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音乐;有效课堂
正文
小学音乐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康快乐成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因为音乐知识内容不比其他学科知识那么直观易懂,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音乐学习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构建时,紧跟时代,及时抓住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音乐的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陶冶情操。为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积极践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音乐课堂。本文从教师自身的教和学两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实现“提高教学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很多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其中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为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让教师紧跟思想的潮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除此之外,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人们总是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也将升学率当做教师教学的唯一任务,并没有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时间久了,只会让学生的压力倍增,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改善,对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教学方式不新颖
新课改理念的推行,在制定教学目标方面,学校需要采取各种各样新颖的措施。不管是设计教学目标,还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从学生的天性出发,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可是,从目前的现状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都是比较枯燥的,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导致这些教学目标没有意义。当学生在做游戏时,做出来的结果也与最初的预设目标不相符合。其实呈现出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学校所预设的目标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每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各不相同,教师只有不断跟随学生的脚步去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目前所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在教学方式不吸引学生的情况下,找不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双减”政策实施后,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更是从全面育人的角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从小学音乐这门学科来讲,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学习有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比较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表达欲,只要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就有了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在其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师生也会产生良好的互动。
其次,要借助“双减”政策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从其理念出发,提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每个学生都是单独学习的个体,学完知识后会产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而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完后,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拥有学习的活力和动力,甚至是借助音乐课堂上所出现的新教学理念,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式。
最后,要借助音乐课堂去磨炼学生的意志。作为课外的科目,音乐虽然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课,却也有着不一样的任务。所以,教师应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内学完知识后,在课外也进行积极的训练,与美术、戏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还可以让音乐真正地走进生活、走入社会。
三、“双减”背景下打造高质量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
要建设高质量的音乐课堂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音乐课堂,只有弄清楚这个概念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策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属于国民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它既不是专业的音乐理论课,也不是专业院校开设的音乐技能课,所以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既不能照搬专业的音乐教育体系,也不能放任其成为“歌唱课”,而是要在学习、融合专业音乐理论或表演的基础之上,以培养人的音乐素养为目标进行体系的重构。教师应引领学生立足文本,运用知识,并将之转化成能力,凝结为素养,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感性的教育活动,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以及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增强学生对多元艺术文化的理解能力。因此提升小学音乐课堂要从音乐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双减”政策要求,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设计教学策略。
(一)减压不减质,微课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背景下,音乐老师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还要以“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来进行音乐的教学。“立德树人”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工作,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进行音乐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老师要秉承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设计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音乐课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老师可以有效运用微课教学方法进行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微课是现代科技发达信息化建设下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以学生感兴趣并喜欢的短视频为主进行各种学科的教学。音乐老师当然也可以利用微课堂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卡尔》这一音乐乐曲时,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卡尔》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氛围和情绪上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单纯地进行音乐节奏的欣赏教学,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肯定不会很高,也难以理解和想象雷鸣电闪的天气情况,所以,老师可以在进行此曲的欣赏之前为学生播放一些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有趣短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这首曲目进行深度欣赏的兴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抽象曲目欣赏提前做好了准备。学生在提前感受风雨交加和电闪雷鸣情境以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紧接着聆听《雷鸣电闪波卡尔》这首曲子,然后带领着学生欣赏这首曲子。老师说:风呼呼地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细雨,是沙沙的雨声。雨越下越大,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突然,一阵春雷轰隆隆响起。那么该如何表现沙沙的声音呢?如何表现出哗啦啦的声音呢?又该如何表现出轰隆隆的雷声呢?由于学生对雨声、雷声、风声不是很熟悉,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的表现和赏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堂给学生播放一些提前在网络上搜集的下雨和打雷的短视频,因为短视频是动画伴随着声音呈现给学生,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种不经常能听到的声音,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进程,提高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
(二)减压不减质,翻转课堂促进学习效率
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就成了教育的重中之重,这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音乐教师要合理设计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减轻压力的同时也能进行有效的音乐欣赏。翻转课堂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音乐老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来引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任务和作业也随着学生自己的方法去制定。这种让学生充当老师的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成为主人,减轻学习压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老师的不易和辛苦,有效促进每位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提升素养。同时,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主宰课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促进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鉴赏《花儿与少年》这一曲子时,老师可以先进行本课教学目标的表述:一是欣赏《花儿与少年》,了解回族的习俗和音乐文化,体验不同版本作品的特色;二是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能为音乐分段;三是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举手给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从中挑选两到三个人进行提问,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回答演讲,这就是翻转课堂的模式开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曲目,然后让举手的学生和大家讲一讲对回族有什么了解。如果学生讲得不够全面,老师可以在一旁进行辅助讲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其次,再选一位举手的学生,让他感受歌曲中二拍、三拍的变化,然后为大家讲解自己体会,并且讲解一下其变化带来了哪些韵律感。最后,让这位学生在课堂中对音乐进行分段,并为同学们进行详细的讲解。虽然音乐是抽象的,学生对其的认识和了解也是表面的。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能够很好地欣赏了解这首歌曲的基本内容,随之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辅助讲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首音乐的韵律和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构建,不仅能使学生亲自进行课堂教学的体验,还能提升学生更深一层的学习能力,从而促使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因为是学生自己主导课堂,也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其音乐知识素养。
(三)注重活动设置,兼顾好每个学生
学生体验的增强,会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尤其是“双减”理念下,音乐这门学科所提倡的宗旨叫做增效。而教师设计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深入思考。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作为音乐教师,想要达到增效的目的,就可以借助游戏完成目标。相对来讲,游戏更像一条捷径,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用各式各样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任务,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学《种太阳》这首歌曲时,由于每个班级内学生的人数不等、能力不等、学习效果各有不同,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设计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演唱。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小组内部练习的时间大概控制到课堂时间的一半,借助这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展开竞赛类的活动。接着,教师在设计竞赛活动时,不要认为让全班学生共同演唱20分钟,整个活动就完成了。因为游戏的形式各不相同,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进行设计。
例如,可以将组内的练习转换为接唱或者是比赛;再或者教师唱上一句,学生唱下一句,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接唱。在接唱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发音不标准、音调错误时,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并进行淘汰,其他小组的学生自动补位(其他小组学生的补位是在本小组内学生全部淘汰的情况下。如果本小组还有其他同学,还是需要本小组内的学生继续参加游戏,完成任务),最后看哪个小组所剩人数最多,就证明哪组学生的能力较强。而通过整个游戏,学生既能够感受到游戏的欢乐,又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慢慢地,学生的学唱能力就会得到增强。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发布对小学音乐课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时期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构建全新的小学音乐课堂,实现学生艺术修养的综合提升。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好音乐专业知识,教学生唱好歌曲,还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要做到这些,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在教学工作和日常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杜陆伟.让心灵与美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7(31):113.
[2]李陈靓.艺术素养提升之戏曲音乐教学之路[J].黄河之声,2020(3):100.
[3]李晶晶.培养音乐兴趣提升艺术素养[J].情感读本,202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