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摘要
关键词
中职 会计专业 思政教育 优化路径
正文
1. 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
2017年2 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炼出与专业相关的思政要素的基础上,将思政要素与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将专业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经济管理类学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使同学们熟悉国家的战略方针、法律法规以及有关专业和行业的政策,就应当深入到社会中去,发现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诚信服务的职业素养。所以,教师们要重视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和培养,要把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会计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探索出课程思政育人所需的思政元素,杜绝表象化、硬融入问题,自然而然地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在中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有很大的优势。它非常实用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财会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在与金钱频繁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要有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所以在会计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很有必要的。“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学生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帮助学生武装头脑、塑造灵魂。这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实践,更是践行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
“课程思政”与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深入融合,落实了能力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工匠精神。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会计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充分发挥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学生会在专业技术水平上不断精进,在思想道德水平上不断提升,这样的人才行走在社会上,才能够真正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总而言之,中职财会专业的专业课和思政课的内容教学两者之间存在着融合互补的关系。
2. 当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课程思政”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教师责任不单是“传道”,而是要将提高“授业”本领和增强“解惑”能力一起结合。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看,很多教师会收集一些相关的案例,并且落实责任感。
2.1 会计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缺乏衔接
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人才具有综合素养,也就是说一个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前后衔接不紧密,导致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硬知识”和“软道德”割裂的现象。有些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是思想道德水平不尽如人意,在推向社会的时候,在对职校思想政治基础课进行综合评价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强人意。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应该被赋予同样重要的地位,以满足当前人才发展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出可持续作用,应将思政融入于会计专业教育之中,寓德于课,让会计专业学生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化于心, 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功能。
2.2“课程思政”的执行不到位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些内容仍然相对落后,没有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设计单一,执行力不到位,使得思想政治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继而会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实施难度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课程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是单纯依靠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来完成这一任务。
因此,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更要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进行辅助性的教学工作。在专业课程的教材中及时更新思政目标和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可以成立“课程思政”小组,对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制定措施整改和解决问题。
2.3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中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较低,在开设专业课程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有些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教育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对他们的专业课教学中,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对于不同类别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生活习惯和社会阅历进行教学设计并因材施教。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思政”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也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保证教育与教学的有效实施。就会计专业而言,废除《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会计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就应当被转移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会计工作准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要学生明确经济工作的相关要求以及财务工作的法律规范。“课程思政”才能够真正与专业课程全方面互融互通。
2.4思政教育没有得到课程考核评价的支撑
考核评价是巩固思政教育实施效果重要手段之一, 不少中职院校在专业课的思政要素挖掘下了功夫,并且在专业课课堂思政的形式也采取了很多新颖的手段,但是在最后的课程考核中没有涉及思政教育的内容。以会计专业课为例,有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举出很多有趣的案例,并且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中也获得了很大的启发。然而,在最终的课程考核中,一点都没有涉及到会计的思政要素,这就不会引起学生对思政要素的重视。因此,学生的注意力主要还是放在了会计专业知识上面,往往就会打折扣,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大部分的老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上,而没有时间去建立一个评估体系。一些老师还在使用着传统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于专业课程的建设。
综上所述,在中职会计基础课中,如何对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将专业知识的评估和思政课的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了目前中等职业会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又一关键难点。
3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3.1优化教师队伍路径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要想办好课程思政教育,与教师自身素质的示范引领息息相关。第一,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习惯于专业教育,少量从企业一线转行过来的师资也主要从加强技能教育出发,极少会从思想政治角度考虑。因此大部分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只聚焦于“技能教学”。事实上,一般的教师能胜任专业知识传授型教学已属不易,如果同时还能胜任技能实践型教学已属优秀,更谈不上课程思政的高度。第二,以90后为主力军的职业教育师资团体,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对艰苦奋斗的精神理解不足,自身也欠缺无私奉献精神,因此在做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工作时,学生的向师性效果欠佳。
因此学校有必要在意识层次上对教师进行更多的指导,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利用诸如“红色精神”进校园等思政教育传播途径增强爱国热情。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思政特色,对于会计专业来说,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前往企业、工厂顶岗锻炼,邀请企业、工厂知名工匠前来学校授课等方式,围绕会计职业道德开展课程思政主题专业培训会。只有教育主体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从内生层面达成对教育客体的震撼和示范。
3.2优化学生主体路径
首先,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够,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对一个领域的背景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就能产生一定的知识迁移,所以就更容易地接受并理解这一领域的新知识。其次,中职学生如果没有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就很难在社会发展的复杂性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不利于自身发展。角色扮演与交互活动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角色扮演为基础的互动教学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课程思政的学习,亦可应用于会计课程。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培养出专业课程的兴趣,发挥主观积极性,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并促使学生对有关会计原理和方法的逻辑进行深入思考,实现会计课程思政的目标,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3优化教学创新路径
建立校内信息化资源库网站,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创新课程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制作出会计职业操守案例微课,让学生可以在线上和线下进行交互学习。以 AI机器人、业财融合、大数据智能财税等教育理念为依据,以点带面,让学生自己模拟经营,可以有效地深化他们对相关业务的理解。比如学习通,畅捷通等实施学习平台,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具有很高的模拟性。
在产教融合的帮助下,学生也可以落实职业道德内容,保持较高的职业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虚拟仿真等平台载体作用,灵活呈现企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案例。
3.4优化考核评价路径
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也依然离不开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正确优化考核评价路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学校可以重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教材、教法方面一体更新,尤其需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比如,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可以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大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的主题,从而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理念进行培养。
另一方面,单凭自上而下的要求教师的自觉,在这样的情况下,课程思政很容易浮于表面,因此学校要培养起浓厚的教师团体学习思政的热潮并有计划的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中。例如,学校实施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要专门对体现课程思政内容的情况进行评价等。只有把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与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双向结合,才能从根源上稳固课程思政教育的根基。
总结与展望
在中职职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发展将对教育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尽管中职学校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在思政课程教育领域还存在不足。因此,为了符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律,满足时代的要求,有必要对会计教学课程思政进行优化。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思想素质与职业修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国工匠。通过真实的会计工作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这样的教育理念能够不断增强新时代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和感召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徐田强 . 会计课堂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以基础会计课
程为例[J]. 商业会计,2021,(06):124-126.
[2]李桥英.中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探析——以福建省泉州地区
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 (8):63–64.
[3] 张凯,段妩迪,辛海燕•课程思政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2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