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周曼婷

江西省南丰县第一中学邮编 344500

摘要

伴随着我国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所起到的正面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此本文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出发,针对性的探讨了提升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渗透探究

正文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了多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理念,是由诸多优秀文化日积月累和传承而形成的,而传统文化又具有内涵丰富、内涵丰富的特征然而,高中教育特别是高中的语文教育,传统文化的“存在感”依然很低。所以,在高中语文课上,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课堂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又可以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一)高中语文考试是重点。高中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为高考服务的,高考的时候,高中的课程也是如此。虽然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但是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却很小。这就导致了中学语文教学不注重传统文化,这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难以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传统文化是很难理解的,如果让学生长期不接触传统文化,只会让他们更加难懂,到时候就很难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的教学中。

(二)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授情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要自觉地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就不感兴趣,搞不清楚国学经典中文章的含义,只能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因此,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前,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传承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

(三)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虽然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传统文化的教学,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文化教学忽略了对知识的重视,他们大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背诵。以这种方法来教育传统文化是一种很大的错误,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渗透”,所以要让学生一点一滴地了解,一点一点地吸收,不要用灌输的方法。

(四)对传统文化的盲目渗透。目前中学的语文教材中仍然有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课文,所以在课堂上,语文老师仍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然而,有些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却是盲目地渗透,不顾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不顾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想着渗透传统文化,这种教学方法是很不可取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性格特点等因素来进行教学。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方式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提高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存在感,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汉语教学中更好的诠释国学经典。再加上现在有很多电子设备可以用于教学,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配合PPT和其他的课件,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二)课后实践渗透方式。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讲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实际上,这对高中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不能从课堂上了解到传统的文化,所以在课后进行传统的实践教学也很重要。最简便的课外实践方法就是通过团队协作来展现传统文化的成果。比如,在课堂上学习过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课本中第二单元的《诗经》两首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效果的演示,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相应的PPT,成果展示内容可以是与《诗经》历史相关的,也可以是《诗经》里面其他的诗歌展示,还可以是对课堂教学中的《诗经》两首一个自我理解的内容等。

(三)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这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是讲座、比赛、展览、交流会等。通过这种传统文化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若以创意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活动,亦可培育高中生的文学创作才能,其益处不同寻常。比如,在学生学习过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课本中第三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后,老师们可以组织一场传统的文化活动,作为戏剧的表演。在演绎的过程中,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又能在舞台上勇敢地面对舞台,同时也能加深对《红楼梦》的了解,了解当时的清代社会现象。

(四)合作赏析传统书籍。中国的国学经典很多,而中学的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要让学生们多看一些传统的书籍,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些传统的知识。不过,对于一个人来说,想要学习一本传统的书籍,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很多经典都是晦涩难懂的,需要老师的专业指导。所以,可以安排同学们分组鉴赏传统图书,并在课堂上进行PPT演示,演示完毕后,由语文老师点评。传统文化,老师是必须要教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

三、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现行的考试方法受“知识中心”的影响,其本质是“分数至上”。评价是以考试为衡量标准,通过单一的知识测评、单一的知识测评来衡量学生的品德、素质,从而影响了测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传统文化的教学,既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又要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去,而教育的对象又是最复杂的人,而且受教育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它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强化的过程。要使评估的评判和引导功能得以实现,必须由单一的评估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估模式转变。

评价主体多元化。目前,我国教育界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评价主体单一,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在教师评价学生时,这种“上-下”的评价方式比较封闭,过于强调权威,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民主互动,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成为被动地接受评估的目标。因而,这样的评估很难确保其精确性、客观性,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因此,要实现多个主体的评估,才能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发挥评估对学生的激励和反馈。

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又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虽然传统文化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也需要语文教师坚持下去,把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传承给祖国未来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张玉燕.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家长(上旬刊),2021(9):185-1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