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摘要
关键词
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跨文化素养;策略
正文
前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作为其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语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来教的错误,过分强调了词汇、语法和时态的单一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在英语考试中也能拿到高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一种忽略,从而造成了学生中出现的“哑巴英语”。有些学生虽然有扎实而丰富的英语理论,但是不能独立地和老外进行沟通。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跨文化素养的概述
跨文化素养是指一名教育者或是一名学生拥有识别、理解和接受两种或更多种的文化差异的能力,可以依据不同的文化差异来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特征结合起来,可以用一种较为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和评价不同形式的民族文化,在重视不同的文化差异的时候,可以在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将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要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就要从对比、认识和判断两个方面入手,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从目前的有关理论研究来看,对跨文化素养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定义上,它主要包括双语语言的能力、跨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三种共性:
双语语言的能力是指文化要通过语言进行继承和发展,就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学习真在学习外语时,应该具有基本的外语水平,要懂得外语的含义,要掌握外语的一些基本原理; 跨文化知识表明学习者不仅要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民俗与政治特色等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必须要了解其他民族的。因为在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之下,学习主体已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身份认同以及世界观,而跨文化则提倡从别人的视角来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及价值取向; 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指通过教学培训,学生以“第三身份”融入自己的国家与其它国家的文化,培养出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技能,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与文化素养。
二、培养跨文化素养的迫切性
“如果只学一门语言,而不懂其背后的文化,那么就无法培养出一位真正的具备语言应用能力的学习者。”这是美国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温斯顿.布伦贝克曾经说过的话。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曾指出“学习并精通一种文化,不同于学习简单的听、说、读、写等技巧,因为要精通一种语言,必须先懂得它的文化。”
而目前在各个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因为内在的主观因素与外在的资源的制约,学生们很难理解英语,更不能理解它的文化内涵,所以,当他们运用英语与外国人沟通的时候,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把自己从小培养起来的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融入到他们的语言中,这给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还会出现很多低级的错误,造成误解。例如,在我们国家, 送礼是我们的一种比较传统的文化, 但是在西方, 送礼, 尤其是一些贵重礼物可能会被看做是行贿行为,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再比如“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这句话,大多数我们中国学生不会理解为“你以为我就这么容易上当么?” 如果我们把“鄙人拙作”直接翻译成“This is a clumsy book by your humble servant.”,那么外国人肯定会一头雾水,不明白我们要表达什么, 从而造成无效沟通。
根据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特殊要求,大学英语不只是一门简单的语言教学课,它还是一门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与差异的跨文化的一门课,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工具,而且还具有人文素养教育的目的。所以,大学英语教师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语言知识,而应该加强对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知识的培养,通过学习,发现并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三、跨文化素养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问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控制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文化信息的主要来源。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对异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跨文化教学的态度,都是影响外语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英语教师虽然具有较好的语言教学基础和专业技能,但由于自身缺乏西方文化知识,或者忽略了文化差异,无法满足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需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师缺少跨文化实践环境和文化训练,甚至有些教师还缺少海外留学经验,因而不能很好地处理跨文化的差异。
(二)大学英语课程中跨文化教学界定不够明确
在《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虽然提到了跨文化教学的内容,但内容模棱两可,范围不清,导致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老师对跨文化教学的范围、重点和难点难以掌握,教学实践难度较大。一些英语老师把“听”、“说”、“读”、“写”作为英语课程的核心内容,而把英语文化知识一笔带过,或放任学生自己去摸索,忽视了英语文化知识的渗透。由于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目的不清晰,教师在实践中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标准,使得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适度性很难掌握,导致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差异很大,这对大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提升以及总体学习质量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大学英语教材中跨文化素养教学内容不多
我们都知道,教材对于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按照教材来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的。从最近几年所用的大学教科书来看,这些教科书都是以解释性和技术性的文章为主,没有太多的语言文化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课堂上,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教学也就自然而然地变得很少。受课本内容的影响,老师们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文化的学习,所以,学生们对语言文化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另外,现行大学英语教科书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对如何运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也较少涉及,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比如,很多大学生对西方的节日都很熟悉,比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他们都能说得很流利,但是,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却知之甚少,更很少有人能用英语说出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素养的策略
(一)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素养
众所周知,在课堂中老师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基本保障,老师的知识水平,老师的教育方式,都会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产生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语言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词汇,发音,语法等的讲解,也要向学生们传授和推广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这就需要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尽量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学生放入这种宽广的知识面中去学习。同时, 老师也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取多媒体、案例教学等多元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实践能力。
为了教师能够自觉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积极性,使得教师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有更深的理解, 除了必须的课时以外,学校还应该尽可能地减轻老师们的工作压力,积极地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不同情境下的学习机会,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可以分期分批的派出一些老师到其他院校或者国外进行相关的培训、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等各种方式,来真正提高英语老师的业务素养和教育水平。
(二)为学生提供、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中,老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或只关注课本上的内容,这种死板乏味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不能使学生从课本上了解到国外的文化,所以,要扩大英语教学的途径和范围,并积极为学生提供或者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例如教师可以在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英文辩论赛、原版电影赏析、英语活动角等,从而提高他们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度。此外,我们也可以将外教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为同学们提供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并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从而真正提高同学们的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情境
教师应根据自己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素养教育,并对其进行拓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分析,选择最合适、最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英美文化情境,引导学生在此文化情境中学习、掌握语言技能,并保证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英美文化情境中。
我们以“dragon”这个词为例来说明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dragon”学生们都知道是“龙”的意思,而“龙”则是我们国家最典型的图腾,也是古代帝王和统治者的象征。因此,在汉语语境中,“龙”往往具有正面的象征意义,如“望子成龙”、“鲤鱼跃龙门”等,但在西方文化语境中,“龙”的含义却与中文的含义截然相反,在西方文化语境中,“龙”一直被视为恶毒、残暴的象征,应予以驱逐或消灭。有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们在看见“She is really a dragon”这样的英文时,很快就能理解这句的意思为什么翻译为“她是个悍妇/泼妇”。因此,通过对这些文化背景的深入讲解,可以让学生满怀兴趣的学习英语,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四)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意识与技能
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区域环境、民俗文化、政治背景以及宗教信仰都存在着差异,所以他们在文化特点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语言以及语言背后的文化进行多方位的比较与了解, 从而使其真正的掌握并运用一门外语。
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意识与技能,使学生更加有意识地深入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在学习欧美各国的文化、民俗和历史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语言文化系统,使之达到一个系统的水平。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跨文化对比进一步的领会中西方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建筑风格以及音乐影视等的不同,以西方人的思维进行解读,并大胆以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语言与文化,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充实英语课程的内容,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各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素养能力,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实际技能, 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师瑞芳,张婧.大学英语素养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8-110.
[2]常晓梅,赵玉珊.提高学生跨文化素养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012(2):27-34.
[3]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2):79-86+146.
[4]卫岭.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118-123.
[5]大学跨文化英语教学结构模式和实践模式[J].何声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