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赖建桥

赣州市赣县区储潭中心小学 邮编:341119

摘要

目前,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之外,还要强化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提高他们数学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就可以与新课改相匹配,以符合他们不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正文


前言

《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此作了阐述“在数学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式思维”,其次还有“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这十个通常是在小学教学中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抽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是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方式。在四年级上册中,学生们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和距离的联系,当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时,他们就会明白,它们都是在计算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渐渐抽象过程“转化”这个概念在小学使用的次数很多。比如,平面图的面积运算与“转化”是密不可分的,在面积上,指导学员将一个圆面积“转化”为已经学会的图形,并在保持一定的面积相等情况下进行转换,从而得到新的图形的面积。

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厌恶数学,甚至畏惧数学,就是由于不能准确地理解数学的含义。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使其在教学中所展现的,不仅是一些抽象的知识,更要体现出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比如,在小学数学中,主要学习四种运算的加、减、乘、除,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过去,老师只会简单地引入各种符号,而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更无法理解在特定的情况下,怎样运用四个符号。若老师选取四个数字符合的历史,并加工制成一部适合于学生的微型视频,不但能让学生们理解其意义,更能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将其融入到数学文化素养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

二、培养学生数学推理思维

史宁中教授指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三个层次:用数学的视角去看真实的世界,用数的思考去剖析真实的世界,用数学语言去描述真实的世界。所以在《三角分类》课程中,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如下的练习:三个三角形在三个信封里,1个信封露在外边角是一个钝2个信封露在外面的角是一个直角,3个信封则是锐角,请学生从3封信露在外面的角,来辨别出里面的三角形是什么。因此,要让学生们在看到三角形的露出的角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思考和分析三角形的可能性,最后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语言和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思维的逻辑必须用言语来表达,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利用这些语言,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推理水平。
   譬如,在讲三角面积时,笔者首先展示了古人用来计算面积的方式,近二千年以前,我们著名的《九章算术》“方田章”中,就有关于平面面积的运算。书中说:“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其中“方田”为长方形的农田,“从”“广”,为宽、长。即:长方形面积=长×在阅读中,让学生们大胆地猜想出三角面积计算方法,并进行推理,验证三角面积=底部×高÷2的公式。这种推导和论证的过程,既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文化内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并为他们大胆猜想和推理创造了条件,使他们可以用科学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另外,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必须通过老师的指导,使他们能够运用合理的逻辑推理。

比如,在四年级上《关于大数的认知》之后,有一个关于“一亿是多少?”的教学。让学生们体验一下“1亿有多大”这个概念,没有合理的解释,很多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说出一百”“一千”之类的答案。但这种猜测显然没有任何的科学根据,也没有任何“合情”的因素,和更科学的结论“一百万张纸大概有一万多米高”是截然不同的。为让学生们做出合理、正确的推断,笔者先让学生们想:到底要怎样才能比较精确地测定一百万张纸的度?一亿张纸堆在一起测量高度是不现实的,怎么样才行?这样,学生们就有了练习逻辑思考的机会,就像是顺藤摸瓜一样,沿着这个模式所揭示的路径,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很快就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首先要测量一百张纸(几张纸)的度,然后根据这些纸张的度,计算出一亿的高度。

三、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维

数学模型,就是将自己的日常经验和现实世界的经验,提取出数学理论知识。其次,通过数学符号、不等式等形式来表述数学问题,既可以让数学与现实紧密相连,又可以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和数学运用意识。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反映出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不习目标的都会表现出差异。老师要对每个课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仔细研究思考,并对其背后的“模型”进行“建模”。在小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体现出了数学的模型思维。例如在小学五、六年级时,经常采用“鸡兔同笼”的方法进行求解。

例子:在笼子里,有数只鸡和兔子,一共35个,在它的下方,一共94条腿求鸡兔各多少?方法1:通过列方程解答。假设x只兔那么鸡就35-x)只然后根据题目中所说的“鸡兔总共有94只脚”得到方程式4x+235x)=94,解得x=12也就是兔有12只,鸡有351223(只)。方法2:通过假设法来解答。这是古人所用的方法,在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更加直观的假定方法来快速获得答案1)让所有的鸡都把一条起来,兔把两条腿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出还有94÷2=47(只)脚。(2)此时,每只一条腿每只兔子腿。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那么腿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一。(3)此时的数量之差为473512就是兔子的数量。鸡的数量就351223(只)。

这个问题是用列方程式求解更“正统”,也更传统,因为题目所包含的就是方程式的概念。而从假定出发进行思考与回答,对于处在意象表现的学生来说,其实更有助于了解问题的本质。“建模”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式,它的核心意义是给了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工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结语

总之,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有待于从其他方面入手,而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特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思维指导,那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会慢慢形成。

参考文献

[1]周淑红.王玉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数学教学学报.20173

[2]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25

[3]贺永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才智 2020(15).

[4]左志坚.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 ,2020(03)

[5]辛秀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 ,2019(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