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有效融合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汪淑薇

浮梁县第四小学333400

摘要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教学和德育越来越密切相关,只有通过彼此结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对学生的“三观”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课上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还要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帮助建立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融合

正文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德育教育,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将一些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熏陶,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个性。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课堂的单调情况,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此时学生会得到积极的价值观的指导,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语文教学中需依据教学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从知识水平和德育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且要重新定义语文的角色,将其作为一门语言,一种文化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他国的文化以及思维。同时,德育教育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拓宽其视野等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可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1]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材覆盖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了文化、经济等宏观层面的内容,同样涵盖了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方面,在提升基本的语文能力的同时,还能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融合其中。此外,德育教育融合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要从其他领域出发,如文化或艺术,选择合适的案例或事迹,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德育水平、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合的途径分析

(一)打造语文和德育的融合桥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对待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也就是找到保证“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的和谐、平衡发展的对策。这样才能保证“道德”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融合进而可以稳定语言教学的“品质”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小学课本里的一些寓言、名言警句、诗词和课文等,都是展开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促进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良好素材,班级可以开展读书会:让学生学习孔孟的“仁义”,了解诗词里的大好河山和爱国情怀,感知某些课文和寓言里的人生哲理。这些都对培养学生践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这类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著作时,还要让学生深度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智慧,从中挖掘适用于现代的理念,做到古今融合。

(二)多角度开发教育资源

要想达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教师必须要创造出符合学生真实人生经验的教学情境,才能让道德气氛更加浓郁,让他们接受基本道德教育时受到更多指导。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一节课中,教师情景构建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故宫博物院的影像或视频展现宏伟壮观的古建筑和精美绝伦的古董文物,让同学们如同亲身体验祖国的壮丽风光,激发他们对祖国万里河山的热爱,让他们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样就不用教师多说,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爱国情怀[3]

例如,同学们一起写一个主题文章“推荐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教师要注意到同学们在沟通中的缺点和长处,给予评语,指导他们以后多与别人沟通,互相交流。第二,要遵循全面的教学理念,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更要考虑到他们的总体特点。比如让同学们自己撰写一篇有关科学的文章,这样可以使他们从多个角度表达科学,理解科学,或者选择各种科学风格。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语言的乐趣和神秘,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科技的魅力,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作用

(三)借用文本解读融入德育教育

题目是文章的精髓,是深入到文章的灵魂与思想内核的门户。在小学语文道德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文章的主题不同、类型不同,因此,主题凸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授课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的主题进行提炼,从文本本身出发,从作者与读者的不同视角出发,指导学生对课文展开归纳、分析和总结,从而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持续提升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并且将德育教育的主题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入。

比如,在六年级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篇文章中,教师可根据文本借助多媒体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将战争时代场景进行呈现,以带学生观看录像的方式呈现出来。或相关插图及文字内容,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民族精神。然后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英雄可以被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在战场上投掷热血的英雄。还有一些视死如归的坚持爱国理想的英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能过着这样幸福的生活。现在让我们带着对伟人的崇敬和对家国的热爱之情,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道德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4]

(四)在专题的探究中提升思想认识

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是有限的,学生仅通过阅读教材,往往只能够对相关的德育主题形成基本的认识。因此,教师还要具备拓展探究的意识,以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为出发点,广泛搜索相应的课外知识,充分罗列同一主题的德育内容,让学生在集中性的探究中提高思想认识。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专题探究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比如,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故事,学生能够体会到蔺相如具有勇敢顽强的品质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上哪些人物还有这样的品质呢?”在学生好奇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苏武牧羊、戚继光抗击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等故事,因此,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进行更为充分的体会[4]。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专题探究的方式对相关德育主题进行深刻的理解,有效提升思想高度。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内容同德育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应用科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找准契机,将语文教学与德育进行结合,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教师还要使课文教材与课外拓展延伸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使小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并且懂得思想道德素质学习的重要性。最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变成更加优秀的人并得到全面发展[5]

参考文献:

[1] 杨晓兰.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42):2.

[2] 赵春棉.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策略研究[J]. 世纪之星—小学 2021(6):2.

[3] 张燕.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 教育界 2021(50):3.

[4] 段宝峰.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J]. 语文课内外 2021(7):0255-0255.

[5] 刘颖 李晓娜.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与实践方法[J]. 安徽教育科研 2022(3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