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迎春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第三中学 330699

摘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为核心理念,能够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成熟的科技手段应用与课堂结合,在强化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顺应当下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将技术优势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听力、口语、思维水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英语;深度融合

正文


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英语教学当中,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提升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以往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往往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本身,对课前预习、学科作业以及课堂评价等并没有过多关注,因此,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多元化优势,搭建多元化教学活动平台,成为当前融合课堂模式下初中英语的关键任务之一。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英语课堂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带来更多的挑战。教师需要在掌握本专业知识、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获取适合教学工作的优质资源,同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案进行整合,开发、设计出适合教学的课件等资源。另外,教师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获得学生学习的相关数据,在进行深入分析后获得学生的学情,对于其中有待提升的部分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拥有兴趣并愿意主动沉浸其中,才能具备学好这一科目的动力,英语课堂中的学习也不外如是。在传统的英语课堂当中,教师在进入每课内容时,习惯先进行词汇的讲解和领读,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扫清学习长句子和整篇文章的“障碍”。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在讲解长句子时,大多使用先拆分再讲解重点词汇的教学方式。该教学办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模式化的教学易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厌烦心理,造成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使用图像、视频等,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I'd like some noodles.”时,为了便于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从而牢固地掌握英语中的常用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如单词beef、cabbage等,以及文中的句式“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等。在进入教学环节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其搜集到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成为教学过程中与主题相关的素材。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素材内容展示出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跟随教师进入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近年来,各种移动智能终端在英语课堂中的普及力度逐渐加大。教师不仅能够迅速调用各种课件内容,还能借助学生面前的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教师利用智能终端与学生进行“人机对话”,一方面,学生不再害怕因自身口音问题而遭到嘲笑,能够以比较轻松和坦然的心态进行语音的练习,并通过终端的“纠音”“打分”等功能逐步提升自己的发音技巧;另一方面,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反复训练中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这种模拟场景的构建,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系统,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有序推进的基础之一,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例如在教学“My name is Gina.”时,需要意识到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他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关联。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场景构建,缩小从书本到应用的距离,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在播放相关课件之后,可以引出如下问题:“What are the characters in the video saying?When will such a dialogue be used?”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导出本节的教学内容,为有序教学提供铺垫。在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相关词汇、语法知识之后,为其预留一段时间,以便学生组织语言,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教学活动主体的作用,引导其自主思考并发言。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收获英语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塑造学习态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于各个细节中,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三)巧借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背景下,巧妙借助网络资源,能够起到丰富学生教学内容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从以往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入手,引入传统文化等内容,在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指出,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在以往英语课堂中,教师的关注点往往在于知识本身的学习与应用、西方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不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培养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传统文化处于缺失的状态,影响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部分。人教版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单元的内容都可以直接作为渗透传统文化的素材。例如在教学“Chinese Spring Festival”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借助希沃白板等工具,将不同英语教材中涉及Chinese Spring Festival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然后制作成微课件呈现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Chinese Spring Festival相关习俗的英语表达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融入一些华裔过春节的方式等内容。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能力逐渐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鼓励学生在线上搜集整理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比如,以传统节日为出发点,在课堂探究中,学生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学习工具进行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英文翻译活动,在资源的搜集、整理、利用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巧用智慧课堂,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单一的课堂模式下,作业基本上是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出现,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英语作业可以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出现。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随堂作业,设计线上人机对练作业,从单词的拼写、拼读,再到句型的练习、课文的复述等,都可以借助智慧课堂教学工具,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快速搜集学生作业情况,了解学生随堂学习的质量。又如,课堂即兴演讲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3分钟时间结合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自选主题进行即兴演讲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学生可以借助智慧学习工具进行资料的查找,然后再结合课堂上学习的句型等进行简单的编排,最后以演讲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相关主题——饮食文化、民间故事、名胜古迹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现阶段掌握的相关英语知识等,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依托信息技术改善了传统单一线下教学模式,建立了线上铺垫线下实践的英语活动平台;拓展了初中英语学科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课堂内外知识的积累量;改变了应试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学科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局限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作业方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科素养、综合能力发展作为改进教学的动力,不断地启发学生探究英语的语言魅力,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高羚.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中小学电教,2023(03):46-48.

[2]畅香丽.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3(04):46-48.

[3]宋晓亮.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23,23(04):128-130+1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