)坚持实施教育数字化创新,有利于立德树人,实践育人。
近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如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课程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共享,即使是在较为落后的地区,课程资源也是十分的丰富,中小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教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教学的育人目的引领技术赋能,善用技术而又超越技术,在汲取技术力量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根植于文化之中,深入所学内容的精神层面,从而让学生在数字化时代获得健全发展。
三、结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立德树人的提出到“双减”政策,再到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出台,足以说明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不是一句泛泛的口号,而在于落实,在于实践,在于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中积极推进实施,在于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依据其重大意义,探索出了立德树人的长效实践育人路径: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落地“双减”政策;坚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提升教学课堂质量;坚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实施教育数字化创新。切实做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有落实,奋力绘制基础教育育人蓝图,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来源:《求是》2023/02 作者:《求是》杂志编辑部 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 求是网 (qstheory.cn)
[3]冯永刚.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构建。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7):11-21
[4]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N]. 人民日报,2021-07-25(3)
[5]杨安宇 许立群 学情分析助力高效课堂.中国教育学刊,[文章编号] 1002 - 4808 ( 2023) S2 - 0073 - 03
[6]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23-02-10,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网 (cssn.cn)
以数字化驱动基教高质量发展
[7]——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精彩观点2023-02-1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以数字化驱动基教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网 (cssn.cn)
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