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摘要
关键词
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困境;策略
正文
引言
“特殊儿童”这个名词,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但是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虽然近几年我国已经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是真正能够真正实施的学校却很少,甚至在一些边远地区,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特殊儿童,并不是说他们的身体有缺陷,而是指他们的智力发育出现了一定的障碍,或者是一些先天疾病导致他们智力出现障碍。这类孩子需要接受特殊的教育,需要在学校和社会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在我国,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加大对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关注。
一、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困境
1.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尽管我国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康复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存在着康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根据全国残疾人状况及需求调查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各类残疾儿童总数为937.8万人,其中0-14岁残疾儿童总数为304.8万人。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残疾儿童的数量规模大,但每一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教育的比例却非常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康复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直接影响到特殊儿童接受康复教育的比例。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教育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其生活和发展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许多与其相关的康复资源无法在普通学校得到满足。
例如,残疾儿童智力水平不同,与其相关的康复资源也会有很大差异。在普通学校中,不同类别、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特殊儿童在资源配置上是有区别的,有的学生能够得到较好的支持,有的则得不到。此外,由于残疾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所需知识技能与普通儿童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其在普通学校中所能得到的教育支持也不同,普通学校对残疾儿童的支持主要是针对残疾儿童的生理障碍提供康复训练和指导,但对于他们的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支持并不多。
2.融合教育推进困难
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让他们和普通儿童一起共同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特殊儿童教育模式。但由于我国融合教育推进困难,特殊儿童难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特殊儿童家庭对融合教育的理解不足。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大多数家长认为不能接受孩子有残疾,不能接受孩子的特殊身份。对特殊儿童的排斥心理促使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即使学校有专门针对特殊儿童的班级,也是在教师的劝说下才勉强入学,对随班就读存在抵触情绪。融合教育推行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融合教育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残疾儿童缺乏足够的包容与接纳,造成了融合教育推进困难,融合教育效果不佳。
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融合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主要由特教专业教师承担,而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普遍学历较低、专业水平不高,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度不高,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服务。另外,特殊儿童教师对康复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充分,面对特殊儿童时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难以满足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需求。
3.政策体系建设滞后
特殊教育政策是我国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保障。我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的政策主要有《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这些法律法规均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这些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需要。在制度层面上,我国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法律体系建设仍然滞后,尚未建立起以法律、行政法规为核心,以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为补充的完整政策体系,难以满足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策略
1.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来帮助特殊儿童。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关注特殊儿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我们要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觉得他们就是“问题儿童”,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父母要尽到责任去保护他们。随着人们对特殊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特殊教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大家开始意识到特殊儿童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应该受到平等地对待。
另外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逐渐完善特殊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在《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现在我们国家还在不断地完善特殊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殊儿童教育会有一个全新的局面。
2.康复教育机构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康复教育机构中,很多人会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特殊儿童是被遗弃的“弃儿”,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其实这些想法是错误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特殊儿童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他们只是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去学习和生活。他们与普通孩子一样,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有学习的权利。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尽早地融入到正常生活中。那么康复教育机构需要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念呢?
首先,要认识到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性的,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康复教育机构要正视这种差异性,并且将其作为康复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来看待,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后也要明白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都会有成长的困惑和迷茫。所以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保持耐心和理解,不能盲目地进行干预。
3.对于特殊儿童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在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要对他们有偏见,对他们有歧视,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首先需要的是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在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中,教师除了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外,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状况以及对事物认识能力有限等原因,使得他们在面对学习、生活时往往会表现得非常不自信,甚至会出现自卑、退缩等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心理咨询和团体活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对于一些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进行个别教育或团体辅导等方式来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总之要让特殊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4.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要有耐心和爱心
特殊儿童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所以很容易出现“三差”的情况,即行为习惯差、自控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所以,我们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要积极地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比如:对于有多动症的孩子可以适当地多给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对于有自闭症的孩子可以给他们一些游戏来转移注意力;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练习发单音节;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孩子可以多让他们进行对话练习……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教育特殊儿童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才能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5.选择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
对于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孩子是否适合教学方法,因为教育方法也是决定孩子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我们发现在特殊儿童中有一种孩子特别喜欢说话,而且说得非常流畅,但他们说话时嘴唇特别薄,那么在上课时就不能用很大的声音来引导他们。如果老师一味地用大声来引导,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引导他们。除了说话方面之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比如在一些运动、游戏或者手工等方面,这些方面老师都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只有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6.让家长参与到康复教育中来
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家长是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家长可以在家中对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让孩子能更快地适应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到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来,比如请家长到校给孩子做简单的教育指导,请家长为孩子写一份康复教育计划等。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进行康复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让特殊儿童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在不断地实践中也能更好地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能力,促进我国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7.让社会形成接纳特殊儿童的良好氛围
在我们国家,社会对于特殊儿童的接纳和理解程度还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所有人都能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早日地融入社会。其实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从心理上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怀,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像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就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他们都是一些问题儿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还是无法得到应有的康复训练。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尤其是当他们有需求时,要第一时间给予帮助。让特殊儿童早日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自己能够早日地摆脱困境。
结语
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多一些鼓励,不要因为他们是“问题儿童”就不对他们抱有希望,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另外,我们也要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因为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变。最后就是要对特殊儿童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能够尽早地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于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而言,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些特殊儿童。
参考文献:
[1]张凤玲,王晓丹.特殊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及教育干预策略[J].教育研究与指导,2017 (15):37-40.
[2]张惠平,王艳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对脑瘫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教育,2018 (11):57-60.
[3]郑海霞.特殊儿童心理干预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6,28 (3):531-535.
[4]丁亚芳.儿童特殊能力训练的社会工作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 (1):1-7.
[5]李晶.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2011 (1):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