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正文
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觉得最头等的一项教学内容就是应用题教学,不仅仅是因为应用题本身具备复杂性的特点,更是因为运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配合度较低,在多方面的作用下,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为了根本性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改背景,探索全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将学生放在重要位置上,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应用题之中,不断解答并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作用
对于数学应用题教学而言,对比其他内容的教学,要更为复杂,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应用题中所有透露出来的已知条件,并整合过去所学习的知识点,探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不能全面包揽,这会让学生丧失思考能力,还会让学生在应用题解答方面无法实现全面提升,所以教师就要把控好教学的度,既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又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答问题。数学应用题,将很多的数学知识点整合了进来,除了涵盖一些基本的数字内容,还包含了诸多的文字描述,所以需要学生的解答的过程中,仔细阅读,然后找到一些隐藏的条件,最终实现解答。所以这样的应用题教学,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总结能力,还能让学生不断创新和发散思维,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探索,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题技巧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都在审题阶段出现卡顿或者是不明确的情况。因为应用题的解答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审题,并对考点所在位置进行明确,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追求速度,追赶进度,就会直接跳过这一阶段,直接进入到应用题的解答和计算之中,没有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和身体,导致学生后续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只是简单的看一眼就带过,然后盲目的计算结果。从某种角度来分析,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所养成的不良习惯,都是受到教师日常教学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前期的审题教学,引导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条件,这样才能为后续解答应用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举例来讲,教师在对面积求解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应用题目进行大声的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条件,适当的停顿,然后标记出来,对于一些干扰性的题目信息或者是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则直接过滤,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积极参与进来,并将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增加清晰,这样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之所以应用题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教学难点,把根本原因就是其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涵盖了众多的条件和知识点,所以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那么作为教师就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可以具备解题的思路,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样在后续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不论是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举例来讲,在对计算类型的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若学生本身可以扎实的掌握各种运算法则,明确计算的顺序和步骤,那么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抓住一些重点条件,判断一些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从最开始的审题,到后续列出计算式子,最终解答,整个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发散过程。而且学生能否完成这样的一个过程,根本取决因素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是否足够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全面训练,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幅度提升上来。
首先,就是读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到题目之中,对其中的情节和事理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题中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明确,深入到给出的已知条件之中,明确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不同的条件彼此之间,又具备什么样的关系。在整个读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这样的思考,就可以对题目大意和所求的方向进行全面掌握。
其次,就是画批。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去学生深入到应用题之中,将一些重点的词和思维分析节点,利用文字或者是符号的形式勾画出来,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对不同数量的意义进行了解,同时扎实掌握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再次,就是画图,也就是让学生画线段图。利用线段将应用题中所给出来的各种数量和相互关系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最后,就是说理,也就是说,在引导学生对应用题分析和解答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的运用简短且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解答应用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以及其中所潜藏的一些道理。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就可以让学生原本的内在思维过程,进一步转化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朝着有序性和合理性的方向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图标策略
所谓图标策略,就是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可以对各种图形表格进行识别和绘制,利用图形表格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行科学分析,并循序渐进的独立解答应用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整体思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是从原本的形象思维进一步过渡到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通过图标的实施,让学生对应用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行直观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层次比较和分析,最终正确解答应用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图画类型的应用题或者是图文应用题色值进来;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大部分的应用题都是文字,但是也需要适当的辅助绘画图形,让学生可以精准的掌握应用题的含义,实现科学解答。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我国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就更要探索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法,班助学生认真审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利用图标策略,让学生可以整合一些图形辅助理清应用题之中的数量关系,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实现精准解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还会实现进一步的改革和突破,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避免固步自封,不断创新教学思想和理念,探索全新的应用题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到学生解题的困难,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最终实现游刃有余的解答,并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获取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王静涛.农村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44):69.
[2]郭鸿举.小班化分组教学让农村边远山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课堂不再沉默[J].考试周刊,2019(28):89.
[3]杨树森,程华,宋洁.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J].才智,2018(17):135.
[4]王杰.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14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