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游悦

江西省南昌市万科城小学330000

摘要

“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双减”减负提质理念下,数学教师应不断优化数学作业,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作业,改变传统“一刀切”、理论化、单一化的数学作业,加快数学作业改革,设计多元化数学作业,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通过有效的作业创新,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

正文


前言:

“双减”背景下,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所以作业设计更需要考虑课后实践、作业训练等多个环节。为此,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应当加强作业设计与优化,给学生提供多元化作业,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作业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双减”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双减”背景下,对于学校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作业设计环节,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和“双减”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作业的设计工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结合“双减”的要求,做好作业的有效设计工作,利用数学作业来促进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查缺补漏,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审查中,将了解到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来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做好对学生的有效教学[1]

新课程标准和“双减政策”发布后,要求做到学生减负,有足够时间投入自主学习之中,这就为各位教师提供了新思考方向,对待作业是否还要采取原来的模式?该如何做出改变?最后引导着各位教师走向了作业改革的道路,一次次的教育改革,让各位教育者们掌握了教育最新动向,对教育产生了新视角,不同时代下的学生也终于得到了解放,“双减”改革的进行,无疑是对学生作业质量重新提出新看法,也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建议,彼此的更新会让学生学习与教师工作进入新局面作业完成效率会大幅提升,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能让学生从中收获新动力学校的高强度学习后课后高标准的作业,完美演绎时间的利用率,这样就能保障学生课后有足够的时间,去追求精神自由与独立。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一)进行多层次的作业设计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后作业的设置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与记住,同时也是对课后作业是否能够减轻负担、增加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考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弹性的作业设计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的时候,假如每个学生都拿到了同样的任务,对于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起不到拓展学习视野的作用;对于那些普通学生来说,可能会有很大的完成难度。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作业的布置,并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对作业进行分层,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与之学习能力适应的作业体验[2]

举例来说,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方程内容是较为困难且新颖的,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了解度较低,所以教师就要进行分层次的作业设计,让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层次整合迁移,而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则侧重于基础的认知作业这样既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又能满足较高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逐步有效地完成方程类的数学习题。

(二)加强作业的应用性设计

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注意到作业的应用性,数学本就是与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把数学作业限制在课本内容中是一种封闭教育,切断了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降低了数学应用的实用性,尤其作为小学生,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认知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注重作业内容的应用性[3]

比如,在“条形统计图”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展开实践:“同学们,超市里有很多种饮料,你能通过调查制作出饮料的销量条形统计图吗?”之后,要求学生去完成一项以小组为单位的超市调查作业。通过小组调查和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学生进行统计图绘制的时候,还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设计探究型作业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业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双减”下的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运用所学来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作业数量。探究型作业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进行全面地激发,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

“统计”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社会调研类的长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调研主题可以是本校学生最喜爱的运动,也可以是小区居民每月的用水情况,还可以是亲朋好友的饮食爱好等。然后教师要引导制定作业实施方案,明确成员分工。在确定作业主题之后,小组成员拟订具体的落实计划,包含需要哪些数据,调查方式、时间与结果,职责分工等,并以统计图的形式整理出来,作为作业执行依据。最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收集数据,并规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探讨,书写作业。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探究进度,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集中讲解或是个别指导,保证作业方向的正确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的“减负提质”背景下,数学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需要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层次化、生活化、开放化作业,增加更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多种素养发展的作业,确保学生通过数学作业训练,达到温故知新、拓展提升、思维发展的多重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晓东.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路径[J]. 好日子 2022(15):0142-0144.

[2] 张淼.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思考[J]. 数学大世界 2021, 000(003):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