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马玉鹏

康乐县加木沟小学 731509

摘要

课堂教学属于一种综合性较强、创造性十足的活动,老师们应该以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为依据,以他们所教授的数学课程知识为依据,注重并全方位地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并指导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参加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年级;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正文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以及成长需求,要尊重他们的心理差异,从而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数学的教学具有连续性、递进性和关联性,只有对数学逻辑的把握,才能为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小学数学老师要始终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遵守以学生为核心的认知原则,注意到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的不同,对其进行持续的改进,从而提升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高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形成完善的思维模式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这一时期是学生思维模式完善的关键阶段,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完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模式,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看待各种数学问题,学会逆向思维分析问题,从结果推导过程,反复验证解题过程,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众多,他们对于充满未知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探究热情和兴趣,只有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高度专注的学习状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各种知识的形式转换以及高效的解题流程,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信心,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各种实践探究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致,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三)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

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数学知识点相互串联,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框架体系,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站在数学思维角度看待与分析问题,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在教学中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温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意识和习惯。

二、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古板老旧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在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内的教学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大多只被动地接收知识进行学习,并没有充分地自主思考、学习。如果长时间应用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会较大程度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只能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学习技巧,并不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只是单一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仍有小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但这些教师也没有从多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锻炼与培养,如不及时调整与创新,还有可能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二)教学设计单一陈旧

根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除了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古板老旧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也有严重单一陈旧等问题。不少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仍然以教材提纲为主要引导方案,导致数学课堂过于平淡与单一。虽然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简单也方便,还会合理节省相应的备课时间,但是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不理想。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知识已经具有相应的深度和难度,如果仍然沿用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教学,会出现学生不能在教师讲解后的第一时间全部吸收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时间,或者是随堂练习的时间,根据对学生的实际观察进行适当的知识讲解。

三、构建高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上采用的都是粉笔、黑板等。有戏言:一根粉笔行天下。但这样单调的教育手段,却约束着学生数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蓬勃发展。所以,提升课堂效果,首先就要注重对课堂手段的优化。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工具于课堂,并结合声音,动漫效果等,就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求知欲。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参加教学,同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树立生动立体的教学情景,打破原有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得基础教学方案得到不断完善和升华。

(二)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当今社会已经是高度国际竞争的社会,国际竞争也已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国际竞争策略,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群体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从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学生的积极性不会随着课程的深入而下降,为了将这一点做到现实中,教师就需要完善自身教学理念,在课前进行充分规划,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做到分步骤引领学生思路,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明确,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再结合情景构建等方式,使课堂的整体效率得到根本性提升。

(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实现有效反馈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表达,因此教师应采用适合学生表达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时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发言。只有当学生准备好反馈并表达他们的想法时,才能进行有效反馈,突出其价值。初中生性格活泼开朗,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如果教师能找到正确的教学起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并不难。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问题式教学,利用课堂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大胆有效反馈,不仅整合了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有效反馈,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学生参与课堂会话活动。在有效反馈中,要聚焦和发展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增强学生自信心,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自主性强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学习,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对自主性弱的学生,教师不应盲目批评,而应适当引导,以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

例如,“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如何绘制各种统计图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图,并让他们总结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图表。最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让学生互相讲述自己的爱好,并根据统计数据绘制统计扇形图,从而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小组实践类作业,既能响应国家“双减”教育政策,也能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开展相应知识内容的实践练习活动,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与其他同学展开小组讨论,对生活中的相关事件数据进行随机取样,通过小组内同学的准确计算结合数学知识,将其数据代入扇形统计图中,计算出占整体的比例,得出该主题结论。例如,小明同学小组内的数据收集主题为“班级内同学在一周内阅读课外书籍的频次”,在经过收集数据、小组讨论、制作图表等步骤后,得出结论:班级内大多数同学在一周内阅读课外书籍的频次是“一周三次”,占班级整体的40%。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能为学生创造想象空间,让学生运用积累的知识进行思考,通过讨论、探索、合作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适当的开展数学教学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参与意识

游戏是一种不能抗拒的因素,它也是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要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兴趣,老师们可以将数学游戏应用于课堂上,设计出有吸引力、有特点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积极参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数学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这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数学知识水平以及思维模式等因素进行游戏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游戏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学生的安全以及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开展随机概率的数学游戏活动,用硬币和骰子作为道具进行投掷,同时记录硬币的正反面概率以及骰子的点数,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数学游戏当中,开展高质量的数学游戏教学活动,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充满了趣味性和吸引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六)关注个体差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学生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成绩不同,主要是由于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缺失自信心,恶性循环持续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激励学困生,多关注学困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即使他们多次询问简单的知识,教师也不应该嘲笑他们,而要积极鼓励他们,让这些学困生也能在课堂上感到快乐,改变他们对课堂学习的看法,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认知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不同问题的理解不同。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助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

例如,在“位置”一课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对行、列这两个词的含义较难理解,空间感较弱,因此,他们无法正确判断位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理解能力。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同学的位置,指导学生认知在数学中竖为列,横为行,并指出在数列时,习惯上是从左到右计数;在数行时,通常是从前往后计数。并提醒学生注意,通常在描述一个对象的位置时,是先列后行。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理解“位置”二字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七)关注学生反馈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情况,持续优化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经常进行反思思考,可以自己回顾教学过程,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主要思考本节课程的优点与不足,不足的原因是什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是否有问题,教学设计、教学逻辑、具体实践是否有问题,教学资源运用和学生调动情况如何等。

例如,“百分数”单元中,包括“百分数的认识”“合格率”“营养含量”“这月我当家”等部分,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创设生动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边讲边练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程当中,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知识,提高解决百分数问题的能力。但是一些小学生在解答实际生活问题时,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通过反思可知是因为教学中引入生活内容较少,缺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训练。因此,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入更多的与百分数相关的生活化资源,布置一些运用百分数解释生活现象、解答生活问题的课后实践任务,可以辅助提高百分数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所以,怎样才能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效能,要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沟通中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利用自主思考和研究来吸收知识,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优点完全发挥出来,并运用各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知识,并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雪.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情感读本,2021(15):53.

[2]李俊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2021(1):176-177.

[3]罗琴梅.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1(1):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