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戴玉辉

北流市北流镇松花中心小学 537400

摘要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极为重视小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要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哲理和艺术素养,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细心培养,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表达认知、理解能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德育渗透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正文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育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有着融入德育的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渗透德育元素,实施德育。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指以育人意识为指导,以语文课程为育人载体,挖掘适宜的德育元素融入各项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采用多样策略开展语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成“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一、当前语文教育的缺陷

(一)教学课程的程式化、单一化

程式化、单一化的教学缺陷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大的一个缺陷。在具体的语文教学环节中,一些教师的教授方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育,教师成了课堂的掌控者,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上课时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压力,生怕自己出错而受到教师的责罚,使得教学环境沉重死板,缺乏活力和创新。因此提升教师的授课方式,对于当前小学语文的德育培养来说至关重要。

(二)语文教育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

渗透德育内容本应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特色,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语文教育逐渐地失去了它本应该具备的功能,语文成绩成了许多家长和老师的指标,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背道而驰。正如学者张怀平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部分以学生成绩论教学质量、学习质量的情况,进一步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智育,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状。”因此在当下重新重视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时,我们就必须要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先培养一个有德的学生再培养一个有智的学生。

(三)师生缺乏沟通与交流

除了教学程式化、单一化和缺乏德育培养意识之外,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和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是影响我们语文教学发挥德育功能的一个缺陷。学生往往被一些繁重的课程作业和背诵任务压得喘不过气,一些个人化的思考和想法很难有机会和老师展开讨论。同时教师因为备课和其他的活动,被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使双方缺乏了一定的交流基础,从而使教师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角色,不利于当下语文教育的德育培养。

(四)德育与语文教学脱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并不能科学地利用课文中的德育元素,导致德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很难达到教学的效果。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人文特点,有助于德育的开展,但实际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视这一特性,在德育案例分析中并没有与语文教材相关联,导致两者的严重脱节,造成德育效果的低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科教学与德育相融合,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与自己肩负的职责,切实落实德育工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有关学生德育素养培养方面的问题,小学生因为年龄和家庭环境原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的固有形式,多关注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心理健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教学中不能单一进行知识灌输,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我国倡导的是素质教育,教育部门也下发了一系列的教育指导办法,关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大落实力度,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考试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是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但目前仍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还需要教师在方法上进行积极的教研与探索。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教育体系中包含的考试制度虽然是学生学习生涯一部分,但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也是一次教学的改革,是遵循我国教育体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标准而实施的有效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从德育渗透出发。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是很高,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材内容加强德育渗透效果,组织课堂互动提高德育渗透质量,布置作业内容提升德育渗透效率,开展实践活动拓宽德育渗透范围。只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落实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加强德育知识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懂得是非对错,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备良好德育素养的优秀人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提高德育趣味

小学语文课程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而生活可以为语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强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构建丰富且有活力的课堂,为学生营造生活中有语文、语文外处处是生活的环境,通过知识与生活的衔接,使德育更具趣味性。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为例,为了提高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在课堂伊始,为了让学生了解本文叙事结构和大致内容,教师应先组织学生阅读本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父亲与森林、鸟儿之间有什么羁绊?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展开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文章基本内容。学生阅读全文后会产生很多感想或感悟,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设问:从“我”与“父亲”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父亲对鸟有什么感情?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表达了“我”什么心愿?借助疑问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文章学习中,并感受到人鸟亲如一家的思想情感。同时,学生在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时,也能对文章中朴实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对文章产生更深入的感受。当学生学习完文章后,一定会产生很多感悟,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将想说的话写下来:“假如你是父亲,你想为鸟儿做些什么?”“假如你是作者,你想对父亲说什么?”“假如你是鸟儿,你想对父亲说什么?”通过课堂练笔活动,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及与父亲相处的细节,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又能提高德育渗透的趣味性。

(二)组织课堂互动,提高德育渗透质量

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对小学生的德育渗透质量。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互动机会,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升德育水平。互联网信息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小学生在家庭中也会被动接收到大量的未经筛选的网络信息,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会通过互联网的视频、图片等方式侵蚀小学生的幼小心灵,让学生看到与年龄不相符的内容,影响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也要让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重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培养。只有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道德标准,小学生才能有抵御外界不良因素侵袭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学习和生活,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对周围的人、事、物进行准确判断,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健康心态,通过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德育素养。例如,在《去年的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组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升德育渗透质量。《去年的树》所讲述的内容是非常感人的,是一篇与德育教育有着紧密联系的好文章。文中提到小鸟和树做朋友,树喜欢小鸟的歌声,但后来发生意外,树被拉去工厂做成了火柴。小鸟非常有诚信,遵守和树的承诺,在第二年的春天又回到了树所在的地方去寻找它,但却只看到了树桩。小鸟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工厂去打听树的下落。然后又飞到了村子,找到了女孩儿,看到了树留下的最后一丝灯火。小鸟为树唱完了歌,履行了和树的约定,然后飞走了。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想不想交到像小鸟这样的诚实守信的好朋友?然后教师要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在纸上写出自己心中的好朋友的标准,也可以写出自己生活中的好朋友的优点,然后让学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可不可以先变成我所希望的好朋友那样,让自己成为一个可爱的孩子。然后,我也会遇见那个和我标准相同的好朋友,当我见到他的时候,我一定第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教师利用这样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希望,点燃学生心中的德育火种,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崇高的道德标准,让学生向着这样的目标去努力,完善自身,寻找具有同样德育素养的人成为自己的好朋友。欲识人,先树己,以此种方法缩短学生之间的道德标准差距,提升德育教育质量,让学生共同向更高的德育标准挑战,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来加深学生对于德育素养的情感交流,发自内心地去认可德育教育,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活动创新,巧妙融会德育

课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打破传统常规教学方式的禁锢,结合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开拓更多有效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接触全新的思想观念,并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如在学习《不懂就要问》这一课时,教师要根据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事迹,引导学生意识到勤学好问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朗诵会形式,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话题,开展相关的辩论会,多种途径开展德育,让语文课堂成为渗透德育的主阵地。

(四)推行家、校、社全方位教育

小学生是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未来,因此需要在教学开展中结合三方的力量,全面开展德育。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需要家长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在为学生树立良好典范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家长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德育,建立完善的家校联合体系,发掘家庭中的德育素材,使德育得到全面开展。学校要鼓励家庭德育的开展,与家庭建立紧密联系,利用线上与线下联合的方式,利用一切德育素材,在为家长提供帮助的同时,听取家长的建议与意见,制定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体制,创设家、校联合共育的大教育环境。除了家庭以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将学生的德育向社会拓展,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道德课程,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德育知识解决社会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使学生的德育更加全面,教师可以与社区党员建立联系,使其担任学生的校外辅导员,给学生讲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实现家、校、社会联合开展德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在认知所学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认知,践行良好行为,增强语文学科育人效果。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育人意识,挖掘教材,获取丰富的德育元素,并以此为基础,创设多样的活动,融入德育,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践行良好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孟宪勤.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N].各界导报,2022-10-20(3).

[2]杨靖东.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渗透教育[J].新课程,2022(37):238-240.

[3]徐金妹.启智立德——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路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9).

4]李建明.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  径[J].吉林教育,2022(31):85-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