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龚梅

新余市暨阳学校 邮编:338000

摘要

英语学科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英语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师教学方法有待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正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越来越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其自然兴趣点和学习风格成为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授课模式,教师需要紧扣新课标的需求以及教材的变化趋势,依托多元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并没有较好地激发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生缺少运用英语的环境,在大部分学习过程中都在使用汉语,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大,难以提高自我价值。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依然是死记硬背,很难准确发音,更难以记住英语语句和英语单词,大量机械地背诵增加了英语学习难度,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乏味,由于学习兴趣不足,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学的情绪。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当前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难以迎合新时期英语教学的要求,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英语人才。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不重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练习,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和教学精力都用在提高学生笔试成绩上,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重视单词记忆,最终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在英语交流中无法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难以听懂英语对话。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设计英语游戏,强化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然而,部分小学生因英语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在课堂活动中表达个性和想法的信心,导致自身语言能力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英语氛围中,产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内驱力。

1. 引入多样课堂游戏,保障游戏教育效果

在设计英语课堂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游戏内容的多样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保持对课堂游戏的期待,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每一次游戏活动,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确保取得良好的英语游戏教育效果。

2. 树立单元教育理念,突出游戏的关联性

组织游戏的过程不应是盲目的,教师需要在设计同一单元不同课堂游戏的过程中,树立单元教育理念,确保多个游戏都能紧密围绕单元的讨论话题而展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游戏之间的关联,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知识,为参与后续的英语游戏做好准备。

3. 立足新课标要求,合理设计游戏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不同学段的学生存在认知水平和语言基础上的差异,为此,教师应关注新课标中的学段要求,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合理设计游戏目标,使学生既能够感受到英语游戏的挑战性,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又能够通过游戏获得成就感,保持参与游戏的热情。

三年级下册Unit 1My classroom”部分游戏设计案例。

游戏1:配音游戏。本游戏为单元第一个游戏,主要围绕Story time板块的对话开展。笔者引导一组学生通过动作演绎出故事情境中Mr GreenLiu TaoMike等人的行为,另一组学生需要为这些人物配音。如扮演Mike的学生在迟到后进入教室时,要做出“愧疚”“难过”的表情,为其配音的学生要在恰当的时机以合适的语气朗读“Im sorryMr Green.”。

游戏2:我说你做。本游戏为单元第二个游戏,主要围绕Fun time板块练习展开。游戏期间,一位学生需要扮演教师,其余学生结合“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关动作。如“教师”提出“Please open the book.”后,其余学生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当学生没有及时完成“教师”指令时,则被淘汰,被淘汰的学生可以以裁判的身份,监督其他同学的动作是否与“教师”的指令相符。

上述案例中的两个游戏都紧紧围绕着My classroom”这一单元话题。在开展第一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stand up”“sit down”“close”等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在朗读练习环节提升口语水平,并为第二个游戏的开展做好语言积累。在参与第二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复习已学的语言知识,并集中精力参与听力练习。在这两个游戏的规则和形式设计上,笔者充分融入了新课标中“能根据简单指令做出反应”“能借助语言、语调、手势、表情等判断说话者的情绪和态度”等34年级学段的语言能力目标。

(二)补充文化资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新课标中关于“文化品格”这一核心素养的论述,强调教师需要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中外优秀文化相关,但受到课堂时间和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教师难以带领学生深度探究中外文化内容。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补充文化资源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1. 注意补充资源的趣味性

趣味性的资源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寻找渗透中外文化知识的切入点,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趣味图片和视频,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微课,通过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微课,辅以简单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微课的积极性。

2. 注意补充资源的简洁性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开发补充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补充资源的简洁性,从而避免消耗过多时间,影响基础知识教学进度和效果。同时,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完成补充资源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教师沟通等方式深度探索感兴趣的中外文化知识。

(三)构建生本课堂,强化学生思维培养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思考的意愿。教师可以转变授课模式,构建生本课堂,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其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增强思考意识,助力新课标学段目标的实现。

1. 鼓励学生分享个性想法,提升思维的创新性和逻辑性

学生是独立发展的人,受到生活经历和思维能力的影响,学生针对同一语篇或情境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享个性化想法,让学生在寻找新颖分析角度的过程中,增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也可以得到有效强化。

2. 构建三维课堂评价体系,提升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教师可以构建三维课堂评价体系,让教师、学生自身和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自我反思,接受同学和教师评价的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这种评价模式还有助于学生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或个性想法时,能够迅速地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行和想法进行思考,并展开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四)创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对新课标中“提高学习能力”这一目标的解读,可以发现,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善学乐学的品质,强化其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使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参与语言和文化探究活动,并在遇到困难时主动与他人合作以解决问题。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策略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考虑到部分小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在学习期间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创建学习小组,并通过合理设计小组任务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能力,还可以使其逐步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

1. 创设合作互助情境,提供合作机会

对于小学生而言,直接布置合作任务的方式很容易使其产生抵触情绪或畏难情绪。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开展小组竞赛、巧用问题引导或播放主题视频等方式创设兼具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合作互助情境,激发学生完成小组任务的意愿,使其顺利进入合作探究状态中。

2. 鼓励小组分工合作,提升合作效果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经常会出现部分能力强的学生“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部分能力弱的学生“被动”倾听的问题。鉴于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合理进行分工,最终通过合作汇总个人探究成果,在讨论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提升合作效果。

六年级上册How do you feel?为例。笔者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并随机选择一个小组推选小组代表,开展“小老师授课”活动,其余小组结合本组讨论情况,配合“小老师”回答问题,并提出本组无法解决的难题。各组研读课文期间,笔者设计了“词汇研读”和“语法归纳”两个小任务。这样,小组内拼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总结词汇知识,总结归纳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总结与一般过去式相关的语法知识。最后,各组推选出小组发言人,组员结合分工研究成果,辅助发言人设计“说课稿”。

在上述活动中,笔者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授课情境,使学生产生讨论的热情。同时,在小组任务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在组内进行分工,并为提升小组合作效果主动与组员进行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词汇和语法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价值,从多个角度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任务驱动,重视自主

为了落实《标准》提出的“学生是主体”的理念,教师就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要“让学于生”,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构建“生本”课堂。这样,课堂才能真正地焕发生机和活力,以“学”为主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搭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懒”一点,教学的脚步应尽量“慢”一些,让学生主宰课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即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

例如,教学Shopping时,不容置疑,传统的常态课堂教学是教师先教学新单词 fanumbrellashoesocktwentythirtyfortyfifty 等,再讲读对话,让学生背诵,然后做练习等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毫无波澜,缺少精彩。《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首先布置自主先学的任务,让学生真正地学进去。教师可以布置如下的自主学习任务:1. 利用自然拼读法,或者根据拼读规则,或合作正确地读出本课时的单词的发音、记住词形、知其意;2.根据文本内容的插图,说一说文本故事发生的情境;说说插图中都有哪些人、在做什么;3.one 数到 fifty4.询问价格的句型是(),答语为( );5.初读对话,回答问题:What would Liu Tao/Yang Ling/Wang Bing like?突出任务驱动功能,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学进去,为“讲出来”、为更加自主、自由地参与课堂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课堂实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的飞跃。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新理念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对接。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应注重多样化、趣味化。如关于水果名词的预习时,鼓励学生利用自然拼读法结合已经掌握的拼读规则进行单词的“音”的自主学习,尝试画出本课提到的水果,搜集相关材料,通过小组合作选出水果王。层层深化性的任务设计,让学生乐在其中,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快乐先学,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也产生华丽嬗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为进一步实现英语教学有效提升,需要教师遵循教学原则,为不同学情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开展高质量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冠兰.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31-132.

[2]王丹.渗透新课标理念 优化小学英语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7):272.

[3]包迁平.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14):1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