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促进和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都出现极大程度的变化,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加快自我构建,有效完善其基础知识体系,还要格外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各种拓展性内容,立足高品质的教学信息有效启发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加强教学分析和学情调研,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帮助学生加深认知,正确感悟,促进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和谐发展。
一、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对学生
其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解读和应用。在学生进入高中学阶段之后,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更加复杂,且更强调学生对于文章内涵的深入解读和有效挖掘,学习难度有所提高。教师需要有效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解读、深化和迁移。其二,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既有思维框架和思维定式的桎梏,全面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解读概括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将学生带到更大的发展平台之上。
(二)对教师
其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改变师主生从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学生很难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虽然教师改变了教学模式,但无法与学生进行良性配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之后,学生就能够精准获知教师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关键信息,灵活流畅的开展各种自主探究活动,教师设置的教学体系就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发展。
其二,教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之后,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生活状态,教师可以更好的引导、管理和帮助学生。学生的思想站位得以提高,认知视野更加广阔,不用教师或他人提醒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并积极主动的寻找查漏补缺的自我晋升策略。这不仅便于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也便于教师落实其他教学管理任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文本解读,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学生很难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解构,对文本内涵的解读往往停留在片面而浅薄的层次,不能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理解课程内容,对文章的逻辑顺序把握不当。此外,学生也不能将各种抽象的文字元素转化成具象化的画面和解释,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的教学节奏,同时,这也会消解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做好文本分析工作,这既是日常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教师在组织文本解读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思考过程之中,如教师帮助学生有效把握本文中不同情节之前的逻辑关系,教师通过介绍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来营造学习情境等,但是教师也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将学生的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着力点,鼓励学生深入到阅读文本之中,自主解构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板书和一些现代化展示工具,来帮助学生解析文本中的逻辑关系。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劝学》和《师说》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关于教育观点的学习专题,用表格的形式梳理这两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主张、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等等内容。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查看两篇文章的关键信息,并在对比分析中逐渐强化逻辑思维能力。
(二)鼓励教学互动,发展学生批判思维
新课标强调,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师生之间进行良性互动的过程。批判思维也是高中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育环境中许多高中生最稀缺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依托教学互动,有效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姿态。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相对刻板,教师要调整沟通方式,多采用鼓励、赞叹为主的交流语气,尽量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也要积极组织多种类型的课堂互动活动。另一方面,在师生互动时,教师要多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现状和对文本的解读,自主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耐心解答。在学生互动时,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学生交流状态,在学生遇到讨论问题时及时站出来进行教学引导。
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孔乙己》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本身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所以很适合应用到批判思维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启发性问题,如“孔乙己大约已经死了,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孔乙己是如何被社会淹没的?”等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问题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将作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批判和对整个社会黑暗现状的批判结合起来,在感受作者批判思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发展自己的批判思维。
(三)组织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创造思维,也是高中学生在当前学习阶段需要重点发展的一项思维品质。语文学科本身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许多学生只注重对工具性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底蕴,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创造思维,不能依托既有的知识体系输出自己的语言观点,语言输入环节和语言输出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加强拓展性的思维训练,则可以帮助学生改变这一尴尬的学习现状。教师在组织拓展训练时,也要将其和现有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且不断丰富拓展训练的开展方式。
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如下训练:回顾之前学习过的《五柳先生传》,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拓展问题:结合新闻中的一些现代“归隐”案例,谈谈自己对这些案例的观点。学生可以在这个开放性问题中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与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教学大背景下,学生语文学科思维能力的培育成了教师的教学重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思维训练,加强学生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管理。教师可以采取加强文本解读、锻炼学生逻辑思维,鼓励教学互动、发展学生批判思维,组织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这三个基础策略。考虑到大部分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思维基础,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表现出相对明显的个性化差异,而且思维品质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还需要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更好的将思维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昕.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一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与学高峰论坛”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318-320.
[2]黄鹏.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3251-3257.
[3]陈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2(29):50-52.
[4]刘静.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36):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