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饶小荣

鹰潭市余江区第四中学335200

摘要

数学教学改革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指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多样的学习活动,进行数学抽象、运算、空间想象等,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正文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凝练了数学核心素养,并将其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数学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未来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具体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同时,为推动核心素养落地,新课标提出了诸多的数学教学建议,如“丰富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讲授方式,关注互动式、探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体验、反思等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收获数学知识,感悟基本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指引,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创设教学情境,体会数学价值

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倡导课堂教学情境化。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支撑。教学情境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营造出的情感氛围,包括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建立积极情感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这节课上,教师可依据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创设生活情境。具体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温度计,并提出问题:温度计显示气温从零下4℃上升了5℃,那么上升后的温度是多少?如何用数学算式表示这一上升情况?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迁移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描绘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由此获得问题答案。例如,有学生答道:上升后的温度是1℃。教师追问:怎样用数学的语言表示零下4℃、5℃和1℃呢?此时,学生展开数学思维,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不同的温度,想到-4,+5,+1。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提出问题:超市有一种签字笔,单价是3元。你给售货员5元,售货员会找给你多少元?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2元。教师鼓励他们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有学生描述道:买签字笔花3元,是-3。找零的钱数是-3+5=2。之后,教师按照这种方式,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列算式。通过不断地思考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初步认识了有理数的加法,便于之后深入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时,不少学生在体验情境时,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现象,提取出数学信息,并用数学算式表示,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

、紧扣课堂生成,做到以生为本

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发挥了自主性,生成了诸多情况。例如,有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且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师的预期。又如,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正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尤其是在解决种种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深入探究,生成数学“智慧”,同时发展核心素养。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课堂生成时机,适时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后,教师依据学情,设计了习题:点P是三角形中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过这一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段。请问PD、PF、PE相等吗?在呈现习题后,教师给出充足的练习时间。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迁移课堂认知,利用“角平分线的逆定理”证明PD=PF=PE。在练习展示环节,学生代表详细描述了证明过程。此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利用三角形全等AAS进行证明,并详细论述证明过程。其他学生受此影响,增强了探究欲望。于是,教师把握时机,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更多的解法。在此次进行探究时,学生开放思维,联想其他的数学知识点,试着进行证明。练习结束后,教师对调问题条件和结论,提出新的练习题。例如:“点P是三角形的一点,过这一点做三角形三边的垂线段,三条垂线段长度一样。请求证:BPCP△ABC的角平分线。”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实践表明,教师把握课堂生成时机,及时呈现变式题目,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学生通过体验这一教学活动,活跃思维,灵活应用课堂所学,做到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有利于深化知识理解,积累问题解决经验。同时,一些学生在完成不同练习题时,自觉地进行正、反思维,发展了思维能力,便于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借助数学工具,学会数学学习

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之一。数学工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助力,数学工具多种多样,如数学思想方法、表格工具、数学模型等。学生掌握、应用数学工具,可以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对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工具,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节课上,教师向学生提出绘制要求:“请大家画出二次函数y=2x2y=-2x2y=1/2x2y=-1/2x2的图象。”大部分学生积极动脑,回顾数学学习经历,联想到赋值法。于是为不同二次函数中的x赋予不同的值,计算出y的值,建立表格。之后,按照不同的数据,绘制二次函数图象。在学生绘制出图象后,教师随机选择一幅作品,对其拍照,并将照片上传于希沃白板。接着,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观察二次函数图象,思考问题。例如:“这些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的?开口方向是怎样的?开口方向是由什么决定的?对称轴在哪里?当x的值发生变化时,y的值会有怎样的变化?”在一个个问题的作用下,学生细心观察、分析,直观地了解了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增减性等。基于此,教师在希沃白板上呈现一幅表格,引导学生填写。在学生填写表格后,教师选择作品,用希沃白板进行展示,并鼓励其他学生判断。通过体验活动,学生了解了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特点及其性质。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呈现相关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融入了数形结合法。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自觉应用数形结合法,“直观”地探究出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抽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学会自主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探究,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增强数学学习效果。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契机,以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为抓手,以数学教学内容为基础,以不同教学阶段为立足点,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潭雯.“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上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2(29):1-3.

[2]沈柠.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17):51-53.

[3]李萍.从课程标准角度探究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思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3):101-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