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高年级习作课堂技法提升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语文教学;高年级;习作;措施
正文
习作教学无疑是汉语课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但也是一个较难的环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教”、“学”和“评”三大活动因素相互分离,造成了“学”和“评”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教评一体化指导下的习作教育中,其中心是教育目标,达到教育效果才是教育评价的终极目标,而教评一体化的理念也变成了促进教育改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意义
“教学评一体化”主要是指有效教学。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将评价、教学等内容相互结合,将评价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利用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习评价成为一个整体。这有利于将评价紧贴日常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效果,还能帮助教师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改善,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的水平。“教学评一体化”重在强调学习、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使评价能够牢牢镶嵌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升教学的紧密型。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预期的学习成果。总体来说,“教学评一体化”是基于教、学、评等方面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对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将评价和教学紧密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1]。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难题与困境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漏洞。在小学语文写作课上,由于教学目的不清晰,使老师的指导方式很难落实。在没有清晰的指导和目的的情况下,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工作和课堂准备工作,是很困难的。小学生是一个自我控制力比较差的人群,如果没有一个严格而清晰的教育目的,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大地下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就很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与现实脱节。一些老师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接纳,教学内容缺乏对他们的激发。
(二)作文教学的学情调查有缺陷。许多老师对同学们的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无法正确地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水平。许多小学的写作教学还是以输出型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习惯,尤其是在制订写作方案时,不能真正地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小学生缺乏充足的耐心,也缺乏正确的美学观念,而由于学习任务的沉重,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因此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也无法积累起更多的写作素材。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情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一直使用着一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只是一种对学生进行强行的讲解和灌输,那么就会大大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他们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变得缓慢,从而导致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
(三)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目前的评估方法还停留在考试测评上,缺乏与老师的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不够清楚,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造成了写作方案执行困难,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同学们不愿认真听讲,不能认真对待,因此,他们的写作水平很低[2]。现行的评价机制造成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被及时地发现与解决,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使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从而对小学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高年级习作课堂技法提升策略
(一)“教”——在阅读中建构习作方法。语言建构和应用是语言能力培养的特定要求,因此,在习作课上,老师应采取“教”的方法,使学生从题目选择、结构构思、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多个层面上把握习作的基本要素和方法,使其具备习作方法和技巧。1.构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传授写作技巧。读与写是一个有机的、一个有机的、一个有机的、一个完整的、有价值的学习方法的整体,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不能把阅读部分与学习部分分开,要把它们连接起来,特别要用阅读来引导学习,使文本的学习变成提高学习能力的最佳“例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以习作策略为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课文也以习作表达为目标指向,通过具体的阅读课文来渗透习作表达方法。因此,在《形形色色的人》中进行练习时,应回到文本本身,在文本中寻求练习方法。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对三个短小的《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与《刷子李》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在此基础上,先进行三、四分钟的朗诵,再进行三、四分钟的朗诵,再进行一次朗诵:①三个短小的《人物描写一组》与《刷子李》所使用的主要角色描述手法是什么?②以上几种描述方式对于凸显角色特点有何影响?请给出一个例子。③在这一课中,你觉得在具体的描述中应该注重哪些方面(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回到文本,从文本中的具体语句和段落中,学会怎样用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的描述来表现角色,怎样选取典型的素材来加强表达的效果,进而在阅读和写作的联系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习作的策略[3]。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元素运用。在习作课中,“教”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练习的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单元练习的引导时,教师应注重两个环节: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形色色的人》这个题目比较宽泛,如果题目过于宏大,那就容易造成“选择困难”了。老师以“不知名的公路清洁工,风雨无阻的交警,有一手绝活的早操老大爷,身边的同学,老师等等,有哪一个人让您记忆最深?”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恰当的“人”为写作客体,拓宽了学习思路。二是指导性的。在练习中,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个练习单元里的练习元素给予学生加强,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在《形形色色的人》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特别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课所学习到的关于人的描述的基础知识,把人的特点体现出来,并对材料的选择要有典型的,多视角的,练习技巧要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述。在老师对练习方法的要求下,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会自觉地运用好练习策略。
(二)“学”——在学习交流中提升习作思维。习作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习作的思考能力,运用“授人以鱼”的理念,从课文、习作范文、学生范文等丰富的素材中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素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从而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1.运用例子练习,欣赏练习的方法。创造从学习和模仿着手,用欣赏好的习作来激发学生的习作思考,学习课文、例文和优秀范文中的好的写法,不但要知道这些句子和段落写得好不好,还要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如何更好等,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自身的习作思维的提高[4]。在《形形色色的人》这一课中,通过朗读、研读一些典型的习作例,找出这些习作例文中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表现了哪些方面的特点,哪些方面表现了什么方面的特点。比如《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在第一个自然段里,他用“留平头”、“穿着一件蓝色的外套、一条淡绿色的裤子、一双运动鞋、一双手套”来形容他的长相,就像是一个合格的门将一样。接下来,从动作、神态和心理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描述:“叉开双脚,弓起身子,双眼紧盯着前面,哪怕是膝盖撞到了也不在乎。”“一定要小心,绝对不能让对方突破自己的最后一层防御”,动作非常的敬业,非常的到位。在赏析和研读范文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假如是我,我会怎样去写作呢?这位年轻的作家的作品有哪些优点,给了我哪些启发?在阅读中思考,学习,提高。2.运用沟通的方式,对写作的方式进行反思。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是一个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在习作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共享和交流自己的习作心得、感悟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一起促进彼此的发展和提升。“交流平台”是习作单位特意设置的一个学习版块,是为了让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同学们以习作为中心展开的一种“对话与交流”活动,使同学们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形形色色的人》“交流平台”上,老师设置了一个“议题”:“在学习了这一单元的文本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把一个角色描写好,表现出角色的特征与形象?”,这一中心问题,直接切入了这一单元的语言元素。同学们各抒己见:“刻画角色特征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摔跤》中,嘎子与胖墩的运动描述就非常出色,用一系列的动词表达出了最美妙的画面;《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用人物画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祥子坚韧、挺拔、精明强干的人物。“《两茎灯草》一书,就是在严监生不愿意使用灯草的情况下,将严监生那副抠门到了极点的样子,而严监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将严监生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衬托得淋漓尽致。”在学生之间的讨论中,他们对如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真实有了更好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习作。
(三)建立互动评价机制,检验成果改正问题。建立交互式评价体系,是优化教学评课模式,促进教学评课整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过去那种将教师作为主体,只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进行评估的教学评估模式,这种模式过于单一和片面,不利于学生自主的意见和个性的充分发挥。要想改变这样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建立一种师生互动的、高效的评价机制,把学生当作评价主体,并把他们带入到评价中去,让他们可以通过自评和师评的方式,对自己的写作学习结果进行全面地认识,并通过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发现自己在写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主动寻找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角色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评的有机结合和全面统一发展的目的[5]。比如,就拿“习作:记一次游戏”这部分作为例子,在具体的写作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利用不同年代的人玩游戏的视频,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写的时候,要将游戏的过程具体地写下来,并要讲清楚通过玩游戏自己明白的道理。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作文训练,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评的方式通读自己的文章,围绕文章是否通顺、内容是否深刻、情感表达是否顺畅等方面进行自评,通过自评,对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分组互相评价。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与自己自评的角度相结合,对他人所写的文本展开一种更加科学、更加理性的评估。此外,也要及时地找到别人文章中的优点,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在创作中的不足,达到在创作上的互补,让课堂上的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一起学习,更好地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结束语
由上述讨论可知,“教学评一体化”注重强调学习、评价与教学的融合,将评价牢固地嵌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提高教学的紧凑程度。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老师们要把教学和评价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对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训练,并且要对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做出正面的评价,并且要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写作评价系统,把他们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量和想象力等因素都纳入到自己的写作评价系统之中,这样既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够充实他们的知识储备,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更多的材料,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之慧,徐曼怡.智慧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4):74-78.
[2] 陈新华.“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学习评价设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3):66-70.
[3] 张玲.评价更多元学习更多彩——以“师生交往”为例谈教学评一体化[J].新课程教学,2022(3):19-21,25.
[4] 戈向红.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学习单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1(25):16-18,35.
[5] 陈晓燕,卢天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深度学习——以“气压变化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复习课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3):4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