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融合
摘要
关键词
传统文化;初中音乐;具体策略
正文
前言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对学生的音乐教学质量,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融合力度,以音乐教学的内容为依据,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合理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指导他们对不同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所以,在音乐课程中,要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要积极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提升对学生的音乐教学质量,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意义
1.传承民族精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石。在教学工作中,应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为此,音乐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以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2.推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流行歌曲成为了初中生最常接触到的音乐,国外的音乐文化对国内音乐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当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学生接触传统音乐的机会并不多,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都更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音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音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是让学生与传统音乐接触的最好途径。现阶段,音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既有流行元素的音乐,也有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比如,教科书中对许多少数民族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进行了介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老师若能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这一点,在知识的讲解上融入传统的音乐文化,并在讲解音乐风格的形成时,加入当地的文化历史元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初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是一个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即便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也会出现只注重文化课,忽略音乐教学的现象,所以,音乐老师要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并且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并且要在教学的时候,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指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音乐课堂本身是有一定的趣味性的,它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还可以自主地进行知识的积累,这些都为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向。老师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来普及传统文化。老师可以在教学的初期,把重点放在对学生们的兴趣的培养上,帮助他们制定一个学习的计划。当学生们愿意积极地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自己对学习的时间进行规划,从而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首先,老师有义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文化意蕴,并通过音乐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确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递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和价值观;其次,由于初中生的年龄、人生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并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理、为人处世的哲理等融入到他们的音乐教育之中;最后,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与初中音乐进行融合,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且在教学模式上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融合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现代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的学生都沉溺于流行音乐的浪潮中,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很少,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也很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传统音乐的魅力,逐步提高他们的民族认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神州音韵”的教学时,为使传统文化与课程更好的结合,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琴声、流水声的材料,以便在上课之前就能对所学的东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音乐课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与古琴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等,让他们对古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向他们展示一首有名的琴曲《流水》,由于他们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通过看视频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传统的音乐和文化的魅力,从而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主动学习,从而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继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结合民族文化开发初中音乐课程资源
在对现行的初中音乐教学课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单纯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课程中,引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音乐,是确保其顺利进行的前提。老师要先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要对各个民族的文化和音乐有更深的认识,之后再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把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与音乐相结合,是对我们国家优秀音乐文化的一种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在我们国家,可以选择的音乐题材非常多,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音乐类型,但是,所教的音乐课程必须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这样才能使音乐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进行细致的设计,确保其与学生的学习特征相吻合,从而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要持续地发展课程,积极地寻求与民族音乐主题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民族音乐,从而提升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间接传播。
3.通过课外音乐鉴赏,感受传统文化
在中学时期,学生们的学习比较紧张,大部分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与音乐接触的时间,仅仅凭借数量有限的教科书教学内容,是不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认识的。所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后,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具有文化内涵的音乐,让他们自己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在欣赏后,再指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比如,在中国古代,宋词凝聚着文人们的智慧与思想,它在结构上有长有短,方便歌唱,它是一种传统的音乐文学。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人们对宋词的学习仅仅是在词意、思想方面,而没有对其中所蕴含的音乐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所以,在初中生们对宋词在音乐上的认识仍然是一片空白,因此,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演唱的宋词和学生一起欣赏,并且为他们扩展宋词中所包含的音乐知识,并为宋词的发展历史进行扩展。学生们对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会本能地产生一种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可以通过词人的表达,在宋词的世界中,他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我国古代的音乐风格和形式,还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认识,感受古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4.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建立音乐平台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开展与之相关联的主题活动,老师们可以结合学校的力量,为学生们搭建一个音乐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树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这还能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学校还能利用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实现特色教学。
比如,学校可以举办一次《红歌歌唱比赛》,老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并指导他们选择一首红歌,让他们了解这首红歌的创作背景、所要表达的思想,让他们能够将这首红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完全地表现出来,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体会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同时,还能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素质。初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举办音乐文化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学生们可以对不同的音乐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情感。
5.结合生活中的音乐实践,发扬音乐文化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和老师对音乐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他们采用的是以课本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音乐知识的讲授为主要内容,唱歌的时候老师只会根据需要来指导,而欣赏的时候,老师则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引导学生们去欣赏,因此,在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上,缺乏创造性,既不能拓宽音乐的知识面,也不能体现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们的音乐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们在音乐课上发现学习的乐趣,使得原本轻松愉快的课堂显得有些沉闷。因此,要想改变目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老师们就必须把音乐教学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音乐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比如,老师们可以带着学生们去参加一些音乐文化方面的演出,在表演的曲目种类上,老师们可以选择京剧这一类的传统戏剧,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形式。老师们在组织表演的时候,还需要让学生们对传统戏剧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老师们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当地的传统节日之中,让他们去体会周围的传统文化,再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去了解与之有关的音乐文化,并为学生讲解创作背景和历史知识,从而达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6.在流行音乐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
如今,流行音乐已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流行歌曲已成了一种人们的娱乐形式。市场上的流行歌曲种类不断增多,而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形式上也逐步有了更多的创新。从周杰伦,到邓紫棋,他们都是写出了让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并且会在创作歌曲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让自己的音乐变得更加流行。比如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就把中国风演绎的淋漓尽致,让大家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再比如周深的《摸鱼儿·雁丘词》,曲高和寡,抒发情思,表现出一幅唯美的画卷,更能反映出中国传统诗文的文化意蕴。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将现代与传统融合在一起的歌曲,让他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能让他们跟着一起哼唱,让他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词美、句美和意境美。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创作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如《静夜思》等,通过唱歌的方式去表达,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其文化自信。
结语
总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采取趣味教学的方式,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并开展有特色的音乐活动,使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在促进音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袁丽《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2期。
[2] 华威《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北方音乐》2020年第19期。
[3] 魏艳梅《传承音乐之源弘扬民族文化——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艺术评鉴》2019年第7期。
[4] 刘杰《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6期。
[5] 马帅《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第3期。
[6] 张丽《浅析如何在初中音乐课上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华少年》2019年第7期。
[7] 王永亮《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索》,《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17期。
[8] 黄燕珍《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学教学参考》2020年第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