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进行跨学科教学融合的方式探讨——以小学科学学科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曾行宝

厦门市音乐学校 邮编:361006

摘要

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探索性”课程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方式,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可以说,学科融合教学的盛行,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STEAM教育理念中的主题项目式探索,也为小学美术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提供了新的路径。以此为基础,本文以小学美术学科为中心,以STEAM教育理念为依据,对在美术与科学跨学科融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层面对融合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学美术;小学科学;跨学科;融合

正文


前言

STEAM教育是一种以跨学科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 STEAM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化身”为文化学习与学科交叉的桥梁。它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它是美术与科学学科相结合的基础。它的理念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一项创新内容。与此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科学学科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可行性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认为,只有与“多元兴趣”相一致的课程才能承担起教育要求的构建意识形态的重任。罗杰斯清楚地表明,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变革和学习。可见,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与 STEAM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通过对科学与美术两学科的对比,我们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其一:在小学阶段,科学与美术都是启蒙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启蒙课程指的是通过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的课堂教学,来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向小学生提供由基本概念、技能建构的教材内容结构,从而引导小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知识素养。其二:二者的教学目标设定均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指导。其三:这两门学科都将重点放在了学习者的参与上,让他们在参与中进行体验和感知,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通过教育,让他们对世界上的多种文化建立起一种尊重的意识,让他们了解到人类社会的丰富多彩,从而建立起一种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其四:这两门学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意义表达,都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进行培养,二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今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破坏的严重问题。这类内容在小学科学课中常常占了很大比重,而在美术课中则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把这两个学科进行整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小学美术与小学科学融合教学的重要作用

STEAM教育理念是以学科整合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简而言之,就是将多种学科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创新性的学习,这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共同之处。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缺少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课程理念作为指导,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呈现出机械化的特点,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渐渐丧失。另外,有些美术教师缺乏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综合探究学习模块的重视程度不够。

 STEAM教育理念为基础,推动美术与科学学科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与此同时,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也可以从美术的角度去总结科学学科的知识。例如,在分析一幅美术作品的绘画技巧时,学生能够理解光影变化的规律,这是一种科学知识。总而言之,学科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学识,这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一致,同时也体现了 STEAM教育理念。

、小学美术与小学科学的融合教学路径

初试:科学和美术的初次亲密接触

要想从小的时候就培养起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并形成探索科学奥秘的良好习惯,就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对教材进行细致分析、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将科学探究与艺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教学才会变得更轻松、更愉快,学生才不会觉得无聊,从而更好地学习,才能进行得更好。

比如,在《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把科学探索与艺术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材料,可以是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然后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在课堂上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加工和装饰,通过捏、拉、搓、压等动作,一边感受着力的存在,一边制作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娃娃,萌萌的动物,飞天的火箭,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评比,选出最漂亮的作品。在比赛结束后,老师可能会对“最漂亮奖”的获奖者给予一定的激励和奖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给他们一个创造的机会,把美术创作融入到科学的基础上,突破了科学的限制,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既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这种课程融合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再携手:科学与美术整合课上出了新高度

在首次将科学与美术相结合后,教师还需对其教学观念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进而寻求更深层次的融合策略。对小学生而言,因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特征的局限,他们对许多事情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所以,老师们可以将这一点作为自己的教学手段,而不是单纯地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还可以用一些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科学,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进而将科学和美术的结合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比如,在上《盐的妙用》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给同学们讲解一种独特的水彩技巧,即“撒盐法”,因为水和盐的密度不一样,所以两种技巧结合起来,就可以在画面上形成一种独特的纹理。所以,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去体验,这样既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又能让他们去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接着,老师要解释科学原理,让学生对盐和水的物理特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之后才能知道怎样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美术创作中。在此基础上,老师再以示范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掌握了撒盐法的技巧,还提高了学生的美术与科学素养。

(三)共提升:让学科整合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在目前的阶段,更多的学校和老师都已经开始关注到对课程进行的整合,并且整合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形式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让学生们不再只是停留在一门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在这种课堂中,既可以训练老师的教学水平,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比如,在教学《形状与结构》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带着学生走进走出教室,带他们去看一些当地的古代建筑,比如清晖园,双溪别墅,骑楼等等,让他们先了解这些建筑,然后再向他们介绍它们的文化背景,以及它们的建造历史,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存在。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创作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能够创作美术作品的。在此过程中,从美术学科出发,合理构图,结合科学知识,既能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又能拓宽知识面。从这一点来看,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中,老师不会再“孤立”地教,学生不会再“孤立”地学,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

结语

总而言之,在 STEAM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推动美术与科学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有效地利用科学资源。将小学科学的内容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通过强化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房文婷.浅谈科学创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04):41-43.

[2]王传蒙.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7(17):317-318.

[3]张晶.浅析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J].中华少年,2017(26):77-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