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教育对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周建民

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332000

摘要

特殊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会产生种种的不适应现象,表现出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状态。而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特殊学生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特殊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成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关键词

特殊学生;心理障碍;学生

正文


引言

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特殊学生在我们国家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和重视这一问题。而这也是我今天要讲述的内容。特殊学生有许多种,包括心理障碍学生、身体残疾学生等。就其心理障碍的成因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先天因素,就像人各有命一样,先天因素无法改变;另一方面则是后天因素,即由环境、家庭、学校等后天因素造成的。所谓先天因素,就是指生理缺陷所导致的心理障碍;而后天因素则指家庭、学校等后天环境造成的心理障碍。因此,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情感障碍

特殊学生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这类学生很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往,缺乏对外界事物的兴趣,无法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他们不仅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还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经常会有自杀、自残等行为。这类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但他们自身却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只是在某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针对这类特殊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后,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疏导、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其逐渐适应学习生活。此外,还要对特殊学生进行同伴教育。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以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评价他人。而特殊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存在着障碍,因而会对其所处环境进行评价。如果特殊学生长期与同学相处中得不到正面评价而产生自卑心理时,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使得自身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自卑感,而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产生情感障碍。

针对情感障碍的特殊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根据他们的内心世界来开展教学。通过与他们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情感障碍,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比如:对于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提问问题,让其回答问题;对于那些性格较为开朗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让其多参与到集体活动中,通过集体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胆量。当特殊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胆量时,他们就会慢慢变得开朗起来,并且通过集体活动来提高自我价值,从而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二、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学生对周围事物、现象的知觉、理解和记忆出现了障碍,导致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产生偏差,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现象的理解能力下降,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等。这种障碍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关,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受到了不良的心理暗示,或是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利于其身心发展,或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对事物的知觉、理解和记忆产生偏差。

针对认知障碍的特殊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在与学生沟通时,要耐心、细致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还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行为障碍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生的行为不符合常规,如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讲话、不与同学交流,作业完成得不够及时等。而这些行为在普通学生中并不少见,但其行为的产生与其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对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行为与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特殊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回答问题、小测验等形式让特殊学生获得成功感,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也要注意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时要讲究方法,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教师还能了解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和帮助。比如,个别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等原因,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个别辅导等方式对其进行帮助,使其逐渐适应学习环境;也可以通过安排一些简单的劳动、锻炼身体等方式使其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对于个别学生来说,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其参与班级活动等方式,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逐渐消除学生的孤独感,并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四、性格障碍

特殊学生的性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孤独、内向、自卑、敏感、多疑、孤僻等。这类学生在学校里往往表现得比较孤僻,不愿意与别人交往,甚至对教师也不主动交流。由于长期在集体环境中受到歧视和孤立,所以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很大,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而这些学生往往也很敏感,他们会从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捕捉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因此就会变得多疑起来。另外,这些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很自卑,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甚至出现逃避社交的现象。尤其是在面临升学和毕业时,这些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出路了。针对性格障碍的特殊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教育:首先,我们要改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正常人一样,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幸福生活,并能够获得成功;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为这些特殊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让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再次,教师要尽量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和隔膜,使他们在交往中能够敞开心扉,逐渐与别人建立起亲密关系;最后,教师要引导这些特殊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生活道路应该由自己去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特殊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人生体验,从而摆脱性格障碍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行为习惯障碍

行为习惯障碍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迟到早退、不遵守课堂纪律等。这些行为习惯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对特殊学生行为习惯障碍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教育特殊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使其能够克服自身的缺点,积极参加到各种集体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勇于克服自身不良行为,通过正确地引导帮助他们改掉自身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的表现是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到紧张、恐惧、害怕,与人交往时心不在焉,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完成与人交往的任务,在心理上产生痛苦和烦恼。根据调查显示,在特殊学校中有大约20%-30%的特殊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在学习生活中有相当比例的特殊学生不能正常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社交障碍可分为:第一类为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害怕在公开场合讲话,不敢与人对视或对视,担心被别人取笑或拒绝;第二类为社交焦虑症,主要表现为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别人面前常常不敢抬起头来说话,害怕被人注意和冷落,如上课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与同学说话时目光不敢与人接触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特殊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来帮助特殊学生提高社交能力。例如: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让特殊学生担任主持人或者节目主持人等,以此来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另外,教师可以让特殊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特殊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不仅可以使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

七、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是指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导致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一种现象。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网络游戏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尽情地释放自己;第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种新的、新奇的生活方式,人们在这里可以获得许多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第三,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

网络游戏成瘾会对特殊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如学业水平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不良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为了玩游戏,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有的孩子为了玩游戏,不惜到网吧里去借钱,甚至偷盗父母的血汗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纵孩子对游戏的追求,我们必须对这些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帮助他们克服网络游戏成瘾。

我们应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多参与其他活动,如听音乐、参加体育锻炼等,使他们摆脱网络游戏的影响,实现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对其进行极端的惩罚,因为这样做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更有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我们应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多给孩子树立一些良好的榜样,如多陪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帮助特殊学生走出网络游戏的困境。

结语

特殊学生由于存在特殊的心理障碍,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与正常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有偏差,对自己的行为有困惑,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因此,我们在关注这些特殊学生学习进步、身心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特殊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多关心、多鼓励他们。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为其提供更多锻炼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清荣,宋美花.特殊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心理科学,2013 (2)34-35.

[2]张丽.我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 (1)43-4

[3]陈昌义,冯玉民,杨洪军.我国特殊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上海教育,2010 (11)973-974.

[4]林莉,王宏峰.我国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25-26.


...


阅读全文