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阅读平台的“数学故事”阅读教学研究——以《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智慧阅读;数学故事;阅读教学
正文
一、引言
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阅读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问题和数学图表等内容进行阅读。在教学中利用数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们往往在倾听故事时充满投入,并迅速融入情境之中。学生们往往非常乐意参与有思考问题的故事,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机会。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因而,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推动数学课堂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课例,结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课堂方式,谈谈数学故事的阅读教学是如何进行的。
二、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并且他们的阅读水平不高。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过于强调向学生灌输数学概念,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学生在这种应试教学模式下,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掌握了,就可以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只能依赖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方法,无法在数学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缺乏自主阅读能力,导致他们常常在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就开始解题,这种情况给他们带来了困扰。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会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耐心,甚至感到厌烦。学生因此倾向于只是片面理解数学知识,而不愿在探索中花费太多时间,甚至做出错误的解答。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显著受到这种情况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一课中,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按照书本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等到学生从中间剪开的时候,竟然变成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带,才会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子的教学是课程内容有意思才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不是学生有学习兴趣,然后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二)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过于依赖新媒体
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使用广泛,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的激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新媒体技术,未能充分关注数学阅读的多样性表达方式。学生未能深入理解问题,在学习中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仔细阅读,他们仅凭借新媒体的搜索功能来寻找答案。 这一状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虽然在语言文字方面有所涉猎,但实质性的提升却并未得到。比如,在《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一课中,有部分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展示了一个执事官巧用莫比乌斯带,智斗县官的数学故事,这样子的确是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更多的学生只是通过故事了解到了执事官利用了莫比乌斯带救了农民,并没有见识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更有一部分老师利用网络寻找了很多制作莫比乌斯带的视频和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一窝蜂的塞给了学生,这不仅没有拓展学生的视野,反而导致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缺失。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数学故事,点燃数学课堂的激情。
数学教学应该是一种活动性的教学方法,其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成为主体,活动成为载体,探索成为特点,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体验数学、玩好数学、触摸数学、感悟数学和研究数学的活动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自我转化、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开发课程资源,开放活动空间,拓展学习内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序、有效地发展,而数学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用好数学故事,让课堂活起来。
1.倾听数学故事,启迪智慧之旅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偏低的问题,而他们又容易分散注意力。为了解决这难题,教师在上课时采用两种方式给学生讲数学故事: 一种是通过口头讲述,另一种是通过播放提前录好的数学故事。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非常显著。学生们在听故事时一般都会全神贯注,而如果故事中涉及到有趣的数学知识,这就能够很好地将知识与情境相融合。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可避免地陷入思考的状态,随着故事的推进,他们会逐渐展开相关的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显著地体现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方面,也彰显了故事教学的重要意义。
2.讲述数学故事,点亮思维火花
一提起数学故事在课堂的使用,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想到作为一个课堂的导入环节,但其实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我们尝试用创造性的方式,在上课或课后,让孩子们将他们学到的新知识、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小窍门编成有关数学的故事。孩子们需要通过深入理解或独特的观点来展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他们需要结合现实生活经验并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讲述出引人入胜的数学小故事。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3.演绎数学故事,探索数学世界
学生演绎故事在语文、英语课堂中我们并不陌生,但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演绎故事却有着不一样的作用。
(1)增强数学概念的理解:通过演绎故事,学生们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和角色,使其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这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演绎数学故事需要学生们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通过角色扮演和情节发展,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演绎数学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学生们可以通过设定情节、角色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4)加强数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通过演绎故事,学生们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起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领域。
比如,在《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一节课,课前引入的执事官巧用莫比乌斯带,智斗县官的数学故事,如果单单文字呈现给学生,的确是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是提前找两个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演绎出来,学生就能马上见识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相信学生们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一定会倍加认真的听课,去探究这个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
(二)利用五步阅读法和智慧阅读平台,开启数学课堂之旅。
“SQ-3R五步阅读法”是著名教育家罗宾森教授提出的。其中SQ-3R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组合,分别对应是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分别代表“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学习阶段。“SQ-3R五步阅读法”包含了整个“阅读到内化”的过程,使得读者能够逐渐深入分析文本,从而实现高效、细致的阅读,更适合在读书期间积累知识的需求。这个方法强调将学生个人的思维和观点与阅读相结合,对培养辩证思考能力起到一定锻炼作用。
在广州智慧阅读平台里有一个五步法全科阅读活动,教师们可以在平台布置各种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登录自己的账号,在课前、课中、课后,通过观看文字、图片和视频,并通过打字、拍照、录音和录像等方式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在这过程中,所有的学生作品都可以保留痕迹,这样的教学不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完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而且老师可以课后通过平台查看数据反馈。接下来,笔者将简略地展示一堂结合智慧阅读平台以《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为例,设计的课例。
通过智慧阅读平台,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主导角色,老师则起到引导作用。课堂始于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演绎,让学生深入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神奇之处。接下来,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自主制作并探索更多关于莫比乌斯带的知识。此外,学生还自行深入了解了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在课后拓展了回文诗,将对莫比乌斯带的学习应用到跨学科领域。整个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的参与度也显著提高。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故事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堂的需求,选择以听、讲、演数学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结合智慧阅读平台和五步阅读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总之,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雨青.优秀读书方法推荐——“SQ-3R五步阅读法”[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7(12):46-47.
[2]韩厚祥.浅谈数学故事阅读教学[J].科普童话,2019(02):58.
[3]魏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课堂指导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0):86-87.
[4]罗冰玲.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课堂指导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0):3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