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开展单元教学的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电华1 刘寅华2

萍乡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萍乡学院2

摘要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阅读、思考、表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通过阅读,通过思考将知识内化,将知识进行整合,为更好地进行数学表达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单元整体设计,着眼于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助力。


关键词

数学 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从整体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分析数学内容本质,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即三会:会读,会思,会达。在进行单元的整体教学中,要将新旧知识有效转化,更离不开学生的阅读思考,只有学生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认识,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读”促“思”,精准阅读

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分析整合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进行阅读。

1)读文本。在教学时,我们要阅读整本教材与这一知识点相关联的部分,进行整体分析,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梳理、重组优化,建立知识间的逻辑关联;通过整体阅读,将碎片化的知识形成关联,并大单元的角度出发,设计整个单元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读学生。整体了解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诸如学习基础如何?学习兴趣如何?学习方法怎样?学习习惯怎样?学习有何特点等等都要进行分析,只有读懂学生的学情,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能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并合理地教学,使情境更合理,各扣节扣得更紧密。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公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是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出从小到大的三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纸上依次标出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同学们,请你用手势或肢体比划表示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的大小。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引出面积单位是和长度单位有着紧密联系的,巩固了旧知。通过让学生运用单位填写生活中事物单位的练习来复习已有的知识,唤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知经验,紧接着出示学生熟悉的学校大约1公顷的平面操场图,让学生用填空的方式填写:学校操场面积大约1(    )。应该要用哪个面积单位呢?由此学生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发现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带着欲望带着问题再探究文本,到书本中精准阅读相关的信息,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哦,找到了,不但在数理层面上与前面的知识取得了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了解“1公顷”的表象。

   二、以“思”引“达”,深度思考

思考源于问题。通过阅读后的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让问题成为驱动学生思维的引擎,学生产生了困惑,产生了问题,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有针对问题有更加深入地思考。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找寻数学问题间的关系,让思考有方向。让学生通过数学逻辑分析,理清数学关系和数学结构,让思考有道理,引发数学表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我们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让学生通过趣味性且有层次性地探究活动体会“一亿有多大”,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究、去表达,从而发展数感及量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在活动中,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想到了很多:(1)如果每秒钟数一颗豆子,那么数一亿颗豆子的话,就算24小时一天一天不间歇地数,大约也需要数3年。 (2)通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按大约500克的进食量计算,一亿粒米够一个成年人吃11年。(3)通过量一量1本作业本的高度约是2mm,推测出一亿本作业本叠起来的高度约是200km,一层楼的高度约是4m。哇,一亿本作业本的高度约是50000层楼的高度呀,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一张A4纸的面积约是630cm2,一亿张A4纸的面积也就约是630亿 cm2,也就是630公顷。有几十个我们这样的学校面积大呀。……这样的思考非常有价值。学生经历了从1到10,从10到100,从100到1000,再到更多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会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与之相关联的种种的数学现象,从而内化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思维也更清晰有逻辑了。

三、“读·思·达”联动,准确表达

“读·思·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三个重要的环节,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来促进自己的数学思考,从而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表达。所以,“表达”是立足于“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老师通过活动以“读”促“思”,以“思”促“达”的同时,老师还要对学生不同形式的表达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学认知,发展数学逻辑思维,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上面提到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读过单元整体设计,“读·思·达”联动,学生们都有着精彩的表达。

孩子们开动脑筋,用尺量、用称称、用身体比划、用生活中的物体去比较,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去体验生活中的“一亿有多大”。这些都是基于单元整体设计,通过孩子们阅读思考而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方式。有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有用文字形式表达的、有用画图方式记录的……。同一个数学活动,学生们动手、动脑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去思考,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不同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这样,学生面对数学现象、数学问题,能从现象中找寻数学信息,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思考有效的解题思路,还能准确地表达解法,说明数学现象。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不仅能与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再次巩固,还能让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进行联接,建起一座知识的桥梁,通向未知的数学领域。

总之,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阅读、思考、表达可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读数学现象、深入思考数学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助力。

参考文献: 张莉.以学定教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56+1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