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建构游戏指导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建构游戏;环境创设;适时指导;幼儿发展
正文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建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意义
建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建构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获得感知运动机会,对幼儿的想象创造力、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幼儿建构游戏需要教师指导
我园一批年轻教师,在建构活动过程中要么放任自流,要么严格高控,致使建构游戏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甚至阻碍发展。华爱华指出:如果没有教师的专门指导,幼儿建构游戏的发展会很缓慢,教师对建构游戏指导与否,关系到幼儿建构游戏发展的速度和完善程度。因此研究大班幼儿建构游戏指导策略迫在眉睫。
二、研究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依据问卷调查等分析研究问题原因,借鉴专家学者指导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初次尝试建构游戏、深入开展建构游戏、师幼共同创设建构游戏、幼儿创设建构游戏,递进式四个阶段,以“计划(具体方案)--行动--评价—反思、调整”的方式循环进行研究,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适时干预多视角探索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幼儿园建构游戏指导提供相对科学、合理的参考和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递进式循环探究四部法:
本研究以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根据前一阶段出现的问题,以“计划一行动一评价一反思调整”的方式,循环探究,层层深入,达到基本解决问题。
(一)初次尝试建构游戏
1.计划
根据实验班级现状,讨论提高幼儿建构兴趣、选择幼儿熟悉的内容。本月主题“我爱家乡”,近期开展走进“濮水公园”远足活动,幼儿对公园非常感兴趣,于是本月建构游戏主题定为“濮水公园”。初次尝试建构游戏,制定具体方案,确定目标:(1)提高幼儿建构游戏兴趣,(2)初步尝试围绕“濮水公园”建构。
2.行动
(1)运用集体教学,幼儿了解主题建构游戏,提高感性认知,激发建构兴趣,引导幼儿尝试搭建濮水公园。
(2)“濮水公园”建构游戏
①谈话导入
引导幼儿围绕濮水公园展开讨论。
例如:老师:濮水公园里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
(幼儿通过回忆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增强幼儿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建构濮水公园奠定基础。)
幼儿回答有树、小路、河、亭子、、、、、、
老师:亭子是什么样的呢?
幼儿:有三角形的顶,下面有长的凳子、高高的、、、、、、
(幼儿争先恐后的说,激起幼儿对濮水公园的兴趣,尝试进行濮水公园建构。)
老师:孩子们,我知道你们都想好啦,濮水公园是什么样,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用搭建的濮水公园来告诉我,看谁搭建的最棒,能和大家一起搭建公园哦。
(鼓励幼儿,增强自信心,提高游戏状态。事先肯定幼儿的合作行为,为幼儿的合作搭建埋下伏笔。)
(2)幼儿游戏
游戏过程中,敬一和赛佳共同搭建亭子,李毅和小玉一起合作搭建山;振辉和苏宇一起搭建濮水河,幼儿都专注搭建自己的作品。“我搭亭子你帮我拿积木行吧”,“咱两一块搭凳子吧”、、、、、、,幼儿两两较愉快的合作。
③游戏评价
幼儿只关注濮水公园个别建筑,缺乏整体空间概念。于是师幼一起粘贴濮水公园的缩略图,搭建支架,促进幼儿更好的建构。用纸箱搭建只是简单的围合、垒高,换掉纸箱,添加乐高玩具和废旧麻将。
(3)反思调整再行动
①反思与调整
反思:本次活动状态较好,出现合作游戏;专注游戏时间短;建构目标含糊;幼儿的能力各异,教师的指导不到位。
决定:提出具体明确的、略高于幼儿建构水平的目标;丰富建构内容;教师仔细观察,及时指导;提高幼儿建构技能;调整建构时间。
②再次行动
再次搭建之前,利用桌面小玩具提高幼儿建构技能。亲子尝试制作亭子、花草等。
建构过程中幼儿缺少草、树、人
老师:我知道大家很能干,你们一定能想办法自己制作。也可以请其他区域的朋友帮忙。
幼儿去美工区画树、人以后却站不住
老师:“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让它站起来。到美工区或建构区看看,再仔细想想什么东西能让它们站起来?
(教师用肯定、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认真思考、仔细观察。)
3.评价
(1)幼儿表现
幼儿能围绕主题进行建构,初步达成阶段目标。
①幼儿分工协作能力
活动中幼儿想到什么搭什么,缺乏分工协商、整体安排。不算真正的分工合作。
②幼儿建构能力
幼儿运用简单的垒高等技能进行搭建,如,幼儿运用积木垒高,用三角形盖顶就是亭子等。
③幼儿解决问题能力
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弱。如,当需要花、草时,不能主动解决问题。
(2)教师指导策略
①分层次投放材料
教师先提供足量的结构材料,软积木、乐高、麻将牌,促使幼儿搭建出主题建筑,然后增加辅助材料,丰富建构内容,建构作品更完美。
②语言指导
本活动主要运用肯定性、启发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
③搭建学习平台
师幼一起粘贴绘制濮水公园的缩略图,为建构完整的公园搭建平台,促进游戏的发展。
(3)行动中存在的问题
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虽然有合作搭建,但合作状态不理想。
(二)深入开展建构游戏
1.计划
幼儿积累经验,最近“水秀”成为热门话题,幼儿对“水秀”有较多了解。于是师幼确定本月建构主题—“我们的城市”。
2.行动
(1)集体教学、集体粘贴、家园合作绘制线路图。促使幼儿丰富经验,了解建筑物结构特点、方位,为建构活动打基础。
(2)环境创设
主题墙画主要道路,粘贴代表建筑及结构图,幼儿起名子做标记。增强幼儿空间方位,感知建筑物结构特点。
(3)“我们的城市”建构活动
①谈话导入
②幼儿游戏
幼儿用纸砖搭建好“水秀”圆形底座,向上搭建时遇到问题。老师以玩伴角色参与游戏,拿起两块砖,角对角放在第一层上、、、、、、最后借故离开,不久听到幼儿的欢呼声“噢噢,成功啦!”
幼儿搭建圆顶材料不足,老师:“你们的“水秀”近看有角、、、、、、“那怎么样搭建顶呢?”,激发幼儿思考,用纸杯做成具有创意的“水秀”顶。
通过启发性语言、角色身份参与及鼓励、表扬,促进幼儿解决问题,顺利开展游戏。
3.评价
(1)幼儿表现
①幼儿分工协作能力
尝试分工合作,“聪聪,你负责帮忙找圆形顶的材料吧”“我俩搭建路吧!”。大家讨论协商,同伴互相模仿,愉快合作。
②幼儿创造力
通过幼儿互相模仿及教师指导,掌握建构技能。圆形顶材料欠缺,幼儿创造性的搭建“水秀”顶。
(2)教师的指导策略
①搭建支架
主题墙上画主要道路,粘贴代表性建筑,幼儿起名做标记,使幼儿感知到建筑的位置及周边的事物,支架的搭建推动建构活动顺利开展。
②示范演示
教师示范演示,激励幼儿掌握要领,激发建构兴趣。如:幼儿用纸砖搭建好“水秀”圆形底以后,向上搭建时出现问题。老师及时介入示范演示,幼儿很快搭建出圆形“水秀”,使幼儿体验到成功感,激发建构兴趣。
4.行动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分工协作能力欠缺,计划能力弱。活动前引导幼儿想一想、说说做什么;幼儿自己商量干什么,和谁一起等。
(2)建构过程中缺少及时介入评价,错失教育契机。如,建构过程中,幼儿搭建的圆形顶老师没有及时肯定。
(三)师幼共同创设建构游戏
1.计划
本月主题“动物大世界”,通过系列集体活动,幼儿加深对动物的认识、了解,积累经验,平时喜欢去动物园。师幼协商以“动物园”为建构主题,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计划游戏,适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2.行动
(1)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相关经验。
(2)环境创设
按照结构分层摆放材料,增加纸砖、积木及废旧材料——硬纸、易拉罐等。
(3)建构游戏 “动物园”
①师幼共同计划建构游戏
老师运用开放性提问:“搭建什么样的动物园”“怎样搭建”。扩散幼儿思维,调动幼儿梳理经验,激发想象、创造力。
肯定幼儿的想法,帮幼儿梳理搭建计划a先搭建什么;b和谁搭建;c怎么样搭建;d用什么材料。幼儿记录或画下来,为搭建动物园奠定基础。
②幼儿游戏
幼儿开始搭建比较投入,不久负责搬运的自己玩起来,负责铺路的不时的问组长想搭建房子,组长:“不行,你是铺路的,他们是搬运的。”
③反思调整再行动
a活动中只有两名幼儿能搭建房屋,不科学不合理。决定下次游戏前专题讨论分工问题。
b搭建顶棚时缺少材料,使幼儿想象力受限制,很少出现架空。决定添加顶棚材料,运纸箱进行搭建。
C.分享时,幼儿发现建筑物、动物少,晨间活动幼儿拼插、制作小动物。
d第二次游戏前引幼儿讨论分工,再次计划建构内容。
3.评价
(1)幼儿表现
师幼共创建构主题,幼儿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积极主动性、分工协作、建构力、创造力、知识经验、自信心获得提升。
(2)教师指导策略
① 丰富幼儿经验② 调整材料③ 改变形式开展游戏
4.行动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建构游戏认识不足。建构游戏能融合各科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幼儿创设建构游戏
1.计划
幼儿已有自主计划、分工协作经验。本月主题“我要上小学”,幼儿又参观八中小学,对小学很感兴趣,幼儿讨论决定搭建“我心目中的小学”,幼儿独创游戏,自主分工协作。教师关注、观察指导游戏。
2.行动
活动前,幼儿自愿结合分组,展开讨论,记录各自搭建的位置和建筑物:
前面建大门,中心建教学楼,大门旁建实验楼,大门口景观池,最后边建操场。
3.评价
(1)幼儿表现
幼儿独创建构主题,自主分工协作,并运用多种建构技能建构主题,建构内容丰富,作品更精细、完善。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分工协作力、建构能力、创造力、自信心进一步提升。
(2)指导策略
丰富幼儿经验、增添材料、以角色参与、转变开展形式,促进游戏的开展。
四、研究的主要效果
(一)幼儿的成长
1.建构游戏兴趣提升
建构区由固定几个人到争抢去建构区,建构活动迁移到更宽敞的建构乐园。
2.游戏专注力增强
幼儿由自由建构,到建构内容丰富,几天持续不断完善作品。
3.建构水平得到发展
幼儿的作品由平铺、垒高等基本技能,逐渐出现架空、模式,建构作品更完善。
4.合作协商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由自由的活动,转变为围绕主题一起讨论协商、一起建构。
5.幼儿创造,想象力得到发展
幼儿的作品由结构简单,发展为具有思维想象、创造力的作品,且表现力得到发展。
(二)教师的成长
1.教师提高了认知
研究前,教师认为幼儿应该自由搭建,干预游戏就失去意义。经过探索研究,教师认识到只有运用多种策略指导建构游戏,才能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2.建构游戏指导技能获得提升
(1)创设丰富环境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开展“我们的城市”前提供各种材料,主题墙粘贴代表性建筑图片及分解图,绘画主要道路,粘贴代表建筑,幼儿起名子做标记,有利于幼儿认识、了解建筑特点、方位,促进幼儿认知力发展。
(2)规划、调整游戏材料 促进游戏进展
通过研究采取系列措施:分层次投放、分类摆放、幼儿自制材料等,促进游戏的开展。
(3)适宜的指导 促进幼儿发展
①语言指导增强幼儿自信心
教师尝试用肯定、鼓励、启发、反问等语言指导,启发幼儿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
②以角色参与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教师以角色参与起到暗示指导作用。如,搭建“我心目中的小学”,老师以角色参与者搭建,激发幼儿尝试新的建构方法,搭建出宝塔楼。
③搭建支架 促进深入探索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濮水公园”建构中,师幼一起粘贴绘制公园缩略图,使幼儿有完整的空间概念,为建构完整公园搭建平台,引导幼儿深入探索建构游戏。
同时还运用丰富经验、评价等,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促进建构作品完整性。
五、反思
本研究以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探究出游戏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指导技能提升。研究有创新,也存在不足。
运用四阶段模式,层层深入探究,以“计划-行动-评价-反思调整”的方式循环进行研究,有效性高,操作性强,是创新点。
由于时间限制建构游戏指导策略还不太完善,课题组有待名师引领、专业培训,探索出更丰富的指导策略,努力争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幼儿园建构游戏指导策略研究》的成果。
六、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1月出版
[2]李季濯,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 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