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减负增效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策略
正文
【前言】
伴随着课程的发展和变化,教学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出新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梳理好教学目标,顺应减负背景下的教学新趋势,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初中时期,由于涉及了大量的数学内容,因此在这一时期,学生很可能对这些内容的延展性和复杂性感到厌恶,并且还会对学习抱有负面的态度,因此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将减负增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导致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不足,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这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利。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重要作用
目前,落实“双减”政策已成为推进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和“排头兵”。各个学校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减少作业,但教学质量能得到保障吗?有没有改善学生的表现?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和家长所关心的,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这种担忧尤为明显。
本文以数学为例子,提出了“减负增效”,旨在引起教师的反思,让教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减负增效”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优化工作,能够使学生在相对较少的时间内对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优化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帮助自己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数学课堂更有效。综上所述,通过“减增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抽象,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困难。在传统的数学课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学生对学习却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中,没有合适的语言载体,会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松懈,从而影响到课堂的有效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对于知识的探索常常要求集中精神,在遇到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事物时,就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矩形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部分,利用多媒体展示门、框、宣传板等图片,指导学生探究“图形”(矩形)的特征,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其次,引导学生对课桌、书本等物品的研究,对矩形的性质、特点进行深入地总结。运用计算机技术创造的课堂环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再比如,在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比较时,教师可以从边、角、对角线、周长、面积、对称性、判定等七个部分来进行分析,并有目标地描述对应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总结出对应的知识点。通过图表来反映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有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并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设计分层数学作业
在“减负”的大环境下,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行为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优化,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然而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不同,教师在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基本上就是让学生去完成统一化的作业。因此,那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很难去完成相关的作业,学生的学习自信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一种符合逻辑的学习方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关于平行线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就应该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为基础,来设计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计中小题训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误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一些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一些比较基础和浅层的数学作业,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对于某些具有较好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需要探究的、比较复杂的数学作业,在这些作业中,学生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知识,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利用分层作业,可以将因材施教的原则贯彻到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减负增效,推动学生的发展。
(三)结合学情提问,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双减”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来进行。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对新鲜事物求知欲、在问题面前表现出轻易的退缩心态,采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学习自信。在实践中,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提问。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适当地设定探究层次,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渐得到愉快的体验,获取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水平,改善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三角全等判断定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两个三角全等呢?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进一步强化寻找对应边相等或对应角相等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观点,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接下来,教师展示两个直角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假如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其中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完全相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并为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普通三角形全等和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定理。这种方法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建设有效的数学课堂,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一些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整体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教师要注重对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要掌握好教学辅助设备的使用时机和使用方式,从而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例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一些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勾股定理的讲解涉及了图形的显示,若仅靠学生的想象力来进行课堂授课,那么其教学效率就会降低。若要在白板上画出图表,也将会耗费大量的上课时间。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演示,使学生对图形有更深的认识。勾股定理在数学教材中已经展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而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进行勾股定理的演绎,让学生学习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与生活要素的融合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因素,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融入到生活中,使其回到现实世界,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相比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结果。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任何方法来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在学生进行了各种测量结果的汇报之后,教师建议学生可以使用相似三角形来进行简单的测量,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设计测距方案,并亲自将测距工作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不断进行反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并对其进行正面的指导,使其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并以反馈的方式,使数学教学不断的创新。比如,在教师给学生讲解“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时,教师要根据课堂导入、知识讲解、课堂互动等内容,特别是要把学生的反应和行为记录下来。在讲授完毕后,教师会利用课堂笔记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不断地表达。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学评价中找出问题,从而促进初中数学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在实践中应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精心地教学流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减负增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对于教师来说,要认真贯彻“双减”政策,但又不能因为“减”而降低了教学质量,要使“减”有其实际的意义,要以“减”带动“增”,以“增”来达到真实的“减”,这就是“双减”最基本的价值所在。而初中学生面对的是大量的知识,以及快速地复习,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光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7):2.
[2] 侯小令.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下旬),2019(1):71.
[3] 梁绪华. 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C]/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2:86-88.DOI:10.26914/c.cnkihy.2022.030962.
[4] 谢志魁.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考试周刊,2022(13):63-66.
[5] 李文斌.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J].学周刊,2022(05):131-13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64.
[6] 沈木勇.“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J].中学数学,2022(02):91-93.
[7] 马淑丽.“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2022(02):6.
[8] 马开剑,王光明,方芳,等“.双减”政策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生态变革(笔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9] 刘权华“.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应有的作业观[J].教学与管理,2021,(31).
[10] 王利.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数学图形智慧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2):120-121.
[11] 刘爱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实现路径[J].中外交流,2020,27(21):190-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