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在乡村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游戏材料;自然材料;乡村幼儿园;策略探究
正文
游戏教学的形式已经逐渐在幼儿园教学中渗入,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还不能有效地学习掌握太多知识,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幼儿的思想与心智,让幼儿能在愉快的游戏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才能更加顺利地成长与发展。游戏材料的自然性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还能增添更多的游戏项目,因此,在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游戏材料需要具备自然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创建幼儿教学课堂。
一、自然材料在乡村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运用价值
1. 有利于丰富游戏活动的开展形式
利用自然材料开展乡村幼儿园游戏活动,是保障游戏活动形式多样化的重要前提。在自然材料得到合理运用的情况下,幼儿能够接触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并且在参与游戏的同时保持对游戏的探究热情,以自然材料为基础拉近游戏和幼儿之间的距离。游戏活动对乡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影响是直接且深刻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效果与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进度息息相关。在自然材料得以运用的情况下,教师能够在幼儿园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并且以游戏为平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在自然材料应用于乡村幼儿园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借助自然材料引发幼儿的深刻思考,并且从游戏活动的角度出发,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让每位幼儿都能够在保持对游戏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提高活动效率。材料投放对游戏活动的影响较为直接,在自然材料的吸引下幼儿能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游戏的相关要求,并且在贴近自然的游戏环境下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 有利于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生命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否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并且推动游戏教学的顺利落实。自然材料本身源于自然,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从自然材料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在看待问题时,幼儿能够从自然的角度着手理解问题的深刻内涵。这样一来,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接触和了解过程中受到高质量的生命教育,并且在参与游戏的同时,真正学会尊重生命和保护生命。
二、幼儿园自然材料的利用现状
1.趣味性欠缺
游戏属于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符合幼儿爱玩、活泼、喜欢新鲜天性的形式,其本质是娱乐、休闲、趣味,是驱动幼儿学习的强大兴趣因素。所以,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自然材料的利用重点应当落脚于“游戏”以及“趣味”,即依托自然材料的本真和趣味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天性,积极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活动的主动性。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尚未赋予趣味性内容,即缺乏大量接“地气”的自然材料,“游戏”趣味内核不足。
2.教学匹配不足
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将幼儿园课程教育内容作为基础。所以,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应当以幼儿教育特色为关键,匹配幼儿身心发展和幼儿天性爱玩的特点,是具备学前教育教学价值的。但是,由于教师对“游戏”和“课程”的调控不足,对游戏课程理解的偏差,部分幼儿尽管已经开始利用自然材料开展区域游戏,但是与《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具体要求匹配严重不足,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自然材料的利用价值发挥。
3.材料探索属性不强
游戏的本质是一种娱乐方式、消遣方式、是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方式之一。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满足其自身娱乐需求、探索需求、学习行为需求的一种社会行为。但是,如果将“游戏”“玩乐”作为核心,缺乏游戏探索、游戏发现、知识启蒙,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呈现出探索性不强的问题,容易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现阶段不少教师在自然材料的利用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即将“唾手可得”的自然材料作为游戏元素和游戏道具,很多自然材料无法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和学习兴趣。
三、自然材料在乡村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1.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全员素质
幼儿园教师及教务人员的职业素能水平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为了精准落实幼儿户外活动教育工作,幼儿园应当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6S管理要求,制订周密的培训学习计划和方案。培训内容涉及六个方面:在整理方面,学习材料的选购和制作等方法;在整顿方面,学习材料的分类管理;在清扫方面,学习检查、盘点和评断等;在清洁方面,学习保管、消毒和杀菌等技术;在素养方面,学习教师教学行为准则、沟通协作技巧、教师形象礼仪等;在安全方面,学习安全管理细则,落实安全责任要求,保证户外活动和材料管理的安全性。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的保护意识,因此教师要明确户外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在整个户外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得细致且周到。例如,地面本身的光滑度,玩具的大小、规格,桌角的尖锐程度,以及饮水机、消毒柜摆放的位置等,都涉及安全因素。在面对这些因素时,教师都要细致地考虑,并且明确相应的安全标准以及操作规范。
作为教师,需要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特别是在进行户外游戏材料的摆放、清洁过程中,应做好归位管理,防止出现伤害幼儿的情况。第二,遵守规章制度,自觉维护所在的工作环境,使得环境始终处于整洁明了的情况下。第三,在与幼儿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促使幼儿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学会自我管理。
针对教师及教务人员的培训方法,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条件进行选择。考虑到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如听专家讲座、外出深造、观看视频课件,或是参与跨园交流,使每一个教师及教务人员都能在短期内实现职业素能的提升。为了使教师及教务人员重视学习,幼儿园需加强对培训学习的考核,结合晋升奖罚制度,使教师及教务人员在竞争比拼中成长,从而为幼儿的成长与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
2.合理投放材料,发挥教育价值
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天性,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对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持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如在开展农植类的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及情感态度,向幼儿讲述此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再按照认识农作物的需求,投放豆子、玉米、大米等自然材料,让幼儿以自己的想法和方式用这些自然材料展开创意性的美术创作。在开展创作活动之前,教师可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小标签,以标明这些材料的名称、颜色、品质及用途等。这样做既便于幼儿开展美术创作,又能使幼儿开阔眼界和积累知识。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激发。
3.因地制宜,设置自然材料情景
自然世界中的有趣新鲜事物最能吸引着幼儿,引起他们的好奇。所以,这些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事物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可以作为激发他们学习和参与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基础元素。这样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实施过程中才能集中注意力,并积极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就得到了激发和培养。所以,因地制宜为幼儿设置自然材料游戏情境是较为常规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具体来说,幼儿教师设置的区域游戏活动情境需要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以及兴趣喜好,确保活动开展情境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其次,为释放幼儿天性,设置的自然材料情境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让幼儿可以在活动情境中进行自我探索。
例如,幼儿园“捏泥人”的区域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自然环境中的一些“动物标本”“植物标本”“石头造型”等作为“捏泥人”游戏的主要参考。同时,为了幼儿融入“捏泥人”的区域游戏活动过程,教师利用照片展示出本地自然环境中的风景名胜、动植物,教师也可以通过录制视频进行展示。这样,幼儿就能在自然环境和自然风光图片设置的区域游戏活动情景中开展“捏泥人”游戏活动。
4.挖掘自然元素,满足天性需求
游戏元素和游戏材料是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基本保证,教师要挖掘自然材料中的自然元素,并凸显自然材料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才能满足幼儿通过区域游戏发现游戏本真并在游戏环节中进行自我天性释放的要求。故而,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自然材料的利用,除了区域游戏常用的积木、面具、七巧板、粘贴画、球类等游戏材料外,教师还应收集承载游戏趣味元素、幼儿天性需求的自然材料,借助自然材料中自然元素,有效推动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自然材料中的趣味元素挖掘,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创新创造。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分析、观察和实践,探究自然材料的新玩法,就能不断提升区域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自然材料的利用成效,最终完成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质量强化。
比如,陪伴家长到菜市场买菜是幼儿经常会参与和进行的生活事务,在菜市场买菜的过程中,幼儿对蔬菜、瓜果、家禽等会感到新奇,有的幼儿甚至还会经常摸一摸蔬菜、瓜果。教师可以依托蔬菜和瓜果这些幼儿感兴趣和熟悉的内容挖掘自然材料,即可以设计“小小美食家”的区域游戏活动。自然材料覆盖了瓜果蔬菜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游戏活动要求教师带领学生按照“蔬菜游泳(洗菜)”“果汁生产(榨汁)”“蔬菜荟萃(办蔬菜沙拉)”等形式让幼儿动手制作食物,并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不同蔬菜的味道差异和食用差异。通过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材料,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性得到了调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操作也提升了他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借助自然材料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获取启发。
5.落实安全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幼儿使用的都是安全的游戏材料,在游戏材料管理过程中,教师需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容任何马虎与懈怠。幼儿户外活动会使用到非常多的材料,如积木、纸壳、自行车等,特别是部分材料保存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出现掉色、零件掉落、生锈等情况,甚至发生霉变。如果幼儿使用了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材料,势必会对其健康与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保管材料,并定期检查材料,及时更换变质的材料。此外,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在投放材料之前,教师也需做好消毒工作,对所有用到的材料进行清洗及灭菌,并对游戏区域进行消毒,避免幼儿接触到有毒有害的物品。如在开展建筑主题的户外活动时,幼儿会使用到小石块、树枝和沙子等材料,为此,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消毒,尤其是将一些有棱的石头和树枝磨平,并为幼儿提供一次性手套,避免幼儿在开展游戏过程中被材料划伤手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认真监管幼儿的操作,及时制止其危险的行为。总之,幼儿园严格落实安全要求,加强户外游戏材料管理,能够让幼儿在健康安全的游戏活动中增长智慧,提升能力。
简而言之,幼儿园游戏中游戏材料的自然性选择与研究能更加完善幼儿游戏教学,能让幼儿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能力培养。自然性的游戏材料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实用性与安全性,要根据幼儿的性格喜好与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样才能让游戏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才能让幼儿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文娇.探析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应用生活材料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93-94.
[2]殷花.游戏材料自然性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6(99):190.
[3]宋艳梅.幼儿园游戏中游戏材料自然性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8):242-243.DOI:10.16400/j.cnki.kjdkz.2012.09.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