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正文
项目式教学能够帮助教师突破原有的思维局限,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质的提升。教师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既能够改变学生对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认知,让学生在温馨、和谐、舒适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当中感受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方法属于创新型教学方法,主要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能够全面满足现代社会教育的相关需要,是对有关教育方式实施了创新,有助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其主动发现及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提倡创新及实践,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项目设计,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确保按照书本内容进行,同时将其与实际的生活进行结合,从而设计项目的问题。因为学习的项目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设计的,项目的设计过程能够全面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课程不够重视
就当下来看,由于初中生面临中考的压力,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足,甚至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的课程对他们来讲是游戏娱乐课。学生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意义,导致学生产生抗拒课程学习的心理,进而难以增强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缺失
正是学校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忽视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重要性,导致学校没有投入一定的资金为教师和学生购置相应的信息技术学习设备。调查研究显示,初中生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在课堂上突然遇到计算机打不开等类似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仅如此,由于学校为学生所安排的信息技术学课程比较少,同时用于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软件也缺乏更新,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经常会出现计算机死机或者是其他出故障的现象,严重打击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
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运用的优势
(一)拥有学科特色
信息技术不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实际学习时还是常用的学习工具,相较于原有的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能够全面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加入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中,从而增加学习效率,增强信息技术水平。
(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促进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原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促使学生被动去接受相关内容,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没有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质量效果不好。基于项目式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兴趣,促使其积极加入项目研究活动中,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在完成某个项目学习之后,学生将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推动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
三、项目式学习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设计系统性项目,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意识
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项目设计的系统性,在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时引导他们了解完整且系统的项目信息,理清整个项目的流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细心指导,在项目的每个环节讲解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践方法,帮助学生迅速地形成信息技术的意识。
例如,在讲解《图像简单处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一些富有特色的桌面背景,然后布置“设计一个电脑桌面”的题目,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分析整个项目操作过程,将其分为图片获取、利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图片加工、修改电脑桌面三个步骤。在这三个步骤中,学生主动去探究和联系之前所学的信息技术,首先通过浏览器,在互联网上搜索自己喜欢的原始图片,搜索之后利用图片下载技术,将网上的图片保存到本地电脑上,之后联系所学的简单图像处理技术,利用画图或者PS软件进行图像的裁剪、合成或者加滤镜等操作设计自己的图片,最后联系Windows个性化桌面功能,将电脑桌面替换为自己修改后的图片,完成整个项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系统地锻炼学生网上图片下载和存储的技能,让学生学习图片处理和存储的方法,并且通过图片设计提升审美能力。可见,系统性的项目能够引导学生系统性地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利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将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注重项目式学习模式融入生活的内容,不止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学习,而是让他们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项目式的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
例如,学校在开展校园运动会时,可以由学生来设计相关的宣传视频。在开展项目设计过程中,可先让他们观看以往制作的宣传视频,同时对其中使用的信息技术进行讲解,以便他们全面掌握视频制作运用的相关技术。对宣传视频进行制作时,想要确保项目主题的一致性,可先明确运动会的主题,如爱国主题,然后让他们结合这一主题开展宣传视频的制作。又如让学生介绍怎样认识统计分析的数据价值,以豆瓣影评寻找喜欢的电影为例,借助python条件语句,按照编程逻辑逐步完成,让学生灵活利用分支的嵌套。另外,还应结合学生已学知识,对其进行编程思维引导,把生活中的逻辑思维同python语言进行比较,有利于更好地联系实际生活,利用python的语言优势,促进python的高效学习。
(三)坚持主体性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调查研究显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项目式的教学手段,那么就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积极发挥学生的课程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导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学习合作探究任务,鼓励班级内的学生积极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在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图文共赏》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这部分教学内容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幻灯片背景的设置,并且引导学生合理地借助图片或者是艺术字的形式,增强演示文稿的作品美感,设计出美轮美奂的幻灯片,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张含有简单图文的幻灯片,而幻灯片的主题是古诗《春晓》,在这个幻灯片当中,基本的内容包含远处乡村的木屋、在天空中飞翔的燕子、黄中带绿的春天景象以及四处觅食的麻雀。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本次实践课堂的任务,让学生给所有的幻灯片都添加相应的背景,并且在幻灯片当中插入适合的图片,主动调整艺术字的大小。最后,向其他学生进行幻灯片作品的展示。
(四)强化教学实践,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无比巨大,信息技术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提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发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广泛运用场景,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所设计的项目任务应尽量贴合实际生活需求,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将信息技术知识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解《Excel工作表》时,笔者在课堂上展示了几个通过Excel进行家庭收支情况统计分析的案例,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用Excel统计自己一年当中每月或者家庭一年内每月的收支情况,并且要通过饼图、柱图分析各分类收支所占比例,通过条形图展示12个月的收支变化趋势。在这个项目中,学生要先收集数据,对自己或者家庭这一年内的收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然后对Excel表格进行设计。在实践中,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表格十分简洁,收支情况分两部分完成,每一部分有12行,每一行代表一个月份,有多列数据,每一列数据代表一类收入或者一类支出,之后将统计分类后的数据填入表格完成初步的表格统计。然后学生利用所学的Excel表格统计图绘制方法,分别选中对应的单元格,利用柱状图分析12个月份的收支情况,利用饼状图分析每个月份中不同类别的收支占比,并利用条形图展示一年中收支情况变化趋势。实践证明,在项目式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开展项目教学,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加强素材的积累和技术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强化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生对于对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以及处理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初中生来讲,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是其必备的一项基础技能,是确保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手段。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实现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继磊.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初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3):184-185.
[2]陈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项目式学习策略探讨[J].中华传奇,2019(9).
[3]王盼盼.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项目式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9,000(082):37+39.
[4]李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项目式学习探讨[J].华夏教师,2022(10):80-82.
[5]周峰.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10):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